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胡正良书法美术评论赏析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美学家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这种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云心,此虚境也”(清·方士庶)。由于艺术欣赏者的客观差异,能够从艺术家作品中领略的审美信息是有巨大差异的。对一般赏观者而言,实境尚可从中获得审美快感,而虚境则可能无从神会。艺术评论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以自己独具慧眼的鉴赏力和表达方式将欣赏者从艺术的此岸渡到彼岸。实则,此岸即彼岸。

胡正良是学化学出身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梁存秀学部委员等名家的指导下系统研读西方经典哲学,尤其对康德哲学有过精深研究,有《康德在本体论面前》等著作面世。胡正良从事书画评论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表过评论李可染、赵朴初、刘炳森等多位书画大家的作品。近年来,他在工作之余,专攻书画评论,逐渐在艺术作品欣赏评价领域展露独特潜质。他关于王羲之、赵孟頫、沈尹默、陶博吾、吉狄马加等巨匠名家的评论,在《书法导报》《书法报》《江南时报》等国家知名书画报刊发表、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等刊发后,引起较大反响,充分显示他在该领域的渊深造诣和卓然识见。文学更是胡正良近四十年来一直潜心耕耘、收获颇丰的精神园田,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他的斐然文采使书画评论作品更具可读性和文学性。

独特视角

胡正良在《书法之美》开篇就对书法的魅力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文字之妙,妙在沧桑之形体;书法之美,美在翰墨之气韵。”形体和气韵,正是评价书法美术价值和美感的两把尺子。

沧桑一词,原是比喻自然界变化巨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文中所说的沧桑揭示了不同时代对书画及风格流变的影响与涵养。具体到书家、美术家个体差异,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背景、心灵蜕变等诸多因素有关,他们共同为作品打上不同程度生命历程的烙印。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生活实践在创作主体所必须具备的诸多因素中,乃是根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和根据,决定着作品所反映的文化价值的深度和广度。在评李多宽书法时,胡正良从他的军旅生涯、北大求学背景及其所受到的京华文化、闽南文化、江右文化、吴越文化的影响渗透中,找到打开其书法艺术之门的逻辑路径。

气韵则是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是意境或韵味。气是人精神生理的综合体,是生命的力。气得其养,则“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礼记·乐记》)。韵是人物品藻中的概念,它由人的风姿神貌扩展为艺术的情韵、清韵、雅韵。而情为韵之本。以笔取气,以墨取韵,黄山谷云:“凡书画当观韵”。胡正良说“气韵东方,这是我的展望”。

进入胡正良书法评论视野的书家,也许就是他所说的站“在书法史边缘”的名家吧。在五色迷目七音乱耳的书坛乱象中,在黑白二极的庄重和冷峻中,他们各自以独立的风姿,继承传统的厚重,张扬个性的鲜明,从笔墨深处探究其与生命终生厮守的缘由。

评马亚的书法,强调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性。说马亚文化理念上的登高望远和创造维度上的力拔山兮,使马亚的书法之旅从一启程,就矗立起当代很多书家所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度。对大汉文明和传统经典爱之深切、恋之深沉,葆有“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钱穆语)。他抓住马亚书法的淳朴敦厚又不失奔放的速度与宁静的厚度,可谓切中肯綮。

胡正良书画评论,能够紧密结合不同书家、画家的地域特点、文化积淀和个性特征,逐一辨别独属于他们的文化艺术标识。他总结马亚草书走向高峰的四个象限: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吸纳解构;对写意精神的沉醉超越;对神妙境界的禅意描摹;对书法形式之美的感性认知。他联系马亚生存其间的楚汉文化,“九里山的一片云”“云龙湖的一滴水”“戏马台的一捧土”,以及楚河汉界的英雄背影、乌骓马的威武嘶鸣、铁甲重瞳的宏大背景,都成了滋养书家笔墨的厚重文化营养。同样对张守跃书法的解读也是这样:“读一遍,你感受的是虞姬湖畔烟花欲飞的飘逸之美;读百遍,你触摸的是三台山麓梨兰相会的自然之美;读千遍,你品味的是西楚霸王豪情引燃汉字的诗意之美”。这样的解读,接地气又凌空蹈虚;不拘泥于乏味的现实,而是虚实结合,纵横捭阖,避免了有些评论文字的味同嚼蜡,开拓了知人论世将地域文化融入艺术评价的路径。

