你今天为子女省10元钱,他们明天就得百倍千倍地为10元钱买单

1

做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伟大。

父母的伟大就在于,无论贫穷,无论贵贱,无论远近,他们的爱不远不近地就在那里。

每一个父母,内心深处,不管是否有力量,他都想为子女撑起一片天;就算不能撑起一片天,父母也不愿成为子女的累赘。

2

李阿姨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辈子都在农村。

特殊的年代,——经历过缺吃少穿的年代;特殊的生活环境,——一辈子都在务农。受过大苦,没有大富过,尽管已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别人眼里,一元钱,十元钱,那哪能算个钱,但在她眼里,那就是可以买到生活用品的真金白银。

人的际遇不同,对金钱的认知也就不同。

子女为他买的水果,她舍不得吃,一放就放忘,待再发现时,在普通人眼里,那就得该扔了。再值钱的水果,与身体健康比起来,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李阿姨想,这可是子女花钱买的,如果就这样扔了,扔的哪是水果,扔的简直就是让人心疼的白花花的银子呀!

子女有时没时间为她改善生活,便在外边买些水饺呀、熟肉等食物,她一顿吃不完便放在冰箱里。记性这东西谁说的来,有时它就爱调个皮。待李阿姨某一天记起冰箱里的美食时,别人眼里必须扔的东西,她却舍不得。

她想,我一个七老八十的人,怕啥,只要不让孩子们吃就行了;扔了多可惜,那可是孩子们用钱买来的。

3

周大伯,一个与张阿姨年纪相仿的人,际遇也类似。

周大伯不是省,而是坚强。

有个头疼老热,咱忍忍吧。

有个腰酸背痛,咱忍忍吧。

有个腿麻抽筋,咱忍忍吧。

有的时候,是在忍不住了,那咱就吃点镇疼的药,继续忍。

子女说,去看看医生吧?几块钱的事。

周大伯说,这不好了吗!看啥看,有什么看的。

周大伯身体不好,不宜劳累。子女说,别种地了。

周大伯说,好。

子女说,别出去打短工了,你的身体你知道。

周大伯说,好。

子女外出工作,地,周大伯照常种;工,周大伯照常打。

4

张阿姨突然有一天感觉肚子疼,幸亏被人及时送进医院。食物中毒,一场院住下来,她省的那些十元钱连住院费的零头都不够支付。

5

周大伯在医院的重症室住了一星期,他种地的收益,他打工的收益,叠加在一起连住院的门坎费都不够。

6

你以为张阿姨、周大伯从医院里出来就学乖了。

有进步,但,生活基本依旧。——该吃的剩饭还吃,该干的活继续。只不过不像以前那样。

他们也心疼,这次住院花了这么多钱,该如何省出来,挣回来。

7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父母为了省10元钱,子女有可能就会搭进去上千上万元。

我们有时在想,难道父母就没有算过这里面的大账吗?

你以为你节省了,其实却在变相的给子女加大了某知的负担。

8

然而,爱,却不能用简单的钱来衡量。

作为父母,谁不想为子女分担一点负担,哪怕就算是一点点也好。

我有时在想,父母老了,但他们爱子女的心不会老去。

我们做子女的,不仅要为父母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有时,也要为他们营造一种被需求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是他们能轻易实现的,不会转变为一种未知的负担。

9

反观我们的父母,有时,我想:

我们现在也做了父母 ,我们与父母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还年轻。年轻,这也许是我们面对父母是最大的资本。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像父母 一样老去。

我们年轻,所以有挥霍的资本,——拼命的加班,毫无规律可言的作息,饮食的无节制。——这一切,我们还美其名曰,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平台。

这种可怕的生活模式,看似在给子女拼一个更好的迎接未来的平台,怕就怕,我们老了,子女为我们买单。

我们是不是在变相地用另一种方式在为子女省10元钱,将来却要让子女以十倍、百倍、千倍,甚至更多倍的代价为我们买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