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抗日烽火从这里点燃——探访西华县新四军杜岗会师旧址

西华县新四军杜岗会师纪念馆。资料图片

杜岗会师旧址为新四军第四师前身新四军游击支队组建地,部队从这里东进敌后,点燃了华中地区抗日烽火,创建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为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8月29日,记者一行驱车从西华县城出发,一路北行,驶往红花集镇杜岗村。

“到了,到了。”远远地,可以看到一片红色的建筑群和一座高耸的纪念碑。随行的西华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那就是杜岗会师纪念馆。

步入纪念馆院内,迎面一尊铜像,一位新四军指战员英姿飒爽,跃马驰骋。“这就是彭雪枫将军。”馆长朱建玺向记者介绍。

彭雪枫,一代儒将,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因杜岗会师被西华人民铭记。

1938年夏,徐州、开封等地相继沦陷,豫皖苏广大地区被日军占领,日本侵略者沿陇海铁路向西、向南迅速侵占中原。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的彭雪枫,在接到中央长江局速去豫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发动游击战的指示后,立即带队前往豫东地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当年9月30日,彭雪枫率领一支370余人的抗日武装,从确山竹沟出发,途经汝南、上蔡,来到杜岗村。与此同时,中共河南省委令肖望东带领先遣大队、吴芝圃带领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赴西华与彭部会合。

同年10月8日,三支抗日武装在杜岗村会师,11日召开庆祝胜利会师大会,整编成立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谭友林任副主任。支队下辖3个大队和一个警卫中队,共1020人。3个大队代号分别为“南阳”“信阳”“淮阳”。

“为何选择杜岗村作为会师之地?”记者询问。“一是因为西华县具有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二是因为杜岗村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朱建玺介绍。

西华县是抗战初期中共豫东特委所在地,也是我党在豫东创立较早、规模较大的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十分扎实,当时被称为“小竹沟”“小苏区”。而杜岗村坐落在花园口决堤后的新黄河西岸,与东岸日军占领区仅一水之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杜岗村成为东进敌后的前沿阵地。

1938年10月24日,在杜岗村休整半个月后,新四军游击支队离开杜岗村,从西华县城东渡新黄河,沿太(康)淮(阳)公路开赴豫东敌后。此后,这支武装转战于豫皖苏广大地区,以燎原之势点燃了华中地区的抗日烽火,创建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发展为新四军第四师,为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穿过展厅,便是杜岗会师纪念碑。阳光下,纪念碑显得越发庄严、肃穆。

纪念碑高19.38米,台阶共分为两层,一层为10级,二层为8级,象征着1938年10月8日。碑体三面围栏,每面为24块,寓意为同年10月24日三支部队离开杜岗村,奔赴抗日前线。纪念碑呈三棱形,上部塑红色碑顶,寓意三支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红色旗帜下会集。碑体正面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的题词“杜岗会师”;东北面为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的题词“抗日先锋、万古流芳”。(焦作赵春喜通讯员严相合胡新生)

原标题:华中抗日烽火从这里点燃——探访西华县新四军杜岗会师旧址

本文来自:http://hn.chinaso.com/zk//detail/20190923/1000200033030141569216946049386244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