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华文化:德川家康

日本战国与中华文化:德川家康

古今中外,三国无疑是最为说不完、道不尽的历史话题,因而相对应的三位王者曹刘孙,随之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巧合的是,在日本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同样也有着三位公认的王者,即后世所称"日本战国三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但不同于三国时代的三足鼎立,日本战国的三位王者却是依次而起。在织田信长手中,近畿核心地区及周边已牢牢掌控,天下几近统一。而到丰臣秀吉的时代,天下则已经基本安定。但一些意外之事的发生,最终致使政权更替到第三位王者手中,即德川家康。因此,不少日本人戏称:"信长种麦,秀吉烙饼,家康一口吞。"不过天下这块大饼,远没有那么好吞。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

一.人质生涯

1543年,三河松平家的嫡长子家康降生,祥和气氛随之萦绕于冈崎城,但家臣们的眉头却依旧紧皱。东有骏河今川家,西有尾张织田家,夹在两个强者间的小藩松平,几乎举步维艰。

48年,今川发威,5岁的家康无奈被送往骏河充当人质,尚处懵懂便不得不背井离乡,泪别父母。不料,织田家却从半路杀出,家康遂又成为尾张之人质。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羁留他乡,家康有幸结识尾张大傻瓜信长,为日后的织田德川"清州同盟"埋下伏笔。

49年,今川家军师太原雪斋攻下织田安祥城,俘虏信长兄信广,并以此为质换回家康。于是,家康再次得遇贵人,即师傅太原雪斋禅师。而雪斋的其他学生中,其一便是时任骏河、远江大名,被誉为"东海道第一弓"之今川义元。

60年,义元上洛,17岁的家康带兵随行。行至尾张桶狭间,信长出奇兵突入中军,统帅义元战死,大军溃散。从5岁离家至今,家康终于得到机会重返三河,而此时家康父已故,因而直接出任冈崎城主。

二.乱世谋略

1562年,家康与日益强大的故友信长结盟,与日益腐朽的今川后主氏真划清界限。由此,在配合盟友信长统一天下的同时,展开针对东方的攻略。

70年姊川合战,织田德川联军力克北方强敌越后朝仓家、近江浅井家;75年长篠之战,联军大胜甲斐武田家。因此说,日本天下这片麦子,远非只有织田信长一人的汗水。

此后直到本能寺之变信长陨落,家康治下已有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南部地区,成为坐镇东部的一位大大名。而面对信长后丰臣秀吉的一统之势,家康则出于太平考虑最终选择退步臣属,并于89年再度退让,受命转领关东,即相模、伊豆、武藏、下总、上总及上野、下野部分。然而,因祸得福,由于转封之失而获准在西征朝鲜中留守内地,存蓄有生力量。

(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井伊直政、神原康政、本多忠胜)

三.天命垂青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5岁的嗣子秀赖承袭家业,然而,征朝战败以来的阴云早已笼罩在丰臣家上空。以秀吉正室北政所和秀赖生母淀殿为首,家臣分裂为武功和文吏两派,一时间势同水火。一番明争暗斗后,双方矛盾激化,诸藩大名也纷纷站队,捞取实惠。

大决战最终于美浓关原打响,西军以文吏派石田三成为首,东军则以家康为首,血雨腥风过后,东军大获全胜,而统帅家康,自然也成为独步天下的强权人物。1603年,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同年,于江户开幕,即日后享祚264年,太平十数代的德川幕府。自此,轰轰烈烈的战国时代,终于拉下帷幕。

四.德川之龙

遥想当年秦始皇虎吞六国,终结战国时代,何等之雄武,反观家康,则似乎稍显逊色。对此,不少中国历史、游戏爱好者纷纷追赠家康"乌龟"之诨名。的确,家康的寿命要远超同时代诸人(家康73、信长49、秀吉61),据说他酷爱调制中药,想来也不无关系。

"一动不动是王八",纵观家康的戎马生涯,似乎也并无多少主动之侵略,更多为奋起抵抗,或应和大势、协同作战。但就在看似不动之中,家康默默收复消化以故霸主今川、武田之旧地,积极发展内政,存蓄实力。其实,这也正是家康对中华思想的最高参悟。

在家康留给子孙的"德川家训"中,开篇第一条便是"人生有如负重行远,不可急躁",而在《论语·泰伯》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其前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任重道远,是曾子对于中国士人、君子的一个标准,即远大的抱负、坚韧的意志。

此二者实则相辅相成。《孟子》中又言:"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反问于己)而缩(缩,直也,理直),虽千万人,吾往矣。"无论是死而后已的意志,还是勇往直前的豪气,本质上都源自儒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理想。

不得不说,家康的确从儒家文化中体悟到了"仁者之道"的特殊内涵。看似消极的忍耐,其实却是对于内心志愿的积极顺应。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的同时不忘己之初心,这便是家康的乱世谋略。假使终无天命,虽未能成一世霸业,但仍可保一方之安宁;倘若天命垂青,德川之龟便化身德川之龙,不飞则已,一飞而冲天。

甚至在日本小说家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中,年幼的人质家康受教于太原雪斋禅师,第一堂课便是对《论语》的研读。虽是小说,但可见同样在日本人眼中,家康与中华儒家文化都体现出无比的契合。

江户开幕后,政府将儒学定为日本官学,家康其人成为一代统治者的同时,也自然成为中日两国文化沟通融合的使者,永远闪烁在世界历史上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