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儿科医生杨京华:爱心是最靓丽的职责底色

日期: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收集编辑:广东省中医院

她是患儿心中的“杨妈妈”,是患儿家长的“主心骨”和“贴心人”,“精读医经,详味药性,参前辈之奥义,伸自己之独见。有求必应,不倦于贫”是她的人生目标。她就是本期读书人——杨京华。

杨京华

杨京华,博士,主任中医师/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第二届“羊城好医生”。从事儿科将近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及儿童重症,尤其对小儿肺炎、慢性咳嗽、哮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中西医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文章50余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儿科专病临床诊治》,主编科学出版社《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岭南特色中医临证教程·儿科》,副主编科学出版社《罗笑容儿科经验集》,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西医结合慢性病防治指导与自我管理丛书·儿童支气管哮喘》分册。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共10余项。

01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作为医生,最不能辜负的是病人的信任,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怀着这样的信念,新冠疫情期间,杨京华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家赴福建、甘肃、海南指导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战斗在第一线。杨京华说:“这是医者的责任。为了保证患儿能得到最快、最佳的治疗,我们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入红区查房,还要整理工作资料,疑难病例要进行讨论、总结,工作到深夜是常态。责任感是驱使我们努力工作的第一动力。”深入一线,准确、及时把握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特点、核心病机,制定有效、可行的中医诊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疗效,指导当地疫情防控救治任务。“让我参加一线抗疫的任务是对我的信任,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国家培养了我,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奔赴抗疫一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我是一名儿科医生,我更是一个中医人,我想让更多的病患感受到中医的治疗效果,看到中医的特色和诊疗优势”,杨京华说这是她作为一个中医人的使命。在几次疫情防控任务中,圆满完成任务,国家工作组对中医工作给予了肯定,西医同道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儿童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中药的手段实现了快速退热、重症转化率为零的目标。

非常时期,隔离病区,特殊群体,让杨京华有了一段段难忘的经历,至今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2022年8月,杨京华去兰州支援抗疫,一个两岁多的小朋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肝功能损伤,谷丙转氨酶高达914.75IU / L,腹胀纳呆,进食量明显下降,仅平时的1/5,烦躁哭闹,整晚无法安睡,舌红苔黄厚浊腻。经过与西医沟通后,杨京华开出了一条以药食同源药物为主的处方,组方简单,药味平和,但服药的当天晚上小朋友胃口明显改善,腹胀减轻,整夜安睡,这样的疗效不仅让患儿的家长很兴奋,也让担心“中药可能加重肝脏损伤”的西医同道看到了中医的疗效。所以,杨京华感叹到,中医的疗效才是硬道理!杨京华说,“我读书时,崇拜西医多过中医,但在临床上看到了中医疗效,体会到中医的优势后,中医的火种才真正开始在心里扎根。”在防控过程中中医和西医的交流、配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让杨京华非常欣喜。

02

羊城好医生,实至名归

俗语说“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道出了儿科医生对小儿病症的诊治。小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儿科又被喻为“哑科”“语言未足辨,脉理未足凭”,他们无法描述自己的症状,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黄帝内经》里关于六岁以下的孩子的记载少之又少,中医经常采用一种诊治的方式就是脉诊,小孩子的脉象本就细微难辨,再加上小儿在生病状态下基本都是啼哭烦躁,很难辨别脉象。“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上表现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情变化迅速。没有一定临床经验,或者对病情观察得不仔细,很可能导致患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是儿科最难的地方。”杨京华说:“儿科工作虽难,但是我从事儿科工作还是很开心的,儿科医生虽然付出的多,但是得到的回报也是及时的。小孩子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只要给予及时有效地辨证施治,小孩子会用天真烂漫的笑脸将疗效回报给我们医生,这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我觉得儿科医生一定要细心,有耐心,而且要有爱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儿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网友对杨京华最多的评价是“耐心、开药不贵、不下重药、爱笑……”对医生来讲,医术很重要,其实医生与病人相处的方式也很重要。杨京华说:“医生,虽然具有非常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的医学知识,但这不是医生凌驾于病人之上的理由,首先把医生和病人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然后用我们医生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病人的问题,这样我们沟通的方式,所用的语言,讲话的语气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其次,我觉得就是要学会聆听,听病人家长的描述和诉求,毕竟小孩子不舒服的时候都是家长在陪伴,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患儿疾病的诊断也能安抚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减轻他们的焦虑。”

