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理”是怎么变成“不占理”的

"\u003Cp\u003E现实生活中,大家同坐一辆车或同在一个地方生活,难免会有矛盾发生。面对小磕碰、小摩擦,得理的你除了理直气壮地维权,还能想到啥?\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IcIQLAWXtcXG\" img_width=\"960\" img_height=\"640\" alt=\"“占理”是怎么变成“不占理”的\"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视觉中国\u002F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天,因小汽车限号、骑自行车又太热,我上班时只好坐上了一辆30路公交车。车上人不是太多,随着车载广播清晰的播报,公交车一路畅行。看路途尚远,我眯起眼睛、戴上耳机,听起了手机音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忽然,传来司机一声惊呼:“怎么回事?”公交车到站下客后,关车门时,司机感到了异常。他立即下车询问情况。原来,公交车停站后,旁边有电动车疾驰而过,一位老太太因为躲避电动车下车迟缓了,司机按以往的经验随手关车门时把老太太夹了一下。虽然并没什么事(从事后老太太自行拎包离开判断),但老太太却站在车门间不上不下,大声地、有理有据地向司机讨要“说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本是一桩小事,如果各退一步,也就没什么事了,但双方却各自强调各自的理由,“理论”起来:老太太的理由很充分也不过分,有电动车驶过,我下车迟缓被夹住了,你司机操作技术不过关,应该道歉、说好话。而司机说,我是按照操作规程来的,按照习惯等了一下才关的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两人争执了好一会儿,后面车辆堵了一大溜,路上正常车辆的行驶也受到影响。一时之间鸣笛声、问询声不绝于耳,几位交警也从远处跑来询问、记录情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着时间的流逝,车上乘客看到,已经接连有两辆30路公交车和多辆其他社会车辆不得不“不怕拍照扣分”逆行绕道过去了。车上有人耐不住了,大声说:“行了行了,已经耽误这么长时间了。赶紧走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听到这话,老太太更加不依不饶了,扬言:“本是我被夹住了,我占理,现在怎么成了我没理了?”她坚决要求司机留下电话号码、车牌号,并向自己“郑重道歉”才放行公交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见到这种情况,司机在众人劝说下又诚恳、大声地向老太太道歉,并把手机号码告诉她。得到谅解后,司机才在耽误行车时间近20分钟后驾车驶离。而老太太却还在车下对司机喊:“你赶紧给我打电话道歉,不然我告你公司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交车总算开了,乘客们却议论纷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听到司机已经致歉了,老太太虽然有理,但也应该及时让公交车离开。不应该耽误大家,到头来有理也变得没理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得理不让人、认为有理就不依不饶的老人不值得尊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事情本质上来讲,这是司机操作有误、处理问题又不算恰当引起的,并不“理直气壮”,如果按照有关制度,司机会受到严格处理;但经老太太这样一搅缠,本来“占理”的老太太因耽误大家太多时间,在众人口中好像又“不占理”了,成为众人责怪的对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联想到公交车上不时发生的“让座”风波,我不禁臆想:如果老太太在自己“得理”的情况下能讲个高姿态、高风格,不耽误或少耽误公交车正常行驶,哪怕事后向公交公司讨要“说法”也完全应该,只要让众人顺利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受到褒奖的就应该是老太太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清朝桐城人张英的家人在修葺房屋时与邻居发生纠纷,张英得知后让家人让了三尺地,邻居看到后感觉“过意不去”也让了三尺地,这就是有名的“六尺巷”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争吵只会让人变得自私,而谦让却能让争吵、争执化解。人与人之间境界的高低,常常会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处理小事的不同方式、方法上。有的人善于化解矛盾,有的人则往往会激化矛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人的能力问题,而是人的境界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同坐一辆车,或同在一个地方生活,难免会有矛盾发生。有矛盾发生,就有“占理”“不占理”的问题。有的人,在个人“占理”的情况下,自觉退让一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和谐,也让个人生活变得更愉快,如乘公交车让座、搀扶老人上下车等;而有的人却“得理不让人”,争执半天,白白地耽误时间,也让自己徒增烦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人生短短几十年,相逢也是一种缘分,彼此相互谦让,留给世人的就是一种良好的口碑,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由此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名人佳话、趣闻轶事。试想一下,尽管也人前显贵、做过高官,但如果没有“六尺巷”故事的传诵,又有多少人能记起张英是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为石家庄市市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天良\u003C\u002Fp\u003E"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