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透过爆款文艺作品探寻文化传承“秘诀” 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分论坛上专家这样说

日期: 来源:川观新闻收集编辑: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提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只此青绿》《长安三万里》等作品,你能联想到什么?10月28日下午,在中华文化天府论坛的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透过近年来一些爆款文艺作品,分析探讨如何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四川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四川大学供图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吉象看来,任何文化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语境,才能真正在继承中弘扬,在创新中发展。他认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型、发挥当代价值的根本途径,“比如《只此青绿》,这个现代舞蹈节目是以《千里江山图》为基础,在诗、画、乐、舞的关联中努力进行创造性转化,在‘画舞穿行’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性发展,最终完成了画的文化内涵与舞的精神内核之间的融通。”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景林认为,中华民族的当代复兴,需要有文化的创造和创新。但相较于西方而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更偏重“因”或“连续”的一面。中国学术和文化,具有一个源远流长的诠释传统,通过对经典及其意义系统的诠释性重建,以因应时代的要求,形成具有当代性意义的思想和礼仪系统,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演进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这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日新,延续数千年而不绝,始终保持自身内在生命活力的原因所在。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曾明深入阐述了“创新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这一内容。曾明认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不是割断历史与传统的无根基创新,而且强调尊重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创造。“追根溯源,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有非常深刻的‘通变’思想和‘日新’意识;从人类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无处不在;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具有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呼唤鼓励创新,不断增强创新力,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曾明提出,要以开放的思维,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

相关阅读

  • 首批63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公布

  • 记者日前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确定了首批63个全国文
  • 日照银行·2023日照马拉松鸣枪开跑

  •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9日讯 10月29日,日照银行·2023日照马拉松鸣枪开跑。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名跑步爱好者参加本次马拉松。2023日照马拉松由中国田径协会做技术认证,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美丽中国丨河南禹州:秋染大鸿寨

  • 10月27日,游人在大鸿寨公园游览。霜降节气过后,位于河南省禹州市鸠山镇的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尽染,景色宜人,吸引游客前来登高观景、赏秋拍照。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影报道10月
  • 火龙镇:人防+技防 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工作

  • 为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火龙镇借助“蓝天卫士”平台监管功能,采用人防+技防的工作模式,多方位、24小时不间断观察全镇实况,做到火点提早发现,及时应对,合力打好秸秆禁烧战。加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