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蓝色血液”的中华活化石

这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早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就生活在地球上。

至今仍保持其形态,堪称海洋里的远古遗民。

它与三叶虫是同一个期纪的动物。在原始鱼类刚刚问世、恐龙尚未崛起之时。

鲎就是距今3.95-3.45亿年前泥盆纪(一说2.25亿年前的二叠纪)繁盛的海洋居民了。

虽经数亿年的沧桑之变,但该物种依然如故,变化甚微。

因此有“生物活化石”之称。

它的名字叫做"中华鲎"

中华鲎(学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

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鲎由三部分组成:头胸甲略呈马蹄形(故名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长的尾剑。

鲎似蟹,比蟹大,它们虽然都具有关节的附肢,但鲎和蟹的亲缘关系远不如和蜘蛛密切。

鲎和蜘蛛的第一对附肢呈螯状。都有四对足,分类学上称为有螯动物。

鲎除外形具尾剑外与蜘蛛主要区别在于.鲎的附肢基部有许多刺状突起并围在口的周围以咀嚼食物,故又称肢口动物。

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主要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有时也取食海底藻类。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

鲎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显示蓝色。

中华鲎血液为蓝色。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

中华鲎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呈黑褐色。

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形背甲,通常也被称为马蹄蟹。

体近似瓢形,分为头胸、腹和尾三部分。

头胸甲宽广,呈半月形,腹面有6对附肢。

腹甲较小,略呈六角形,两侧有若干锐棘。

下面有6对片状游泳肢,在后5对上面各有一对鳃,用来进行呼吸;尾呈剑状。

体为棕褐色。平时钻入海沙内生活,退潮时在沙滩上缓缓步行,雌雄成体常在一起。

鲎的蓝色血液

奇怪的颜色并非是鲎血液的唯一亮点。海岸线处尤其肮脏。

仅1克海底沉积物便包含10亿细菌。人类靠体内的白细胞防止感染和细菌的扩散,而当鲎受到病菌侵袭时,它们体内的血蓝蛋白会把细菌封在一层黏黏的隔膜内,以此来防止病菌扩散。

自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液的内科医生弗雷德里克,邦在1956年发现了马蹄蟹血液的这种特质.

医学界的科学家们就一直想办法把血蓝蛋白应用于医疗。

为确保疫苗和注射药物的安全性,科学家们先是在样本内注射这种血蓝蛋白。

若血蓝蛋白开始分泌胶性物质,则表明产品并未成熟。

20世纪70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实验性药物和外科植入强制执行了该测试。如果没有鲎的伟大存在,过去四十年内,将会有数千甚至数百万人死于不卫生的注射。

鲎的血比你想象的还要值钱,1.1升就1.5万美元。

这种灵丹妙药每年要从60万只“活化石”体内提取,在48小时内从每只鲎体内提取30%的血液然后将它们放生。

悲哀的是,一部分鲎根本活不过48小时。

10%到15%左右被逮到的鲎会在抽血的过程中死掉,就算是幸存者也会在回归海洋的过程中萎靡不振、步履蹒跚。

科学家们并不是不重视这个问题。

目前,一些研究者们正在研发人造血蓝蛋白,希望他们可以尽快获得成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