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出彩河南人|丹丹下乡记

制图/王伟宾

一个人的金色年华应该怎样度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谷丹丹的选择是,投身农村人社工作,让青春在为群众服务中怒放。

今年35岁的谷丹丹,是平顶山市叶县辛店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所长。

2011年,叶县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县18个乡镇成立人社所,急需派遣一批人员到乡镇工作。

消息传开,别人都在托关系想办法留在城里,刚参加工作、从小在县城长大的谷丹丹,却毅然报名下了乡。

这一下,就是整整8年。

2019年夏,谷丹丹到王文成村看望种红薯的张福德老人。丹丹已经连续六年帮他在”朋友圈“销售红薯.jpg

8年时间,从一个娇柔纤弱的“城里妮儿”,到一位活力四射的基层干部,谷丹丹成为大爷大婶们的“亲闺女”、社保协理员们的“老大”,爱心志愿者的“义工妹妹”,驻村干部的“丹哥”……

“农村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只要根扎得深,多小的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面对采访,谷丹丹这样说。

七碟子八碗的这些小事,都是老百姓家里的大事

谷丹丹兴冲冲地去辛店镇报到,是2011年的10月。但迎接她的,却是一个“下马威”。

辛店在叶县东南隅,距离县城30多公里,坐公交车需要50多分钟,是县里最偏远的山区乡镇。

那时乡村公路质量差,路面坑洼不平。“辛店五十五,坐车如跳舞;不治高血压,专治肠梗阻”,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把丹丹给颠了个翻江倒海。

这还不算,当她来到人社所的办公室时,房顶漏水、墙壁脱皮、地面潮湿、光线阴暗、家具破旧——这是白天看到的;当夜里老鼠在宿舍里打架嘶叫,当雨夜雷电在窗外炸响,下乡前的浪漫豪情被现实一点点打碎。

“最叫人难受的,是不被信任。”谷丹丹说。

一个年轻漂亮的城里姑娘到偏僻小镇工作,人们第一反应是“来镀金的”“这妮儿一看就不是来干事的主儿”。村干部和办事群众对她不冷不淡,脾气大的还会嘲讽和诘难;再加上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谷丹丹没少被挤兑得哭鼻子。

与此同时,生活无忧的丹丹也没怎么把农村养老保险这项工作放在心上。她想,一个月就发60块钱,搁住费这么大劲吗?

就在谷丹丹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动摇时,几件事情迅速为她校正了人生指针。

2012年年初,辛店镇第一批养老金发放下来。谷丹丹亲眼看到赵沟村一家婆媳俩,因为养老金由谁保管,当街对骂,反目成仇。

“一个月60块钱就能让老人在孩子面前挺起腰杆,看个小病就不用伸手了,割块肉吃都能自己说了算!”村委会主任的解释,让她第一次明白了60元养老金对于农民的分量。

2012年5月,人社所对符合领取养老金政策的老人进行集中认证。第一站,谷丹丹选择了最穷、最偏远的大徐村。

那天天气不好,半路上开始刮风潲雨。面包车在泥水中颠簸了40多分钟才到了大徐村。

“来了来了,可等来了!”当被颠得一肚子火的谷丹丹走下车时,眼前的一幕顿时让她惊呆了——前边不远处,一辆拖拉机停在风雨中,车斗里黑压压一片老人,群雕一样迎风而立,伸着脖子向这边张望。

一看丹丹他们来了,老人们挤着要下车。谷丹丹急得直跺脚,冲着大徐村支书司海宽喊:“这是干啥呀!不是说好了,我们一家一家上门认证吗?”

“听说你们要来,大家都说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一块来得好。”司海宽“嘿嘿”笑着解释的时候,谷丹丹心里却像打开了一扇天窗,刹那间明白了:“老人们可不是没事干。他们不顾腿脚不便顶风冒雨坐着拖拉机赶来,分明是怕把自己给漏掉了呀。这60块钱的分量,在老人们的心中重千斤啊!”

