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品茶文化:把茶喝明白比喝好茶更重要

今日一品茶文化:把茶喝明白比喝好茶更重要

“茶叶不作菜、不作药,作为专用饮料的最早年代,不会晚于西汉。”上面的话,出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考古学者不尚空谈,讲究用证据说话。他引证西汉辞赋家王褒所写的《僮约》一文,许多史学家也都很看重这段文献。

《僮约》讲的是:王褒在去成都途中,投宿于亡友家中,亡友之妻杨惠非常热情,这使他十分高兴。王褒命杨氏家僮去买酒,家僮不从,理由是主人买他时只说定负责看家,没说要买酒。这下惹恼了王褒,他商议从杨氏手中买走这个家僮,并与家僮订立契约,明确规定家僮必须承担去集市买菜、煮茶和洗涤茶具的杂役。

由《僮约》可以看出,汉代人将饮茶看作一件很重要的事,茶已成为日常重要饮料,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广为流通。现在,中国西南地区仍是主要的产茶区,四川、云南等地都有悠久的制茶、饮茶传统,自然物产决定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汉代茶风延至两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平民还是帝王,都不乏嗜茶者,饮茶之风甚于汉时。齐武帝立下遗诏,规定死后的祭品有:饼果、茶饮、干饭、酒脯。以茶饮作为祭品,可知他生前一定很爱饮茶。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全民爱茶,甚至以茶水祀鬼祭神,这正是当时饮茶风气的反映。

盛唐时代之后,饮茶风气更浓厚,南方地区和西安、洛阳地区,已形成“比屋之饮”(就是家家户户都饮茶的意思)的趋势。尤其是在陆羽的著作《茶经》问世后,饮茶很快成为贫富阶层都盛行的一种社会风尚。

追溯从汉至唐的饮茶风气渐渐浓厚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茶叶不是神话,而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寻常物。这就是真正的茶生活。陆羽所著《茶经》,写的正是普通百姓总结出的茶叶采摘、加工、饮用经验。陆羽指出,茶味性寒,是败火的最佳饮料,不仅能解热、解渴,还可以去烦闷、舒关节、长精神。他特别指出,如果茶叶采摘季节不恰当、制作不精,饮用不仅无益,还会使人生病。

陆羽记录唐代的制茶工艺是“采、蒸、捣、拍、焙”,这样制作的是团茶,不是现在的散茶。陆羽指出,采茶时间也要合适,须赶在早晨露水干时采摘,雨天不得采摘,晴而有云不得采摘,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成品茶的质量。这正是历代茶农总结、传承的劳动经验。

好茶,首先要有好的原料,其次要有高超的炒制技术。要想明明白白地喝茶,要学习的正是这些千百年来积累的劳动经验。编一些真真假假的故事,靠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去神化那些所谓的“好茶”,这样的茶文化就走偏了。

本文来自:http://hn.chinaso.com/twqh//detail/20180424/1000200033078161524535547382175628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