他分析张守跃草书的飘逸之美、行书的自然之美、楷书的诗意之美,侧重从张守跃书法整体气度和细节处理上精准地发现其不同书风的师承关系:“二王”的神韵、《祭侄文稿》的气韵、苏东坡的沧桑和清幽,吴昌硕、沙孟海的金石之美等等。对张守跃成就最高的楷书,则从法度的坚守和意境的塑造上解构其书法艺术从古典走向浪漫,又从浪漫回归古典,逐步抵达诗意栖居的心路历程。

对孙冲书法,则突出其源于丰厚古典文化涵养和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浓厚的书卷气。在论及创作立意的思想高度与表达手法的美学厚度时,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衡量书法作品有无思想内涵、有无厚重底蕴的重要支柱,它决定了一个书家能在时代的舞台上走出多远,决定了一个书家的作品能否留在时间的长河里和欣赏者的记忆里”。这无疑对书画艺术界的普罗大众具有深刻的启迪。

胡正良将仇高驰的《篆书艺术十讲》评价为当代篆书集大成者。认为它有史家的严谨、论家的思辨、师者的坚守。启迪后学要坚守梦想,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延续铁肩道义,推动书法高原走向书法高峰。他感慨:“心血润泽多少土地,笔端就涌起多少波澜。”他说,观澜索源,重要的是艺术家人格品质、艺术精神的凝聚与寻找。真正的大师都是孤独的创造者。他认为,走路的过程其实也是走向历史的过程。要真正体验生命,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要学会俯视下方。

绘画评论上,对郑瑞勇的国画,他抓住作品中的民族情感。“所贵者胆,所要者魂。”对赵纯的油画,他抓住画中的古典美。对徐奎的松风画,他抓住其绘画题材的选择和俗世生活里的诗意与独立思考。胡正良的书画评论,不是就眼前的作品进行感官的审视,做现象的评点。而总能以高屋建瓴的艺术史观,把评论对象放在书画艺术的发展源流中去考察,这不仅要有广博的经验储备,宏大的知识视野、更要超凡的勇气和深刻的艺术哲学思考。比如在论及何济洲书法时,胡正良从“人淡如菊”这个禅意角度去评价,并且将古今书法史上旨趣相近的书家请出来建立参照系,这就避免落入平面、点状、孤立评价书家的传统窠臼。让读者对书家的风格与精神气韵有了切近而鲜明的印象。对赵纯的油画,则从继承“古典华采,用现代性理想接续了‘审美判断’(康德语)”这样的角度,回顾了中外油画大师的艺术源流。胡正良还将不同艺术门类作横向比较,突出作品的创作特征。在谈徐奎的松风画时,他将其与冯骥才的小说比较,凸显其作品“独具特色风貌的京津风韵”。传统认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胡正良却认为,当你取法自然和人生时,却可以取法乎下,而得乎上。

求实精神

文艺评论对文艺家具有规范引导的作用。作为集欣赏者和批评者于一身的书画评论家,胡正良并不像当下的某些评家,多溢美之词,鼓吹之风,忘掉了评论之所以为评论的生命与价值,他更不会忘记批评家的使命。比如在肯定油画家赵纯“人生有追求,丹青有灵魂”之后,他明确劝诫:面对曾经的光芒和赞誉,她还要静下心来、俯下身去,再当一次面壁苦读的学子,时刻回望艺术之路上曾经不逮的岁月;还要继续坚守当代油画的人民性主题,饱含爱国之情、敬艺之志。他在努力实现自己作为文艺评论家的社会价值。

在《管窥书法国展》(《中国书画报》2012年)一文中,他对当代书法作了一次颇为遗憾的梳理。他认为董其昌以后,或曰民国以后,中国书法再也找不到大师。近三四十年来,并没有造就出书法大家,但出现了一批站在书法史边缘的名家。他在肯定国展在书坛维持秩序和诠释规则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后,毫不讳言阻碍书法艺术良性发展的陋习——门户之别,扼杀了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流派之争,窒息了书法艺术的路径选择;随心所欲,影响了书法艺术的美质需求。其言针砭时弊可谓一针见血、不留情面,不能不让身蹈其中者汗下赧颜。

