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误解自由了——作为西方最高价值的自由,并不那么简单

当我们还是两三岁的时候,我们都会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面对大人们所提的任何东西,我们都会说不,而不考虑大人所提的东西是什么,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有时甚至连他们说的是什么我们也不清楚。例如家长问,宝贝,你想喝水么,也许现在孩子正想喝水,但面对这个问题他也会回答不,坚决的不。尽管事后他会马上对你表示他想要喝水。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当一个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正是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从这个时候起他意识到了物我的两分,意识到了他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所以他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的自由意志的使用,来体现他的自由。何以使用,通过拒绝的方式,即说不的方式。这是一种非常的消极的否定的自由,即黑格尔说的抽象的自由,由于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人可以对任何一种现实性的说不,但这样一来,任何可能性都无法变成现实性了,所以这只是一种空洞的观念的自由。

后来我们开始上学,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真切的感受到了读书对于我们自由的压抑。特别是我们的这种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本质上来说就是反自由的,在孩子阶段来说,爱玩是天性,可这种制度就是要求我们少玩,而去做题目。我们从小的就不断的被告知,要求要好好学习,就被灌输太多的功利的考虑。我以前也听过一个学者的说法,中国的教育本质就是让你学会服从的教育,在学校听老师话,在社会听领导的话,总之成为一个听话的人。而这与自由是直接矛盾的,所以我们总会觉得憋得很难受,感觉非常的不自由,期望能够快点长大,尽早的摆脱这一切,可以不在听别人的话,而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毕业了,参加工作了,这一刻终于来了,终于自由了。我可以想几点起就几点起了,我可以玩手机随便到几点,我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了,这种为所欲为的感觉真好。经过一段比较放荡的日子,算是一种反弹,也算一种激动。然后又趋于平静了,发现原来以为的那种自由,也不过如此,虽没有的别人的束缚,还是一样有很多别的限制,还是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所鼓动,它不断的挑动着你的欲望,让你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想要的东西那么多,而拥有的东西永远那么少。你明白了钱的重要,有钱才能自由,你要么努力的去赚钱,永远也得不到满足。要么透支自己的未来,不断的借款,最终被借款所捆死。

黑格尔

大部分的人所认为的自由,应该就是上文中说的为所欲为,就是能够不断的买买买。而这恰恰是我们对于自由最大的误解。在黑格尔看来,这还只是自由的第二个阶段,即任意的自由,这比抽象的自由高了一个层次,因为它有了一个追求的目的,而不再是盲目的否定了。但这种自由还非常有限,一旦追求到手,就会成为自己的束缚,它只是一时的自由。用黑格尔的原话来看,这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服从自己的本能生活,动物也是按本能来生活的。本能就是一种外在的规定性,一种规律,既然是一种规律,就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客观的,外在的。你听命于这个规律来生活,和你听命于长辈的命令来生活,从本质上来看,并没有区别,你自以为你是按的你意志活着,其实你只是换了一个主人,从长辈到现在的本能,你一直都是奴隶。

康德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西方,自由是一个最高的价值,对于如今的我们(新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也是如此,人生的目的就是自由。在黑格尔看来,自由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具体的自由,前两个阶段都是抽象的自由,一个是主观自由,一个是客观自由,具体的自由则是使追求的对象成为另一个我自己,这种自由的本质只是对于自由本身的追求,即追求自由的自由,是对意志的意志。结合康德的自由观,人为自己立法,自己遵守。这种自由是摆脱了感性的束缚,仅凭理性命令自己应该做什么,哪怕没有任何感性的效果与之相应也不动摇。即是一种对自己的掌控能力,自律能力。用理性去战胜感性,自律战胜他律,很多时候我们总会碰到感性和理性冲突的时候,我们经常性的欺骗自己,我们的理性明知道不应该这样做,我们也被我们的感性冲动牵着走了。例如剁手党,偷懒党等等,正是这种感性冲动的随后退却,理性的重新占上峰,使得我们经常是矛盾的心情,这是不自由的根源。所以康德才说,自我节制比自我放纵更自由。这是自由的一个方面,否定的方面。另一方面即肯定的方面,通过对灵魂不断的拷问,来确定自己到底是谁。通过不断的反思,理性的反复确认,来批判所有的外在的,社会的所加给我的一切价值,最终来建立我们自己的价值,自己来决定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进行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成为的过程。最终完成自我实现,完成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从而活出真我,成为真我,做到真正的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