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古代“赶考” | 人手一件“神器”是什么?

日期: 来源:文物陕西收集编辑:文物陕西

夏至未至

连绵多日的雨水过后

晴天来的正是时候

清朗天气能安抚人心

高考季的躁动就这样沉静下来

文物君的脑洞却沉静不下来

古人的“高考”是怎样一番光景?

他们考前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还像如今的高中生般学习诸多科目吗?

参加“高考”时他们会携带什么?

他们也有准考证吗?

如果当时的考题由你来做能考几分?

……


在陕西省蒲城县有一座博物馆

馆藏着同样为了梦想前赴后继的

莘莘学子们孜孜不倦努力的身影

如果你的脑洞也无法停止

请跟着文物君的脚步

在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给你所有答案~

现代社会中,高考是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必经之路,而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就是文人士子们一生的头等大事。

“科举之前最早出现的系统选官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察举制、举孝廉等等,人品等于官品,一开始确实选出不少有识之士,但很快就变了。”清代考院博物馆原馆长李亚茹向文物君科普道。

当时的人们为了争取成为孝子,比谁守墓的时间长,比谁给长辈陪葬用品更多,这些无谓的比拼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当时间来到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变成更为科学的九品中正制,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满足中央集权掌控更大选举权的同时,也促使豪门得到扩张机会,使得官员呈一姓家族之势。“因此,隋炀帝时期的进士科设置更为公平公正,给了大量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士子一个出头的机会,极大推动了国家发展。”李亚茹总结道。

因为不像今天的义务教育制度普及范围广,古代读书人质量参差不齐,能读上书并成功通过考试者都很不容易。相比如今的大学录取率,古代科举上榜率更低。

总而言之

无论出身权门贵族还是草根贫民

大多读书人都会走过这条科举之路

它成为了千百年来

古代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的主要途径

如今的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前身为清代科举考试场所,是同州府考秀才的考场,是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童生考试场所。  

  ▶  清代考院博物馆

考院坐北朝南,现存主体建筑70余间,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大门厅、二门、甬道、东西号舍、官厅、伦秀堂、浴室院、东西厢房、内室、耳房等。

清光绪十七 (1891) 年, 时任蒲城县令张荣升与邑绅商议修建考院 , 一来可解决每逢科考都要搭考棚带来地不便 , 二来则可作为平时省府官员来巡视蒲城时歇息的“行辕”。该馆建筑均为砖木结构 , 青砖硬山灰瓦顶 , 石、木、砖雕精致 , 气氛庄重素雅 , 为研究清代考院建筑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自清代至今,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清代考院从2007年起,正式成为一座集研究科举制度、展示科举文物、宣传传统文化及开展研学活动于一体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情景再现、图文展陈、多媒体放映、AR 高科技全景互动体验项目等形式,向游客展示科举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这里是古代读书人踏上科举之路的第一步。他们寒窗苦读,必修课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春秋》这四书五经。但不论是多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所有的考生都要从参加童生考试开始,也就是俗称的“考秀才”。

“能得到考试资格说难不难,可说易也不易。”李亚茹细细道来个中原委,“没有年龄、出身、贫富贵贱的区别,只需要带上当时的身份证明材料,就可在户籍所在地官府报考。但报考人必须身家清白,不能冒籍、顶替、枪替、贿买等等。清代甚至在童生试阶段增加了‘审音’环节,即对比口音来判断考生是否为本府州县的人。”

在该馆的展示区,文物君看到一个个尺寸见方的小隔间,这里被称作“号舍”,是考试专用地,古代的文科生们将在这里一决高下。乡试和会试均考三场,每场会考三天,考生们就在这宽一米、深一米三的“号舍”中做题、吃饭、休息。

李亚茹感慨道:“每个考生都不容易,要自己准备吃喝拉撒睡的行头,经历重重检查关卡后带进考点。而且秀才的录取率相当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大学的录取率,这意味着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会脱颖而出。其余的人呢?我想,大概是回家种地或者重整心情准备下次的考试了。”

