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街道试点社区治理新模式!“家里人”共同解决“家里事”

“我们真是‘智汇五家’的受益者,现在门口一点也不堵了,物业经理都亲自给我们站岗呢!”说到校门口的停车问题,西二旗小学校长李春梅如沐春风。

“智汇五家”是海淀区清河街道在智学苑社区试点,打造的社区治理共同体,通过提出议题、开展协商、形成意见、组织实施、反馈效果“五步工作法”共同参与治理社区家事,试点以来成效显著。

西二旗小学位于智学苑小区内,曾经因为管理混乱,小区乱停车拥堵了校门,连校车都进出困难。环境脏乱差,小区业主更是怨声载道,“跳个广场舞,脚上都能缠上塑料袋。”回忆起曾经的小区环境,业主张大妈皱起了眉头。

清河街道智学苑小区是经济适用房小区,2000年开始入住,目前共有居民2300多户。自2000年至今,小区的物业收费标准一直是每月0.55元/平方米。

因为业主对物业的期望值和物业的服务质量存在较大落差,2010年,智学苑业主委员会成立,目的是炒掉旧物业,换个新物业。社区和街道对此非常着急,因为物业费一直不曾涨过,“我们担心旧物业走了,新物业又找不来,小区就乱套了。”清河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隋耀卫介绍。

为破解难题,清河街道召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四方齐聚一堂,心平气和地摆出问题,共商对策,逐渐形成了“四方议事机制”,进而推动“智汇五家”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诞生。

“智汇五家”即以社区“两委”为“本家”、社区全体业主为“主家”、物业服务企业为“管家”、辖区单位为“邻家”、清河实验团队为“专家”,汇集“五家”智慧参与社区治理,“五家”都是“家里人”,共同解决“家里事”,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推动社区精细化治理。此外,还有1名社区居委会成员当选为业委会成员,成为社区居委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主委员会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第一人。

全市首创社区治理指导中心

7月5日,业主们开车回家进小区东门,发现大门焕然一新:青砖黄柱,一边是整洁的保安亭,一边是灰色大字“智学苑小区”,十分典雅。“回家顿时有了仪式感。”居民王先生感叹道。

然而,智学苑东门一度破旧不堪,而且安全系数低。“大门就像一个简易停车出入口,我们家曾前后丢过3辆自行车。”居民史淑芬回忆说。然而,“智汇五家”让小区大“变脸”,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本家”作用,引导“主家”“管家” “邻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小区东门整修工作。经小区半数以上“主家”投票选定大门方案,同时“智汇五家”社区治理共同体成员针对整修资金筹措进行会商,最终“主家”业委会出资10万、“管家”东居物业出资3万、“邻家”停车公司出资1万,剩余部分由社区公益金、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补足。

在街道层面,清河街道在全市首创社区治理指导中心,由街道负责对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召开物业服务圆桌会及业主委员会联席会,指导业主大会召开及业委会成立,规范业主委员会履职;组织地区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考评工作,对服务质量与服务标准进行规范管理,督促物业服务有关问题的整改;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咨询工作;指导完善社区议事委员制度,全面推行社区议事机制,营造社区民主协商氛围、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解决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小区里有一块占地 600平方米的空地,曾是物业公司养育苗圃的地方,大家想给孩子们打造一块种植园,让他们知道西红柿土豆怎么开花结果。让居民没想到的是,经社区居委会积极与物业公司沟通,物业同意该处苗圃无偿打造成农作物种植园,受到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高度认可和点赞。

据介绍,智学苑小区 “智汇五家”模式已基本成型,从本月起,清河街道党工委将进一步向地区29个社区的60个小区全面推广,力争年底全覆盖。“今后,街道将总结智学苑社区党建引领物业和业委会参与社区治理的经验,向其他社区推广,扎实做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解决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隋耀卫表示。

文:王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