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罗学义:致富不忘桑梓情 扶贫济困助脱贫

罗学义,1969年生人,是从信阳市光山县江湾村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90年代到北京打工,做过司机,跑过建筑队,承包过工程,勤奋踏实的他,在1998年便赚到五十多万,“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这是很大一大笔钱了,我更加坚定,只要肯吃苦肯干,一定能有所收获的。”

2000年,罗学义回到老家信阳,开始了在家乡的奋斗之路。买客车,跑客运;承包新农村建设项目;开加油站;现涉足房地产开发、建筑、加油站、私立幼儿园等产业,资产过亿,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罗学义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

“作为江湾村人,应该的”

近20年来,罗学义在信阳这片土地上,为事业而打拼。作为江湾村人,他每次回到家乡,都会和乡亲们聊聊天,或者住上一晚,“这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不能忘本。”罗学义凝视着窗外说。眼前这个50来岁的男人,穿衣简单朴素,说话亲和,言辞简单恳切。

问起创业的经历,罗学义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创业嘛,磕磕碰碰少不了的,向前看,只要踏实做人做事,不会太差的。”

当前正值江湾村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罗学义回村的次数更频繁了,积极支持和参与着村子的各项脱贫工作。连续5年,每当年关将近,罗学义都积极组织本村成功人士筹集善款,送到贫困群众手中,希望他们过个好年;在精准帮扶的政策引领下,罗学义对口帮扶了9名贫困村民,每月到他们家中走访,关注其生活动态,连帮带扶,修缮房屋,介绍就业机会,买生活用品等等。

2016年信阳市、光山县派驻两名驻村第一书记到江湾村,进村后,两名第一书记工作住宿都在村委会办公楼上,用水用电很不方便,也没有做饭的地方,吃饭成了问题,罗学义知道后,当即联系村里提出要把自己在江湾村社区的房子无偿提供给两名第一书记居住,“脱贫攻坚任务重,人家来到咱村里帮扶咱,作为共产党员,应该的。”罗学义回忆说。

“穷则思变,精神层面的丰富是内生动力,扶贫要先扶智。”罗学义在离江湾村4公里处的镇上拍了块土地,“地700多万,总投资计划在1000多万,现在手续基本跑齐了,我要办我们县最好的幼儿园和小学,让周边村子里的留守儿童,上不起学的孩子都有学上。我是可怜人出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这些年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家里的孩子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之后几年重点要做的事。”说起这一发展规划,罗学义的眼睛里带着光,话也多了些许。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村民张辉前些年患了癌症,罗学义知道后个人捐助5万元帮助其看病治疗。祸不单行,张辉媳妇后又患上乳腺癌,这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罗学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数次给予帮助希望其度过难关。江湾村新村部建设好后,罗学义拿出3万元买必要设备;为实现水泥路户户通,罗学义又拿出4万元修路; 80多岁老夫妇是村里的低保户,本身年事已高,还要照顾长期生病的儿子,没有通讯设备与在外的亲人取得联系,罗学义买了新手机,充了半年的话费送至老夫妇家中……问起这些年做过多少类似的好事,罗学义坦言“太多了,没统计过,反正只要知道谁有困难,能帮就帮,真帮扶不讲那么多。”也正因为这样的帮扶,村里人给他起了“罗大善人”的爱称,说起这个称号,罗学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江湾村很多村民搬进了新社区,住上了新房子,新社区的基础设施也完善,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然而老村庄里还有百十口老人居住在此,村里没有路灯,晚上一片漆黑,出行不便,罗学义自主花费6万元在村子里安装了十几盏太阳能灯,路灯亮了,照亮着老人们晚上回家的路。

“你挣钱也不容易,我们这是给你添麻烦啊。”罗学义的帮扶户拉着他说着。罗学义说,每每听到这些话,我心里都暖暖的,打心眼里高兴,真心换真心,付出再多,我也心甘情愿。”

采访中,罗学义话不多,不善言辞的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是江湾村人,是党员。”问及奋斗目标,罗学义说“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家乡继续不间断的投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郑佩敏)

本文来自:http://hn.chinaso.com/xy//detail/20191230/1000200033031701577685828000091142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