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渐渐消逝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1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前几日早晨经过七宝幼儿园的时候,一首多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绊住我的脚步。学校的广播里传出了银铃般的声音,小时候那些美丽的记忆逐一跃出,在心头绽放开来。

读中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农村老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首民谣自海峡对岸飘洋而至,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它响彻在上学放学那条崎岖不平的村东小径,回荡在赶集下地那段坑坑洼洼的村南小路,歌声里写满了叽叽喳喳与打打闹闹,镌刻下数不清的奇闻趣事。

乡间小路是田园风光的琵琶弦,只需要轻轻撩拨,就可以弹奏出清晨黄昏,召唤出草色蛙鸣。

那初春带着露珠的狗尾巴草编织的蝴蝶结,那风一吹就散落花丛不见踪影的蒲公英,那夏夜提着一盏盏清凉似星的小灯笼的萤火虫,不约而同地将这条小路打扮得摇曳多姿,烂漫多情。

这条乡间小路上有奶奶大清早送饭的蹒跚步履,有爸妈扛着锄头匆忙赶路的身影,还有我和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坐着手扶拖拉机,一缕缕浓烟,一声声隆隆的机鸣……

乡间小路亦是读书玩耍的大戏台,每天上演着三教九流、七行八作的故事,孵化出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趣谈。

小路经过的每家每户、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都变作我小学作文中“最难忘有趣的一天”;而裁缝店、烧饼铺、爆米花的香味、冰糖葫芦的脆甜……一起拼凑成我追忆童年时的全部牵念。

于我而言,乡间小路是孩提时最丰盈的沃土,它滋养了我的期待与想象。那是一个孩子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更是我历练成长的风雨操场!

难以想象,如果我的童年抽去了“乡间小路”,还剩下什么呢?

2

初中高中大学,直至工作,离家愈远,童年的记忆愈浓郁。然而近几年每次回家扑面而来的都是深深的叹息,无可奈何的绝望,现实记忆巨大落差下的怅惘。

每次公交车行驶在济南通往老家的路上,我的心中就浮现出一幅幅儿时美丽的画卷,那是上学放学那些走街串巷的吆喝、田野振翅的蜻蜓与大摇大摆走在路上的青蛙;

那是描哗哗的小溪水与遍野的金银花、黄昏时分芦苇荡里扑棱棱飞起的几百只大雁与野鸭;那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宁静祥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何从何处来”的温馨谐谑...

可是当车子停在村南头那一刻,我却禁不住大惊失色!儿时的乡间小路早已浑然不见,取得代之的是宽敞平坦畅通无阻的柏油路,是田间地头整齐划一的行道树与每隔五十米一处的自动抽水机,是整整齐齐的农村四合院与二层小楼房,是一个个货物齐全的小中型百货超市。

我找不到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找不到那片茂密的芦苇塘,找不到虾戏鱼溅的庄田沟壑……

童年的“乡间小路”丢失了!黄昏时分的红蜻蜓不见了,“赊小鸡来”的叫卖声不闻了,半夜蟋蟀入我床下的七月诗情没有了!充盈丰沛的沿途与生动欢欣的脚步都消逝了!

“一个焕然一新的故乡,令我的写作就像一个谎言。”格非说。

此时此刻,我成了一位幻想症患者,痴痴痴迷于自己幻想的世界。

可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农村与城市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所谓的“现代化改造”的人工整容手术。

农村再不是当年的农村,城市依旧朝着千篇一律的方向驶去。越来越多的“乡间小路”正被揉碎了碾成粉,然后在同一个模具中脱胎而出,身着统一制服,迎合着我们的国运复兴,飞速崛起。

无数条“乡间小路”被连根拔起,无数个“田园故土”在沦陷失守。

3

我辅导过很多初中小孩,有一次布置作文,以“乡间小路”为题,谁料大家一脸茫然看着我,完全不知如何下笔。

可不是嘛,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们哪里有什么“乡间小路”的记忆呢?哪一处楼房里会传出卖冰糖葫芦的声音呢?哪一个小孩又会玩得满身污泥满脸兴奋地回家去呢?

他们的放学路惊人的一致:学校的校门一开,孩子们鱼贯而出,家长们蜂拥而上,孩子们或者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的笼子,或者被家长们牢牢牵着手,俨如贵重行李被运送回家。一路上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霓虹闪烁汽车轰鸣,什么也没有!

人言城市人心冷漠,追本溯源,他们没有一条“乡间小路”一起放学回家,没有一起打闹的经历,更没有“某某某,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这样的切身感受,他们即便住在一个楼里尚且不认识,谈何成为伙伴,走进彼此的记忆,感受走街串门的亲亲昵昵呢?

我上课时最害怕出现的场景是讲古诗词,明明所见处楼宇林立、大厦遍布,却要竭力让孩子们感知“河水清且涟猗”“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明明黄河水浊,时常枯床干涸,却要让他们生硬地吟诵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之句;

明明如今频现阴霾密布、鸟兽绝迹,却要苦思冥让他们体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原始风情...为赋新词强说愁,古韵不再,无物相映,诗意无存,画饼充饥,岂不悲怆?

“乡间小路”的遗失,更多的是美学与原始自然的流逝。

当我们的孩子在高大的教学楼里一遍遍读着古人的诗词歌赋,他们很难身临其境感知那些华美的篇章,更不要说获得什么人文体验与精神享受了。

我常常为自己的童年暗自庆幸,我们童年的底板是旷野与露天,是老街与胡同,而现在的孩子呢,是温室与高楼,是玩具和游戏。

于我们而言,“乡间小路”不单单是村东头的一条小径,亦或通往庄稼地里的一段路途,它有着温暖的底色与宽阔的臂膀,有着岁月的年轮与光阴的故事,它承载的是每一个离乡游子魂牵梦萦的步伐,珍藏的是每一个成人童年与青春的全部回忆。

当然,面对现代化城市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面对街道小区防不胜防的潜在危机,父母再也不敢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也不允许孩子的童年有一点点的闪失。

孩子们成了风筝,被父母紧紧握在手里,飞翔,成了遥远的传奇。乡间小路,也无形中成了祭奠岁月无声的歌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