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都亚军:油田里“炼”出的大工匠

从梦想到现实,从满不在乎到一丝不苟,从普通的采油工到创新能手,都亚军用24年完成华丽转身,成为百里油田上的大工匠。

多年来,他为创新饱受挫败,同时又享受着创新成果带给他的快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原油田技术能手……如今,身披多项荣誉的都亚军,成立工作室发扬传帮带,让更多蓝领发光放彩。

采油是“力气活”更是“谨慎活”

“我是听着‘铁人’王进喜的故事,看着父辈在油田里工作长大的,从小就梦想就是能当一名石油工人。”1995年9月,从油田技校毕业后,都亚军的梦想实现,成为中原油田采油一厂二矿第十采油队的一名采油工。

年轻气盛的他没料到,工作的第一天就险酿大祸。“那时候感觉采油工是个有力气就能干的粗活。”都亚军回忆说,上班当天跟随师傅连接一根管线,在浑身是劲的他看来,这活儿再简单不过了,“师傅,我来吧。”说着都亚军一手抓一头向中间使劲一合,“咔”一声就接上了。

还没等都亚军炫耀自己的利索劲儿,就被师傅的大声呵斥吓住了。原来,井场有很多高压管线,如果都像他这样不经处理就直接把管线接上,轻则造成泄漏,重则伤害现场人员,后果不堪设想。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后,这位骄傲的“油三代”意识到采油工不仅是个力气活,更是一个需要细心谨慎的脑力活。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每项工作开始前,都要思考如何做才最安全。与此同时,对工作也更加刻苦,白天坚守岗位,记录工作中的问题,晚上就翻阅大量资料寻求答案,仍然搞不懂的,就向老师傅们请教,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精通采油施工现场各种技术、心怀梦想的采油工。

“那时候上班,我争着给师傅们打下手,缠着师傅们露绝活儿,等大家都下班走了,我就一个人留在工房里,回忆他们的动作姿势,思考讲解的要点,反复揣摩,来回练习。”都亚军回忆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都亚军的进步是飞快的,到队上第18天,师傅便对他说:“你小子,可以单干了。”

凭着勤奋和刻苦钻研,都亚军慢慢熟悉了油田的各项工作,他开始思考“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做才能更环保,为公司节约更多的成本”。

一次井喷事故开启的创新长跑

2005年,都亚军担任61号站站长,他所管理的井14-侧20井出现“井喷”现象,周围环境污染严重,且光杆掉入井内,需作业打捞,严重影响油井生产。经过研究分析,发现是抽油机的交变载荷及光杆的金属疲劳引起应力集中(方卡子处)发生断脱,这不仅严重影响生产,而且会因为环境污染造成大量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如何解决光杆掉落问题,成为都亚军心头的难题。

一整本的实验记录记载着上百次的失败。“我怎么也没想到我要为这个问题坚持六年,差一点就放弃了。”2011年在一次外出学习中都亚军结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经院士点拨,回来后改变思维定式,创新装置取得突破性进展,防光杆掉落装置很快成型并推广应用。自此解决了光杆在应力集中处发生断脱掉到井筒的问题,减少了卡井事故和采油站的维护工作量,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不必要的作业维护费用。该装置荣获油田2011年“五小”成果一等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都亚军一边享受着创新带来的快乐,一边乐此不疲地在创新路上摸索。“调距式刹车蹄轴”“抽油井伴生气防盗增效一体化技术”“列自动调偏储能式井口密封器系列”……而后的日子里,都亚军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问世。

用传帮带让更多蓝领“破茧成蝶”

2011年6月,以都亚军名字命名的“都亚军创新工作室”挂牌,创新活动有了固定工作场所和所需的设备设施。作为工作室的领衔人,都亚军发扬传帮带精神,实行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名师带徒培训,带领更多蓝领“破茧成蝶”。

多年来,都亚军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厂级以上技术创新成果268项,申报专利49项,解决现场技术难题360项,创效7600多万元。培训了集团公司技术能手11名,油田技术能手25名,技术工种带头人65名。其中,7人获得中石化集团公司技能竞赛金牌,2人获银牌,3人获铜牌。

都亚军先后进行员工技能等级提升培训1062人,861人顺利取得更高一级的技术等级,其中69人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106人获得高级工资格。2017年都亚军工作室获河南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2019年获中石化工人先锋号。

问及对工匠的理解,都亚军概括为三个用心——“用心工作、用心思考、用心钻研”。“匠心贵在坚持,付出就有收获。技能提升的道路没有终点,坚持做到每天努力一把,技能就会持续提升。”(郑佩敏)

本文来自:http://hn.chinaso.com/py/detail/20191206/1000200033031741575611148392168575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