从此,那个满拖拉机车斗老人翘首以待的群雕画面,深深刻在了谷丹丹心底。她暗下决心,辛店镇39个村5万余口人,符合领取养老金的近8000人,符合参保的1.5万人,一个都不能少!

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和近万本存折,谷丹丹带领全所同志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加班。整理资料、电脑入档、初审复审、分发存折……如同一场进入白热化的战争,战争之外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

2019年12月,谷丹丹在岗底村村室和支部书记张国富对人社工作进行精准比对!.JPG

“人社所每天面对的,都是东家长西家短、七碟子八碗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哪个不是天大的事呢?”

大徐村的那次经历,让谷丹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虽然琐碎,却直接关系到群众冷暖、百姓利益,感到自己可有用哩!”

“孙女”“闺女”“妈妈”和“义工妹妹”

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档立卡、审批发放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日常进村入户调查核对,深入了解每个社保对象的家庭情况,查漏补缺,确保人证合一、应保尽保。

于是,从第一次养老金集中认证开始,辛店镇39个村、140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就印下了丹丹他们深深的足迹,也建立起人社干部和农村群众的深厚感情。

大木厂是辛店镇一个山区深度贫困村,村里85岁的王记大妈是留守老人,孩子们都在外打工。丹丹每年都要到大木厂做几次入户调查,每次非去王大妈家里看看不可。只要进家,丹丹不光嘘寒问暖,而且看见啥活儿干啥活儿,就跟自己家里一样。

王大妈视力不好,耳朵却灵。每次丹丹进门,这边刚跨过门槛,那边大妈就在里屋招呼:“是丹丹回来了吧。”临走时,王大妈总是送到门外,拉着丹丹不丢手,逢人就讲:“咦,俺这个孙女可亲可亲哩!”

2019年冬,县里组织免费为贫困户做白内障手术,镇村干部和家里人动员王大妈报名参加,王大妈却说年龄大了,死活不依。最后还是儿媳妇一句:“你不想把眼睛弄清亮,瞅瞅丹丹长啥样?”大妈忙不迭点头答应。

像王大妈这样的社保户,谷丹丹心里装着很多。岗底村的李合峰、新杨庄村的屈付见、南王庄村的宋青建、大竹园村的柳素英……丹丹隔三差五都要到家坐坐,聊聊家常、问问情况,给寂寞的农家小院送去一阵笑声、几分温暖。

谷丹丹说,这些困难群众和社保老人,不光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进屋扫个地、拉拉手,一声问候、几句叮咛,便胜过许多财物,让他们惦念良久。“每当老人脸上露出笑容,感叹‘现在的干部咋恁好’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成就感。”

8年来,每个村子都去过多少次,看望过多少困难群众,谷丹丹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反正俺村的狗见了丹丹都不叫唤,已经是老熟人了。”胡张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停说,“平时只要有车进村,村民一看牌照就知道是不是丹丹来了。”

到刘文祥村的次数多了,丹丹发现有个小姑娘一年四季总是穿着一身校服。一问才知道,因为妈妈去世得早,爸爸又患有精神疾病,小姑娘除了校服再没有一件新衣裳。

“一听这,我的心都碎了。可怜的孩子啊!”说这话时,丹丹满眼含泪。

谷丹丹的姐姐在县城开服装店,每到换季时总要把过时的衣服降价处理。她当即就给姐姐打电话:“过时的衣服别处理了,我全要。”第二天,丹丹抱着一堆刚刚下架的新衣服来到村里,挑出几件合身的送给了这个孩子。

2019年12月,谷丹丹到南焦庄村看望90岁高龄双腿残疾的张喜英,为她送去一顶喜庆的帽子。张喜英老人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笑开了花!.JPG

