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绣娘绣非遗 传承有收益

日期: 来源:广西民族报收集编辑:广西民族报

近日,笔者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彩云苗艺非遗工坊,看到工坊一边是接待室,一边是生产车间。接待室里挂满各类民族包包,包包形式多样,缝有各种色彩艳丽的花纹;挂有有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服饰。在生产车间,半成品的包包、服饰推放整齐有序,缝纫机轧轧地响,有的绣娘在忙碌缝包边,有的绣娘在织锦,有的绣娘在裁剪服饰。

彩云苗艺非遗工坊依托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刺绣技艺,开展传统技艺研究、苗族刺绣技能培训、产品设计等非遗传承,以“创新促进传承”作为经营理念,通过“工坊+绣娘+项目”模式,促进留守妇女灵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

求学无境  攻关技术

为更好地传承苗族织锦、刺绣、服饰制作工艺,彩云苗艺非遗工坊召集一批有对应技术基础的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韦慧英是彩云苗艺非遗工坊的制板师,毕业于中等专业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2015年,韦慧英成为自治区级苗族服饰传承人,是彩云苗艺非遗工坊骨干员工。

“韦慧英是我的第一个徒弟,在我的公司时间最久。公司给她购买五险,月有3500元及以上的工资。”融水苗族自治县彩云苗艺非遗工坊负责人李伊园介绍说,“龙美荣是2016年加入公司的,是苗族服饰传承人,是我的设计师,也是工坊的骨干员工。”

“为把民族服饰与现代服饰更完美地相结合,创造出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我们三人专门到北京服装学院进修学习3个月,花费了8万多元。”李伊园介绍说。

李伊园、韦慧英、龙美荣访遍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省内的主要织锦、刺绣传承人,从她们身上学习技艺。在遍访中,收集购买前一辈传承人制作的少数民族服饰1000多件用于从事研究。“有的服饰超过100年时间,是很珍贵的。”李伊园介绍说。

除此之外,李伊园还与桂林一家品牌和策划公司、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在融水镇苗家小镇、梦呜苗寨、风情苗乡等地设立基地,开展线下展销体验店,开拓研学文旅路径,8年间,研学人数有3000多人。

耐心示范  关爱员工

聋哑人马梅姣是2015年精准识别的贫困户,从白云乡枫木树搬迁到苗家小镇,她有两个小孩子,一个在丹江中学读书,一个在苗家小镇小学读书。马梅姣很自卑,有一年她在拼板厂打工时,因听不到机器的声音,而被割断右手食指的前一节,拼板厂不敢再录用她,没有收入的她更加自卑,见到陌生就低头绕走,不敢正眼看人。

“我是认识她老公,当时她老公是帮我安装水电时,听到她老公讲明情况后,我才请马梅姣来我这上班的。”李伊园对笔者说。

“来了以后,我们教她使用缝纫机、刺绣,因为她听不到,所以我们都是示范给她看后,才让她做。这样教她,还经常返工她的产品。”设计师韦慧英说。

如今,马梅姣已工作两年有余,每个月最低时可领到1800元的工资,最高时可领到5000元。

“之前我在苗家小镇社区当物业卫生员,每个月有1500元。现在年纪大了,人家不要了,去其他地方也不要。我来这上班既轻松,又发挥了我的特长,每个月也有1800元,也算是帮我儿子、儿媳养我自己。又有老公负责送两个孙子上学,生活不难。”62岁的贾丽兰高兴地说,“老板还带我们去桂林、湖南、贵州等地旅游,很开心。还帮购买意外险、女性‘两癌’保险。”贾丽兰是洞头镇人,因贫困享受政府惠民政策,2018年随着儿子搬迁到苗家小镇居住。一家6口人。

“贾丽兰从小生活在苗寨里,长期受到刺绣、织锦的熏陶。也一直参加我举办的培训班。我看她会弄刺绣、织锦,就答应了她到我公司来上班。”李伊园说。

“我在外租房子住,上班时间相当宽松,我可以自由地送小孩子读书。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每个月有2300元工资收入,还有全勤奖。”作为老员工的潘桂金说。