言语毕竟较为苍白,要真切理解古代考生们的心路历程和感受,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一次更能让人感同身受了。为此,该馆自成立以来策划了数次武生考试和童生考试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前来参观体验者络绎不绝。此外,该馆于2022年10月在新展“明清科举考试文物展”中开启的“士子梦”情景剧体验活动,得到了学生和观众们的青睐,不断有人前来反复重温考试瞬间。

朝朝暮暮士子梦,为求功名艰苦忙。李亚茹和同事们为了完美再现真实“赶考”的感觉,学着写脚本、编剧本,几番商讨更改做出了一场完整的科举考试情景剧。考前仪式、考官入场、考生进场、科考风波、张榜招录共五幕情景剧,搭配还原古代考场的服装、化妆、道具以及对白等,生动再现了清代乡试的科考情景。

“鸣锣开道,闲人闪开……”考前,监考官打开织锦布帛,面对身着规定服饰的“考生们”朗声宣读考场规矩与注意事项,随后在开道声中带领一众人等进入考院。

往来巡视的监考官、古色古香的纸张、字词严谨的文言文,加上印有“蒲城考院”等官方印鉴的身份证明、担保书和捷报,除了“考生们”需要作答的试卷上几乎全是选择题之外,一切看起来格外“写实”。

按剧情发展在风波中被捉到的成年人还算冷静,可孩子们大都抑制不住兴奋,该愁眉苦脸的时候反而喜笑颜开,拿到“捷报”还想找人真来评评试卷的童真童趣,往往让李亚茹和同事们哭笑不得。

不过——

“原来科举是这样的呀,现在我们期末也要考好几天的,不需要被关在‘号舍’里简直太幸福了。”

“不知道真的卷子难不难,等回家了我要找找看……”

“古代没有摄像头真不方便……”

这叽叽喳喳地讨论声,是对博物馆工作人员最大地慰藉。

现在的场馆场地有限,等积累了足够经验,准备好了新场地,该馆计划再做一个武举考试的相关情景剧,把之前停下的实践体验活动都继续下去。“让古代考试的细节完美再现,使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科举制度、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李亚茹说。

现代学历 VS 古代功名

认真论起来,古代考取的功名比现代获得的学位证书含金量更高些。

“为什么古人都想要考取功名呢?先不论身份等级的提升,秀才除去见官不下跪、受审不用刑之外,还可免除徭役,某些时期,一个举人的功名还能为家中省去不少赋税,所得利益非常实际。”李亚茹说。

再看如今的硕士、博士,只能说相较本科生来说站得更高,选择平台更广更多,但相比之下收获实际利益远远不如古代秀才。

据资料数据,清朝200多年间考取举人约15万,相比如今动辄几十万、百万的各类考生数字来说,显然更少。但对比古代功名,现代学位的实际教育水平要高出许多,不说越来越细分的学科,只说物理、化学等古人闻所未闻的科目范围,就可知两者内涵不可同日而语。

是什么“神器”,考生们人手一件?

明清时期,考生通常要在科考的“号舍”里待上好几天,饮食起卧都在其中。因此,考生进入考场通常会随身携带一件神器“考篮”,也就是考生用以盛文具、食物的提篮,它装备了考试期间大部分必需品。

在现代,考生参加高考时会随身携带一个装有身份证、准考证、2B铅笔等必需品的文具袋。那么在古代,“考篮”里面具体都装的是什么?

公坊再三地道谢,一面也叫小僮松儿、桂儿搬了理好的一个竹考篮,一个小藤箱,送到雯青面前道:“胡乱地也算理过了,请雯兄再替我检点检点吧!”雯青打开看时,见藤箱里放的是书籍和鸡鸣炉、号帘、墙围、被褥、枕垫、钉锤等。三屉槅考篮里,下层是笔墨、稿纸、挖补刀、浆糊等;中层是些精巧的细点,可口的小肴;上层都是米盐、酱醋、鸡蛋等食料,预备得整整有条,应有尽有。

——清代小说《孽海花》

可见“考篮”虽不属文房用具范畴,但在科举时代却几乎是文人士子们家家必备,且人人必用的重要物品。大部分考篮器形为长方形或圆形,分为两层或三层,分别放置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和易于储存的食物。

上厕所次数和最终考试成绩挂钩?