以后每次进村,丹丹不仅给她送钱送衣服,还对她进行心理辅导。一向沉默的小姑娘有次突然抱着丹丹哭着说:“妈妈,让我喊你妈妈吧。”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谷丹丹加入了叶县尚善爱心志愿协会,将救助贫困儿童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由于丹丹在义工组织里头属于为数不多的“80后”,参加爱心活动多了,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义工妹妹”。

热问题,冷处理;走直路,拐活弯;敢碰硬,不硬碰

基层人社工作细小琐碎,却上连国家政策,下系群众利益,既要有对困难群众的侠骨热肠,也要有对歪风邪气的横眉铁面。

某村有个村干部在父亲去世后还想继续领养老金,村社保协理员没法处理,报给了谷丹丹。丹丹当即表示这不行。这个村干部就托人给谷丹丹通融:“能不能活动一下,打个政策擦边球?”

谷丹丹也托人回话,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咱是村里带头人,政策落实得靠咱。这事儿活动不成,公家的钱一分也不能多拿”,另一句是“办啥事就缺这点儿钱了?要真缺钱了,谷所长说借给你”。这位村干部就再也不提多领养老金的事了。

常派庄村有一个村民,母亲长年不在家,去世后他也不上报,冒领了3个月的养老金。村里社保员上门要求退款,他破口大骂,指责村干部和社保员和他过不去,骂得一次比一次难听。

谷丹丹听说后,要来电话号码给他打电话:“你别再骂村干部了,这事和他们无关。是我们镇人社所到派出所比对出来的。”谁知对方不依不饶,反而又把她骂上了。

过了几天,觉着这个人情绪应该平静了,谷丹丹再次拨通电话。不料对方骂得更起劲了。谷丹丹严肃说道:“事不过三!你之前骂人的话,我都一笔勾销。从现在起,你再不退款,再骂一句,我就让你在镇里当当典型,到县里上上电视!”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没过多久,社保员打来电话说,钱,那个村民退了。

谷丹丹说:“在基层工作,啥人都能遇到,啥法都得使。人家给咱出‘疑难杂症’,咱就得出‘偏方’。”

为了方便群众,辛店人社所办业务从来不分上下班。即使中午吃饭,只要有人来办业务,谷丹丹都是放下筷子立马去。给群众办好了,再回来继续吃。

有一年夏天,谷丹丹忙到下午一点多才去吃饭。刚在街头烩面馆坐下,就接到遂庄村一个村民火气很大的电话:“恁是咋办公的?俺跑到了,你们下班了!快过来给俺娘认证。”

谷丹丹对所里的同事说:“先不吃了,认证要紧。”

俩人回到所里,还没给认证的老大娘打招呼,那人就骂骂咧咧嫌他们回来晚了,甚至想动手打人。谷丹丹闻到他一身酒气,二话没说示意同事赶紧认证。

认证完送走群众后,谷丹丹给遂庄村支书打电话说明了情况,请他对办事村民批评教育。第二天,那位村民专门跟着支书来到所里道歉致谢。

谷丹丹对同事说:“昨天他喝醉了,没法计较。等他酒醒后请村干部处理,既不迁就他,又能教育他。”

不当面起矛盾,又要直起腰杆工作,这在基层很难。“其实,说难也不难,我摸索出来的有‘法宝’。”谷丹丹说,那就是“热问题,冷处理;走直路,拐活弯;敢碰硬,不硬碰”。

啥叫入户?就是进到他家时,狗看见你都不叫唤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叶县人社工作重心转到了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上。为了充分发挥人社扶贫的优势,必须摸清每个贫困户的养老、医疗、就业、培训等情况。辛店镇的贫困人口占全县的六分之一,人社所工作量巨大。用叶县人社局局长朱春生的话说,是“人少庙小,活多事稠”。