目前,在彩云苗艺非遗工坊全年上班的有20名员工。她们年收入均超过3万元,实现“背着娃,绣着花,护着老,养着家”的目标。

积极培训  带动创业

大年乡的袁世蓝是彩云苗艺非遗工坊的首届培训学员,之后她多次参加培训,全面掌握织锦技术后,创办了自己的作坊。现如今,她的作坊有员工5人,主要从事苗族服饰、头饰等加工制作,年收入8万元。2021年,袁世蓝成为苗衣制作自治区级传承人。

“我跟李伊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是她带我第一次坐动车、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袁世蓝说。

原来在2017年,作为苗族刺绣传承人的李伊园随团到伦敦参加“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英国行‘传承匠心’百年绣梦”时装秀活动,袁世蓝是随行人之一,活动让海外观众了解到了苗山的民族文化魅力。

而作为首届培训学员的贾会连,来自香粉乡,经过培训专门从事苗族织锦制作,2021年成为自治区级织锦传承人。她带领有20名苗族留守妇女创业,产品销售全国各地。“我年纯收入的6万元左右。”贾会连说。

2015年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公益性刺绣、织锦技能培训20期,培训人数1000人次。其中350人取得合格证书,98名当地留守妇女成为彩云苗艺非遗工坊制作苗绣的“绣娘”,12人自主创业成功。

政府帮扶  传承有序

“我得到粤桂资金的帮扶,装修的场地政府有期限地免费给于使用,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培训爱好苗族刺绣、织锦的妇女。”李伊园说。李伊园的成长是融水苗族自治县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创业支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组织非遗进校园、进机关、进乡村。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通过老带新等方式,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取“公司+基地+民间艺人”“体验+研学+展示+销售”等模式,打造彩云苗艺有限公司、隔花吟草苗族服饰有限公司、匠人传统手工艺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优秀企业,加快推动苗族服饰、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达1000多人。

同时,发挥国家人社部博士团指导的一号项目工程——广西传统工艺孵化中心优势,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社,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平台,筑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桥头堡”。目前,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社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15个。(廖子园)


相关阅读

  • 中国·凤凰苗族“四月八”跳花节精彩上演

  • 湖南日报5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向莉君 通讯员 吴东林 石涵)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中国·凤凰苗族“四月八”跳花节,在湖南十大文旅小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举
  • 《苗族刺绣》湖南省地方标准在十八洞村发布

  •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6日讯(记者 向莉君 通讯员 袁昌俊)5月26日上午,《苗族刺绣》湖南省地方标准,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正式发布。该标准主要
  • 2023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 演绎最炫民族风

  • 相遇山水情缘、相约娘家绥宁。5月24日,一年一度的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在开幕后,热情好客的苗族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与前来绥宁观光游玩的八方宾客一起品尝黑米饭、糯米酒
  • 绥宁:百美盛装巡游

  • 城市报讯(记者 罗中利 通讯员 孙芳华 向海 宋三龙)芦笙悠扬,苗歌嘹亮。5月24日上午,神奇的绿洲的绥宁县城各景点装扮一新,到处都是欢乐的海洋,100名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手持民俗文
  • 「宜宾」兴文县仙峰苗族乡举办苗族集体婚礼

  • 兴文县是四川省苗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待遇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5月20日,仙峰苗族乡开展苗族集体婚礼活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绣娘绣非遗 传承有收益

  • 近日,笔者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彩云苗艺非遗工坊,看到工坊一边是接待室,一边是生产车间。接待室里挂满各类民族包包,包包形式多样,缝有各种色彩艳丽的花纹;挂有有苗、瑶、壮、侗等少
  • 新疆首设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 小学毕业生可报考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赵西娅报道)今后,新疆的孩子想学习杂技和魔术表演将有专业的学校培训。日前,自治区教育厅公布中职教育新设专业名单,新疆文化艺术学校新增杂技与魔术
  • 零距离普法 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

  • “原来《民法典》有不少规定为我们青少年成长撑起了‘保护伞’!”5月25日,长航南通公安海门派出所民警在南通市海门区证大小学用动画视频和趣味问答的形式宣讲《民法典》,颇受
  • 沅陵发布全省首个茶叶品牌IP形象“贡茶妹”

  •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5月28日,在长沙召开的“挑担茶叶上北京”湘茶大会上,沅陵县发布了全省首个茶叶品牌IP形象“贡茶妹”,并同步在线下推出同名文创产品、在线上推出同名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