在“号舍”前,李亚茹还告诉了文物君另一件趣事。

人有三急,在考场每一排“号舍”的第一间前,会放置一个大“恭桶”,有需要的考生可以申请后在监考人员陪同下“出恭”。不过,“出恭”的次数和最终的考试成绩密切相关。

“每‘出恭’一次,监考人员就会在卷面上做一次标记,如果‘出恭’次数多了,那么这份试卷的成绩可想而知。就好比现在考大学的时候撞了分,在考分相同的条件下,肯定会选择录取标记更少的那一份试卷的主人。”李亚茹说。

此外,在考院还有一个有特殊功能的井。在考院内的“浴室院”西头,有一间为“井房”,旁边还有6间“浴房”。在“井房”内有一口古井,这口井和“浴房”就是为了给当时参加考试的童生考前洁身用的。有人问,考个试为啥还要洗澡呢?这是为了方便监考官查验考生衣物内和身体上是否藏有夹带,再者“洁身”也是为了表达对孔圣人的崇敬。

有没有想过

假如有一座高考博物馆

你想看到什么样的青葱故事

又有什么盛满回忆的物品想要被展览?

每个人的高考都不一样

有过挣扎有过失落,有过兴奋有过心酸

这些故事都还记得吗?

如果这篇文字有某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

那就写下来吧

文物君会在留言区等着大家

一起回顾那段青葱岁月

梦想开始的地方


采  编 | 段   杨


相关阅读

  • 这些是假的!考生和家长请注意!!

  • 又是一年高考季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年来高考期间常见的部分谣言以及藏在后面的骗术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01. 考前考中阶段【谣言一:高价购买高考试题和答案】
  • 考生家长考点门前贴打糕 祝福孩子“打高分”

  •   “祝李佳凝高考夺冠,取得辉煌成绩!”年复一年有此景,情景相似人不同。6月7日,高考日的凌晨,延边一中、延边二中、延吉市一中考点门前的木板上已经贴满了打糕,不少家长还将写有
  • 走进考院,看古代学子的“赶考”之路

  • 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原场馆对面新开了一个陈列展—— “明清科举考试文物展”展品完整再现了古代莘莘学子坎坷的“赶考”路“还是2018年时,我们征集到一批科举考试相关的文
  • “警”随其后,3名小迷糊遗失的准考证火速送达

  • 高考第二天黔西南多个考生遗落准考证黔西南公安交警“警”随其后为考生取回准考证助力考生平安高考8:008点,安龙一考生从加油书院乘车到安龙一中考点,下车后发现忘记携带准考证
  • 护航“追梦路” 石家庄城管在行动

  •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来临,为了给广大考生营造一个整洁有序、舒适安静的考试环境,石家庄市城管系统提前谋划、积极部署、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造安全有序、干净整洁、安静舒适的考
  • 202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有关规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古代“赶考” | 人手一件“神器”是什么?

  • 夏至未至连绵多日的雨水过后晴天来的正是时候清朗天气能安抚人心高考季的躁动就这样沉静下来文物君的脑洞却沉静不下来古人的“高考”是怎样一番光景?他们考前需要做些什么准
  • 陇西税务:税惠乘风入企业 政策利好促发展

  • 为持续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陇西县税务局通过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便民之举、施利民之策,坚持以纳税人缴
  • 历时10小时!海通轮驳成功化解货轮险情

  • 6月6日上午10时,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务有限公司所属舟山港海通轮驳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通轮驳”)“舟港拖18”“舟港拖46”两艘拖轮历时10小时持续奋战,成功完成定海港区“安强28
  • 肥城市石横镇:开展夜间经营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夜间烧烤及地摊逐渐热闹起来,却也为周边居民带来了诸多烦恼。为进一步规范业主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的夜间经营环境,肥城市石横镇城镇管理办公室坚持服务为民,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