怎么破解这个难题,在不利条件下干好工作呢?谷丹丹的办法是“依靠团队干”。

她说的团队,不仅是她所在的辛店人社所的4人团队,更是她一手建立起来的、由39名社保协理员组成的团队。

根据社保扶贫政策,谷丹丹在全镇39个行政村全部设立服务站,并为每村选配一名公益岗位性质的社保员,专门负责人社工作。

2018年11月,谷丹丹到岗底村贫困户司俊杰家中走访,自费为孩子送去作业本和铅笔.jpg

这些社保员都来自贫困户,文化程度也不尽相同。要想让他们服务好其他贫困户,尽快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是当务之急。

“没有学不会的业务,只有不想干的人。”谷丹丹每周一上午准时召开全体社保员例会,学政策、讲精神、谈人生、论尊严,一点一滴把大家的心思拢起来,心劲提起来。她要求社保员对村里每个贫困户家庭成员情况都要了如指掌,精准到“他脸上长有几颗麻子都一清二楚”。

刚开始的时候,常常有社保员进门入户搜集就业信息,要么吃了闭门羹,要么人家不愿说。谷丹丹教他们,为啥去了人家不愿说?那是你去得太少了。一趟不中两趟,两趟不中三趟……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终会感动他的。“啥叫入户?入户就是进到他家时,狗看见你都不叫唤!”

不少地方的办事大厅柜台上贴着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往往交代办事群众有啥事可以打电话咨询。而谷丹丹却更进一步。每次给社保员们开会,她都不忘嘱咐一句:“老乡来办事如果没有办完,咱们一定要记住老乡的电话。要么告诉老乡该怎样办,要么办好后咱给老乡说一声,坚决不让群众跑第二趟。”

在谷丹丹的示范带领和严格要求下,39名社保员很快成长为一个团结精干的团队,干起工作来生龙活虎、人欢马叫。

最让谷丹丹感到骄傲的是:“不管啥时候,我每在工作群里发出一个消息,后面往往是紧跟的39个‘收到’;每一个任务发出后,大家在第一时间落实反馈。”

社保员团队里,大部分人年龄上都是谷丹丹的叔字辈婶字辈,但他们却在工作群里称丹丹为“老大”。

新杨庄村社保员常秋香说:“称丹丹为老大,是因为丹丹心里头迟早装着咱老百姓,俺们都服气她。”

有文采的社保员还专门为他们的“老大”写了两首打油诗:“辛苦不喊苦,闺女多婶叔。人民好闺女,闺女多幸福。”“工作红艳艳,成绩亮闪闪;牡丹花一朵,出彩大中原。”

党的那么多好政策,要让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用得好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只有确保贫困群众每户每人的信息真实准确,才能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精准帮扶。

为此,人社部门要将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每个贫困户具体享受到的政策装入档案中,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档卡资料。如医保住院报销,每报销一次入档一次,资料最多的一户就有四五十张。具体到辛店,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100多户12300多人,可想而知档卡资料有多少。

“这些厚厚的档案,我们看着都头疼,贫困户就更是说不清了。每次查找资料,都要翻上半天。”谷丹丹说。

如何让这些档案做到既精准精细,又清晰明了?谷丹丹每天都在寻找破题的思路。

一次下班回家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看着眼前闪烁变化的红绿灯,她突然一激灵:“用四种颜色代表基层人社工作的四个类别!”养老代表保障,就用蓝色;就医代表温馨,就用粉色;培训代表希望,就用绿色;就业代表收获,就用黄色。

就这样,“四色管理法”诞生了。把四类工作分别归纳到四种不同颜色的册子里,所有信息都可迅速“对号入座”,原来厚厚繁乱的台账本子变成了薄薄的一本。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和政府出台了那么多好政策,怎么能叫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用得好呢?”谷丹丹继续破题。

把各项人社扶贫政策集纳整理,制成政策宣传明白卡;把每个贫困户家庭成员的信息和享受社保情况汇总归纳,制成政策落实明白卡。一张纸两面印,一面是宣传明白卡,一面是落实明白卡,实行双卡入户,动态更新。群众一手看政策,一手看落实。自己能享受什么政策,已经享受了多少政策,一目了然。

