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童年趣事,捉知了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歌曲,思绪常常被带回到远去的童年时光。

我出生在嵩山脚下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四周被杏树、苹果树环绕,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从门前流过。春天,千树万树的杏花盛开,儿时和最好的小伙伴常常跑到杏树上,采摘刚露头酸的掉牙的小绿杏,站在树枝上憧憬未来。风吹过,杏花雨便簌簌而下,落英缤纷。蓝天上的白云悠悠地飘来飘去。夏天看麦浪滚滚,常常偷偷扯几根麦穗,放在手心里搓碎了,吹尽麦糠,一把捂进嘴来,吃得唇齿留香。秋天看枝头累累的硕果,地头一只硕大的蚂蚱飞过,引得我们竞相捕捉。冬天看白雪皑皑,炊烟袅袅。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在夏天的夜晚捉知了猴。因为这不仅是一个玩的过程,而且能给家里端上一盘美味的佳肴。

知了,学名蝉。我们这里叫(gu long)知了猴是蝉的幼虫阶段,知了猴可供食用。

每当夏日傍晚,知了猴便从地下破土而出,从树的下部慢慢地往上爬,爬的过程也就是逐渐成熟的过程,等爬到树干的上部时,外皮从背部中央裂开,知了猴脱壳而出,不一会儿即飞到枝头去了。捕捉知了猴的时机也就是它钻出地面到脱壳成蝉这段时间,一般大约从傍晚7时到午夜10时。

常常晚饭后,我与几个小伙伴相约拿着手电筒就出发了,向着村头大道两旁的树林走去。每个小伙伴都睁大眼睛在每棵杨树上仔细观察,发现树干上有知了猴立即将它捉住放进罐头瓶中。知了猴很老实,不会逃跑,很容易捉,手到擒来。随后我们一棵树一棵树地搜索,发现知了猴就捉来装入罐头瓶内。不消一会儿功夫就装满一瓶。

另外玉米地里也是捉知了猴的地方。只要你不怕闷热钻进玉米地,在宽大的玉米叶背部,很轻易地找到知了猴,不一会儿就可以满载而归了。我最多的一次捉过二百多只。

回到家里,妈妈就将我捉来的知了猴倒入脸盆中,用水洗去泥沙,取出干净的知了猴炸制金黄,撒上辣椒和盐。吃起来又香又脆,真叫过瘾。

捉知了猴有很多技巧:对幼虫的最佳捕捉时间在每天傍晚时,此时你的注意力要放在地面上,尤其是树下的地面上。如果看到一个小洞圆且深,十有八九是“蝉”开的洞,它在等待夜晚爬树;此时,你不要忙着捉它,你越挖它越往里钻。过一会儿,你再回来看到洞口又大了些,圆了些,直到看到它的爪子露出洞口时,此时你出手就十拿九稳把它擒来。还有一个方法,心急的话,可以往里灌水,知了猴被水一淹,很快就爬出来。所以雨后也是捉知了猴的好时机。我一直觉得这是最有趣的一段过程:等待的快乐,守株待兔的快乐。

对脱皮的“蝉”最佳捕捉时机在清晨,此时天刚蒙蒙亮,如果你看到树上有“蝉”脱的皮,则说明蝉在不远处等着你,此时的蝉是白色的,还不会飞,你很轻易的就可抓到它,这时的蝉也可以吃。等到太阳出来,蝉的翅膀变的又黑又硬,就变成在树枝上鸣叫的蝉了,聒噪整个夏天。

每次捉知了猴回来,我都留下一两只,放在纱窗上,看它们羽化的过程。刚脱壳的蝉,身体还是白白的,然后它们在空气作用下,颜色慢慢地变深;绿色柔软的翅也在慢慢地伸展,并慢慢变硬、变黑……这时我就开始按它身体的响板,有哑巴蝉,但很多就“知了,知了……”不停地开始鸣叫,然后在房间里肆意翻飞。

前不久,我曾在超市里看到包装精美的知了猴待售,翻来覆去看了半天终没买。没有了捕捉的乐趣,知了猴也缺少了那种香喷喷的味道。

现在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很难体会到乡村里那份独有的捉知了乐趣了。

时光远去,童年的乐趣也随之而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