同样,胡正良对绘画界的现状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管窥全国美展》(《书法报》2020年)一文中,在欣感“墨香的浓,整体价值追求的美学气象强势回归”之后,他尖锐地指出“个体创作积淀的文化缺失不容忽视”。并进一步表明心迹:“本体人文精神的法道构建任重道远”。他在对美展“整体价值追求的美学气象”进行热情洋溢的点评之后,毫不隐晦地说:“从高的标准来考量,其作品的知性力与想象力、崇高美与纯粹美,应该是相互辉映、浑然一体的。但就这些获奖作品而言,还远未达到充满知性、绮丽想象、讴歌崇高、展示纯粹的境界”。他还具体指出有些入展作品“主题飘散,意蕴脱节,形神恍惚”。对文化含量虚无、精神因子欠缺、非理性膨胀、抛弃章法规矩、随心所欲及文化缺失视域下的俗套趋向,进行了归纳与鞭挞。他也对艺术家们沉潜历史深处、热切守望正统、聚焦多彩生活、蓄积扬帆势能的正向驱动力量,倍感欢欣鼓舞。

有破有立,对评论家而言,艺术解构需要眼光,建构更在格局。胡正良以仇高驰先生用经史子集的传统功力贯通四大要素,成了当代中国中青年书家翘楚的例证,说明“思想深度或文化元素在书画作品中的嵌入程度,是衡量大师与大家、大家与名家的上乘标准,亦是考量其作品能否传之后世的不二法门。”他认为“面对时光的拷问时,孕育一种风骨、卓绝一道气韵”,是形成书画创作情意、诗意、禅意三种境界互为因果与流转的基元。

千金易得,一方难求。胡正良并非蜻蜓点水抛出问题便浅尝辄止,他贡献出了当代书法美术家本体人文精神法道构建的要旨:一曰苦学精神;二曰文化嵌入;三曰美学渗透。他甚至开出了具有文艺巅峰高度的美学书单:在老庄哲学中,寻觅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空灵意境和拙朴意向;在王国维美学中临三种境界,登高望远、历练心境;在康德美学中揣摩批判精神,填平知性与想象之间的判断沟壑;在尼采美学中看“外观的幻觉”,燃起催生美感的欲望之火;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中寻找生活元素,升华我们身边的美的生活;在宗白华美学中散散步,看看艺术问题是不是人生问题。

简而言之,文化是我们的根,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头,只有它才能确保我们是我们而不是别人。

诗意表达

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诗体小说,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胡正良的文艺评论是诗化评论。面对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凝聚艺术家心血、智慧和民族精神的文化瑰宝,诗人胡正良常常难以抑制自己波澜澎湃的心潮。他以诗人的冲动进行意象营造,融会多领域文化元素,构筑属于自己的评价景观。

创作冲动一般是艺术家内在的激情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在评论家那里,往往理性分析占绝对优势地位。胡正良的评论却情感饱满,语言恣肆,神采飞扬,与艺术作品借意象和意境所呈现的浓厚艺术气氛相得益彰。或者形成强烈对比,比如画面清幽,但他的评论却很热烈。艺术作品本身和欣赏者的造诣修养,往往驱使他把自己的经验、感受和想象迫切地表达出来,把他观察体悟到的真切感受付诸鉴赏实践。诗人艺术家的创作冲动更多体现为“以情写情”的个体情感的抒发,带有强烈而浓郁的抒情色彩。作为欣赏者,胡正良同时有鉴赏家的眼光和老鹰俯冲直击目标的特殊本领。作为书画业内人士兼有诗人特质的胡正良,他“任凭灵智飞翔,任凭感情燃烧”的评价方式,在艺术评论界是少见的。

作为诗人的胡正良,他无论评书论画,都以抒情诗一般酣畅淋漓的节奏,倾泻着语言的泉流。读这样的评论,你会感叹他就是艺术的化身。因为胡正良对书画历史、源流及艺术家个性特点了然于心,又因他有哲学研究经历,有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哲理思辨功夫,下笔便如山间飞瀑,俯冲的瞬间便成为朵朵闪耀光辉的艺术和思想浪花。

基于此,他的评论不仅拥有鸟瞰历史艺术风云的宏阔视野,又有对世界、人生的哲学思考,渗透着形而上的意味。刘长卿诗云:“心镜万象生”。投注着艺术家不同世界观的艺术作品总是投映着纷纭复杂、变化万端的大千世界的“万象”,评论家必得用精神解构其中的意象、意境和神韵。这一点胡正良做到了,并且精彩纷呈。

从胡正良艺术评论风格看,他应该是赞同周作人的批评观:“批评是主观的欣赏,不是客观的检察,是抒情的论文,不是盛气的指责。”今天看来,这种批评观,有人并不赞同,认为批评的写作艺术必然意味着它是说理的艺术。学理在批评中始终应该是重中之重。个别说理困难的地方以诗意的语言代替,此种现象让我们越发意识到,作为一种写作的批评是非常有难度的。