为了便于群众理解和记忆,丹丹他们还针对部分群众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将文绉绉的政策条文编成了通俗易懂的七字歌、顺口溜,并以快板的形式制成微视频,通过微信等进行宣传。

县交通局驻大竹园村第一书记白保生,曾经多次因档卡精细认真受到上级表扬,看到“双卡入户、四色管理”档案时惊叹不已:“只要是干过扶贫的,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宝’,也明白背后有多少付出。”

接触时间长了,白保生对丹丹心悦诚服,“别看她是一个弱女子,却敢打敢拼有办法,干起工作来一个顶仨,赛过许多男子汉,所以我每次都称她‘丹哥’。”

2018年12月,平顶山市就业创业扶贫现场会在叶县召开。“双卡入户、四色管理”扶贫工作模式被市人社局推荐为脱贫攻坚“金点子”。

2019年6月,全省人社脱贫攻坚培训暨现场推进会在南阳召开。谷丹丹被邀请参会,详细介绍“双卡入户、四色管理”扶贫工作模式,将这一工作模式推向全省人社系统。

农村是个神奇的地方,无论心有多大,都能施展开

一身合体的黑色冬装,一双轻巧的运动鞋,一条乌亮的马尾辫;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口中是悦耳的方言,胸前一条红色围巾,像一团火在冬日里跳跃……

这便是谷丹丹,一米六的纤弱身躯里,仿佛充满无穷的活力。

从刚刚参加工作的稚嫩女孩,到泼辣干练的基层干部,8年多的农村工作,究竟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

谷丹丹说,曾经觉得农村工作处处生、事事难;恨自己为啥不是个男的,递根烟、喝个酒、脖一搂,啥都成了。

如今明白,只要真心为群众,家家亲、户户近,谁都帮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来吧来吧,你们谁工作有困难都来找我,我正愁没有问题解决哩。”她对社保员们放出豪言。

作为大学毕业生,谷丹丹也有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但下乡后再没用过。“为啥?用普通话跟老百姓交流有距离、难交心。”

2019年春,县里举行村支书培训班,丹丹在台上一口气讲了一上午,方言用得炉火纯青,荡气回肠;台下554个村支书听得鸦雀无声,泪流满面。她说,这是言语勾心,跟他们产生了共鸣。

谷丹丹坦言,自己是个“讲究”人,每天不化妆不出门。刚下乡那会儿,为了赶上七点钟的班车,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来洗头梳妆。后来越来越忙,只好改成两天洗一次头了。

“就这,不管到哪儿一看,我还是最齐整哩。”说到这儿,她嫣然一笑。

……

刚强豁达的“丹哥”,也有挠头烦心的时候。每当这时,她就开上车往山里走。看山峦起伏,看田野收获,看村庄烟火。转一圈回来,一切烟消云散,满血复活。

“农村是个神奇的地方,无论你的心有多大,都能施展开。”她说,“相比我的付出,其实这里给予我的远远更多。”

在谷丹丹的带领下,辛店人社所连年被评为叶县和平顶山市的先进基层所,谷丹丹本人成了全市人社系统的“明星”所长,被平顶山市政府记二等功1次。

2019年7月,丹丹作为全国“人社服务标兵”宣讲团成员,在河南站进行巡回宣讲。繁忙的宣讲间隙,她总要抽时间回辛店看看。

她说,宣讲中回顾这些年的经历,有时觉得自己挺了不起——有那么多群众需要自己,自己也为他们做了一些事;有时又有些惶恐——自己做的不过是本职工作,组织上却给了自己这么多荣誉……

“一回到镇里,瞬间心就定了,就有了底气。”丹丹眼睛亮晶晶地说,“因为这儿有我的根,有我的魂。”(记者 张华军 成利军 张建新 河南日报通讯员 范长坡)

原标题:争做出彩河南人|丹丹下乡记

本文来自:http://hn.chinaso.com/pds/detail/20200106/1000200033030241578274902364750269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