2016年,经广州本地热心市民、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推荐,杨京华荣获第二届“羊城好医生”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03

家长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每到季节更替的时候,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期,咳喘、发烧的患儿尤其多,小到刚满月的婴儿,大到十几岁的儿童。咳喘比较棘手,持续周期长,容易反复,当儿童面对这些病症的时候,对医生来说就难上加难了。面对这些小患者,杨京华总是很有耐心、很有方法、很有经验,仔细询问患儿的近期状态,精准、快速地找到问题根源,饮食、大便、睡眠、呼吸等,辨证施治。有的患儿家长都无法安抚的,杨京华能很快让孩子安静下来,所以有的家长感叹道“还是杨主任您有办法!”所以,有患儿家长感慨地说,“您就是我们家长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呀,您既能理解我们的心情,又能解决我们的烦恼”。

挂号找杨京华看病的家长都知道,她是“满号”医生,挂杨主任的号都得蹲点抢,其实这样说并不夸张,每一个患儿的家长都希望能找杨京华给自己的孩子看病,因为家长觉得杨医生看了他们才放心。面对每个孩子和家长,杨京华都尽心尽责地诊治,尽量满足远道而来的加号患者,对家长的疑问耐心解答。她认为,爱是儿科医生最为靓丽的职业底色。为了满足更多患儿看病的需求,杨京华在下午诊后开了夜诊,如果不作控制她已经分不清下午诊和夜诊的患儿了,为了尽可能满足患儿的需求,她经常一坐就是连续6~7小时。很多时候,别的诊室的门都陆续关上了,只有杨京华的诊室还亮着灯,照亮着来来往往的患儿和家长,让每个患儿和家长愁眉苦脸地来,轻轻松松地离开,所以杨京华常被同事们称为“儿科诊室里最晚的那盏灯”。如此忘我地接诊也感动着很多家长,有的流下了热泪,有的深深鞠上一躬,这样的一幕幕也温暖着整个诊室。杨京华说:“所谓医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孩子们被治愈的过程,也是我在自我治愈的过程。”

04

学医贵在持之以恒的努力

医生这个职业虽然受人尊重、体面,但是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医生,道路是漫长的,是曲折的,是磨人心性的。1992年,杨京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七年制专业,第五年开始跟随李宜瑞教授,开始了中医儿科学的专科学习。七年时间的学习让杨京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她认为“学中医就像爬山”,爬到不同的高度才能领略到不同的风景。

杨京华说:“中医讲求的是辨证施治,每个病患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要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杨京华并没有停止对中医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三年后,2004年考上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病学研究所陈沛泉教授的博士生并顺利毕业,期间还前往西医院学习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之后又师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吕英教授,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跟师学习,将吕英教授“气一元论”学术观点用于指导临床。经同道引荐,2018年1月杨京华拜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为师,熊继柏教授在湖南长沙出诊,于是杨京华每到周五下午就风雨无阻乘坐高铁前往长沙,开启跟诊熊老学习的日子。熊老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治,熟读经典,信手拈来,对于临床诊疗中遇到的问题总能与经典结合起来,从经典中来到经典中去,杨京华说“每个临床医生在临床上都会遇到疑难杂症,如何突破这些疑难杂症才是最具挑战性的。跟随着熊老半年多的学习,坚定了中医自信。”

