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尘埃成分,对太阳系的起源有贡献吗?

作者:文/虞子期

在巨型超新星的周围,充满了气体和尘埃外壳。在已经过去的这3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对陨石带到地球的宇宙尘埃样本研究从未间断。终于,研究人员在这个天文研究领域迎来新的进展,而这个新发现,同时也标志着:科学家们首次区分出了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尘埃成分!

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尘埃成分被确认

科学家们分析了几种星尘,通过它们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出其宇宙起源结论:它们是一种源自超新星的新的星尘。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Cameca NanoSIMS 50L的纳米级成像光谱仪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观察并测量了微小颗粒星云的化学成分,在46亿年前形成我们太阳系的尘埃中,超新星尘埃的占比约为1%。

一开始,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任务是测试核合成模型,或者说新原子是如何从红色巨星形成,这些都是恒星演化过程中最后阶段垂死的恒星。Jan Leitner是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以及新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表示,能够发现一些物质是超新星起源,这个结果让所有参与其中的科学家都惊叹不已。

从恒星到超新星尘埃需要多少时间

在宇宙中,大多数恒星都是主序星 ,即那些通过核聚变、将氢转化为氦的恒星。红巨星,是一颗垂死的恒星,也是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我们的太阳,也会在经历几十亿年的时间之后变成一颗红巨星,并扩张吞没其内行星。红色巨星的直径,达到1亿至10亿公里,这个直径是如今太阳的100至1000倍。但是,因为能量分布在更大的区域,所以其表面温度实际上更低,仅达到2200至3200摄氏度,略高于太阳的一半。

虽然名称为红巨星,但这样的温度变化,会导致恒星在光谱的较红部分发光,尽管它们的外观通常更为鲜艳。作为红巨星,是恒星花费了大约几千到十亿年的时间,才最终将核心中的氦耗尽,并融合停止。当恒星再次收缩,直到新的“氦壳”到达核心,核心继续崩溃。部分的小星星以紧凑的白矮星结束生命。而更大质量的恒星的材料则会向内落入,直到恒星最终成为超新星,在戏剧性的火热死亡中,吹走了气体和尘埃。

超新星对太阳系的起源有贡献吗?

一颗超新星能够在太阳系的起源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这是科学界非常热门的一个问题。一直以来,科学家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尘埃是来自恒星,在超新星或星际介质附近有多少形态。而这项研究,则展示了在实验室中,如何密切分析太空中的材料。这次的研究更强化了“我们都是由星尘构成”的概念,如果用一种更确切的语言来表达,那么就是我们的原子都来自于恒星中的物质。

科学家们进行了这些尘埃的近距离研究,通过测量这些前太阳颗粒、或在太阳存在之前产生的颗粒,并从中发现了镁的含量。这个结果充分表明,有一小部分尘埃是不可能由红色巨星产生的,所以它们必须来自超新星爆炸。在研究中,科学家们也通过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细节,才得以看到更小的颗粒。

可为太阳系起源提供线索的星尘

在太阳系的材料构成中,除了氢和氦这两个部分以外,其他材料都必须来自恒星。只有当我们了解其中的细节,比如,究竟是什么类型的恒星贡献出了这些东西,这对我们了解宇宙的演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与此同时,这些数据也有益于未来需要进行的研究。

那些高于预期的超新星尘埃百分比,能够帮助科学家们、解释其他研究中太阳系的重要元素成分。早在2004年,曾有观点表明太阳系谷物90%都来自低质量恒星,而不是转向超新星恒星。而这项新的研究却证明了这个观点并不正确,虽然爆炸的恒星,可能会产生比我们预期更多的行星形成元素,这个研究结果,对于太阳系的起源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超新星之恒星爆炸的伟大形象

在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深度野外调查搜索天空黑洞的同时,科学家发现了一颗巨大的超新星,它被自己的尘埃所淹没。在这位艺术家的渲染中,气体和尘埃的外壳在几百年前从恒星爆发 ,并且掩盖了其内部的超新星。在遥远的星系中发生的这一事件,暗示了我们银河系中最亮恒星系统可能面临的未来。

而RCW 86则结合了来自四个不同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创建了一个多波长视图,记录了最古老的超新星实例遗留物。后来,模拟超新星开始由超级计算机创建,旨在发现核心坍缩超新星背后的机制、或短寿命大质量恒星的暴力死亡。显示了超新星核心中的熵值,以及分配给不同熵值的不同颜色和透明度。通过有选择地调整颜色和透明度,科学家可以剥离外层并看到三维体积内部的值。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