法国哲学家阿多诺认为,批评是一种精神修炼和精神参悟的过程。读胡正良先生的文字,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批评话语的意义是多维的,它突破了批评的内部边界,对艺术家和欣赏者,对个体生命和时代审美风尚,都是有价值的。

胡正良注意到了艺术净化人格的效用。他在构建一个骨力强健、血肉丰满、纯净而博厚的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空间。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浩渺无垠又神奇迷人。艺术长存,而我们的生命短暂。关于书画,前人的研究探索既是源泉,又为后来者留下了浓厚的“影响的焦虑”的阴影。艺术家应该从哪里才能进入辉煌的艺术殿堂呢?胡正良的书画评论,以诗意的语言、奔放的情感、思想的醒悟、哲学的思辨,进行着灵魂的探险,他在字里行间一遍遍告诉我们——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对于在艺海边捡到几枚彩贝的我们,面对喧嚣的涛声,别忘了:认识你自己!

艺术人生是富有诗意的,我们要永不停歇地探究艺术的深层意蕴与神奇奥秘。“穿过迷雾,那边是霞光。”让我们共同守候永恒创造的艺术之梦,守护这无比美好的精神家园。

逡巡在胡正良的艺术世界,你会有一种陶醉的感觉。仿佛进入梦想中那夹岸桃花随处皆春的胜境,那里天高云淡,五彩缤纷;那里竹林雅舍,左右逢源;那里鸿儒谈笑,翰墨飘香;那里圣哲指路,古风翩跹。在胡正良的精神家园里,哲学、艺术、文学、评论,是几种枝繁叶茂芬芳馥郁的植物,它们植根于肥沃深厚的中外优秀文化土壤,经历自然法则的选择,阳光雨露的滋养,而结出丰硕诱人的果实。

作者简介:韩海涛,江苏宿迁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重点培养对象(文学评论方向)。在《大地文学》《江南时报》《江苏作家》等发表文学评论作品,曾获第六届大地文学奖评论奖、首届“大地杯”全国书香自然读书大赛一等奖等。

胡正良:江苏徐州人,1969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法美术评论家,康德哲学研究学者,研究员。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文艺和哲学评论作品近400万字,曾获中国乡土文学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江苏省人民政府电视文艺金凤凰奖、海关总署首届艺术奖、萌芽文学奖、湖南文学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9次,现居江苏南京。

相关阅读

  •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倒计时3天!

  • 金秋时节,共迎盛会。10月20日至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和沧州市吴桥县举办。让我们一起见证,那些极
  • 沪潍联动!三场国际顶尖音乐会,就在家门口→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10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开幕,潍坊作为此次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分会场,将从上海主会场引
  • “点赞——徐圭逊捐赠作品展” 在澳门大学开幕

  • 2023年10月12日,“点赞——徐圭逊捐赠作品展”(澳门大学站)开幕。本次展览作品为徐圭逊先生向澳门大学捐赠的四十二件个人创作书法作品。作品既有大字书法,极具视觉冲击力,也有小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在西安举行

  •   《无界·长安》演出现场。(记者 尚洪涛 摄)  艺术可以跨越时空与地域,成为人们心心相印的桥梁。15日晚,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在未来14天里,本届艺术节将呈
  • 当代优秀碑刻题跋书法艺术展成都站开幕

  • 2023年10月14日下午,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昆明市博物馆、四川福宝美术馆承办,四川美术学院墨华艺术研究会、重庆溪山松
  • 梨园戏《吕蒙正》亮相北京博得满堂彩

  • 早报讯(记者张素萍 陈思灵)鼓乐齐鸣,长袖盈风,动人心弦。10月15日,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梨园戏《吕蒙正》亮相第十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精彩的演出博得满堂彩。演出现场(福建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胡正良书法美术评论赏析

  • 美学家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这种灵境就
  • 王营庄乡村振兴示范区

  • 近年来,我市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围绕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大力弘扬吕梁精神,把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乡村发展、乡村生态建设作为主
  • 南阳市政府办举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

  • 市政府办日前邀请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专家,就“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专题讲座,有效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意识形态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
  • 即将启幕,吴桥杂技节来了!

  • 10月16日,记者从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获悉,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于10月20日至30日在石家庄和沧州吴桥举
  • 看闹猛背后,外贸复苏动能

  • 热闹是正常的,但闹猛,就更让人喜出望外!第134届广交会进入第二天,在这个以外贸风向标著称的“中国第一展”上,人们期待迎接全球经济复苏的热浪。如今,各方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