学医贵在持之以恒的努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学医之人要有脚踏实地的求学态度。

05

育婴家秘无多术,要受三分饥与寒

“人有恒言富贵之子多病者,其气清,其体薄,而过于饱暖也。贫贱之子少病者,其气浊,其体厚,而常受饥寒也。”在小儿的护理上杨京华见解独到,“父母常将幼子怜,几因爱恤取愁烦”,她提到父母娇宠孩子容易引发很多健康问题,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父母也很着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也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不少儿童中招,对此杨京华提醒家长们,常戴口罩多通风,没事不要乱集中,营养膳食合理配,免疫提高重中重。一些爸爸妈妈,在小孩儿的喂养上,非常焦虑,杨京华常跟他们说“育婴家秘无多术,要受三分饥与寒”,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中却蕴含了诸多的医学道理。杨京华说“小孩不是缩小版的成人,身体素质有其特殊性。小孩子的生理机体尚不完善、不充盛,但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家长必须了解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冲、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固护孩子的脾胃功能通常没有捷径,需要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而且要从小孩出生就开始做起。杨京华总结了一个“金字塔脾胃调理策略”,金字塔的基底就是母乳喂养,合理膳食,如按时添加辅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不滥用保健品、营养均衡、忌过于丰富的肉类食物(保证谷类、青菜、水果提供50%以上的热卡),忌生冷油腻、甜食饮料、老火汤;不要吃得太饱等。其次是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前面这两点做好了,家长可以进行居家进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如清补脾、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大肠,捏脊)调理脾胃;中药调理虽然非常重要,但应该作为最后的选择。

“要多吃健脾的食物或药物”“多吃肉才能长得好”“要补充营养保健品”,这些都是保健的误区。杨京华认为均衡的食物都是补益脾胃的,而不均衡的食物就会伤及脾胃。

无论是给小儿看病,还是科普讲座,亦或是带教,杨京华总能把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比如,她总结的洗澡口诀: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不冷不热洗澡。读起来朗朗上口,家长们很容易记住。

06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灵枢经·叙》说:“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对一个医生而言,除了做好临床就是多读书,就像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说:“对《金匮要略》《伤寒论》,如果能做到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到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会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杨京华说:“中医的学习没有捷径,除了做好临床就是要多读书,多读经典,经典书籍,常读常新。”

杨京华最喜欢读的书还是《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她认为这些经典著作以及涉及诊法和方剂的书籍是学习中医的基础,一定要读原著、悟原理,自己深入其中去体会书中本意。现在快餐式读书的人不在少数,浅尝辄止,她常告诫学生,“爱简便,畏繁重,喜浅近,惧深奥”的态度不可取,“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其次是本专业代表性著作,儿科医生当精读《小儿药证直诀》等专业书籍,这些书籍对专业领域的研究影响深远,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再次是读文献,华为总裁任正非在“难题揭榜”火花奖获奖者及出题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到,“我经常对我们的高级专家讲,能不能少点干活,多去看文献,如果连方向都不清楚,怎么走正确的路?你们看了文献,喝咖啡的时候讲两句,可能就启发了下面的人。”文献是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临床医学也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中集体智慧互相挤压、互相冲击,你的思想点燃他的火花,他的火花燃起了熊熊大火。杨京华说,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意义不同,读书的境界自然千差万别,“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是一种境界。“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杨京华追求的读书境界。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执行编辑:吴远团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相关阅读

  • 广东将推进六大工作任务加快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 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清清、通讯员粤杏林报道:2023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27日在广州召开,总结最近5年来尤其是2022年中医药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将着力
  • 【院会之声|桃李共荣第二期:北理工电脑义诊】

  • 伴随着中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医益行”志愿服务项目顺利开展,各兄弟院校逐步与中医学院建立紧密联系,中医学院学生会开展了“桃李共荣”计划,联合青协建立起中医学院“青医
  • 艺术团专场预告第二弹丨合唱&民乐

  • 北京中医药大学艺术团专场预告合唱团&民乐团春暖花开的季节北京中医药大学艺术团合唱团与民乐团专场如约而至希望在这个春天能与艺术撞个满怀!愿小杏仁的身边有歌声与丝竹相
  • 中医药最厉害的地方并不是治病,而是……

  • 来见识一下中西医结合院士的高论:​这番理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服都不行。并不是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多么厉害,也不是佩服中医药的宝藏多么博大精深,而是佩服院士的脸皮居然能如此
  • 扩转!关于校园欺凌,你应该知道的事

  • 学会与人交往是人生中的重要课题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家长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孩子遭遇了校园欺凌,我们要怎么办?保护“少年的你”这些我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儿科医生杨京华:爱心是最靓丽的职责底色

  • 她是患儿心中的“杨妈妈”,是患儿家长的“主心骨”和“贴心人”,“精读医经,详味药性,参前辈之奥义,伸自己之独见。有求必应,不倦于贫”是她的人生目标。她就是本期读书人——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