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贯甫:衣锦还乡学种地 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李贯甫与妻子任巧芝

李贯甫在种植的“粮改饲”项目青贮玉米地里,采用了物理杀虫技术。

李贯甫,1977年出生在汝州蟒川半扎古寨东侧的半东村,20岁那年,因还不上买货车借高利贷的钱被追债而逃亡京城(后已全额还请),2014年,从北京回乡创业,组建汝州市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汝州市林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05户农民(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16亩土地。在2018年汝州市首届“农民丰收节”上,李贯甫获“十佳职业农民”称号。

李贯甫的心愿:

在汝州市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公室的墙上有个专栏,上方粘贴着“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10个鲜红的大字。李贯甫说,他还有三个心愿:合作社现有5名党员,建立党支部的报告已按程序上报了,另一个是成立粮食银行,“人要有精神向往和精神追求,活得才能充实,虽然我现在不是党员,但我想有一天,我也会面对党旗,举起右拳宣誓”。

7月29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再次前往半扎,对话李贯甫及其妻子任巧芝等人。

【李贯甫说】我是一个认准了就要下决心去做的人

我不像我弟弟是一个很能读书的人,他读了北外的博士后去了国外,我从北京回来后,开始学着种地。

我的经历不复杂,1994年中学毕业后去平顶山外国语学校读了一年书,后来因家境困难辍学,在蟒川支农二矿开车。1996年,我买了一辆东风142货车跑运输,当时年龄小,也贷不来钱,就借了高利贷。第二年,因为三角债,我无法偿还高利贷和利息,被人追债,就和巧芝一起跑到了北京。

刚到北京,我睡过天桥、火车站,蹬过人力三轮、卖过菜,后来到一家公司应聘,给老板开车。

别看我读书少,但我是一个有想法的人。领导去学习,听成功人士的“成功课”,我也跟上。那时一堂“成功课”的门票要800元,但我咬咬牙还是一次次地去了。这20多年来,为学习花了20多万,这算是我当初不好好学习受到的教训。

巧芝到了北京就进了一家全国知名品牌医疗整形美容机构,第二年升职作了店长。借着巧芝的关系和人脉,我办起了装饰装修公司,做家装,也给这家医疗整形美容机构做工装。干了几年之后,我发现,随着市场竞争,家装的透明度越来越高,钱不好挣了,就专门做工装。那家医疗整形美容机构在全国有900多家门店,一般情况下,一家店三四年就会重新装修一次,公司根本不愁没活儿干。2004年,我又成立了一家医疗器械销售公司,干得也算是风生水起。

虽然在北京有车有房了,并且还不止一套房子,但我总觉得北京不是咱的家,总觉得自己应该回到家乡干点儿啥。不图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至少要为乡亲父老做点儿什么。

2014年,我把装饰装修公司的业务交给伙计,回到了汝州。我给自己找了三个回家乡创业的理由:一是根在家乡。二是父亲去世早,前些年俺妈又得了帕金森病,需要照顾。三是我觉得咱汝州这地儿,城里和农村差距太大。

当年,我参加了市里的职业农民培训班学习。之后,成立了汝州市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可不容易,一是俺妈和亲戚都反对,认为我从来没种过地,现在学种地是瞎胡闹,往里砸钱。二是为了土地流转的事儿,我前后跑了7个多月,东家进、西家出的磨破嘴皮做工作,总算是说动了半东、半西、柏树吴和蟒窝几个村的105户加入了合作社。

半扎是茶马古道的商业重镇,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经洛阳去襄阳、荆州,必在半扎歇脚住宿,“吃不完的大营饭,住不完的半扎店”说的就是半扎当时的情况。

我觉得,要带领社员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新发展理念。开大会,我给社员们讲依托本地资源,紧紧围绕市里农业产业政策,才能推动合作社更快更好发展的原则和意义,讲解要想富就要改变种植结构的道理。

合作社成立后,按照“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模式为社员提供服务,技术人员为社员做技术指导。我还投资20多万元安装了变压器,架设了2000米电力线路,铺设滴灌设施,把靠天收的土地改造成了水浇地。调整种植结构后,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有机杂粮,绿豆、豇豆、荞麦、小米,产品色泽好,香味浓,销路好,每亩地的收益比种小麦提高了30%到40%,每年为社员增收50多万元。

去年,我又抓住政策机遇成立了汝州市林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里现有8辆东方红180大型拖拉机、5架植保无人机、7台联合收割机、3台智能精播耧等农机,自家不用时,对外服务挣钱。

【妻子说】心疼你,才跟你从北京回来种地

人家记者问,你过去在北京做医疗整形美容是帮人“修脸”的,跟贯甫回家种地成了“修地球”的,有过遗憾和后悔吗?还真没遗憾,也不后悔。

你一下地,经常好几天吃不上热饭,得有人给你做饭吧,不然,毁了身体咋办?这么些年,你一直记着咱妈说的那句话“宁可使死牛,不可打着车”。这句话我也记着,道理我懂。

你选择了种地,当新型职业农民,想实现探索特色农业发展,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我理解。你每年都要拿出北京公司赚的三四十万元钱,贴补种植合作社,我支持。咱的大孩子读大学就去当兵了,你是希望他在部队经受锻炼,成人成才,我也支持。老话说得好: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不管到什么时候,你的事业和梦想成与不成,我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社员说】他有眼光、有担当,不怕吃苦不怕吃亏

何永昌是蟒窝村人,54岁,有一男一女俩孩子,还有俩孙女。

2009年,何永昌在建筑施工时,因脚手架脱落从6楼掉下,被评定为四级伤残,“躺那好几年都不会动”。

“2014年,李贯甫来动员我参加合作社,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他头脑灵活,能把握政策,有思路、敢想敢干、敢作敢当、干事效率很高、不怕吃苦不怕吃亏。”

何永昌家有12亩地,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以前一亩地产小麦六七百斤,现在能达到1100到1200斤。”何永昌目前管理着合作社四五十亩地,“需要干什么了,按计划和安排,不用人力,用技术和农机。过去,用牛用手扶拖拉机耕地,一天最多也就耕一两亩。现在用180拖拉机,一天能深松土地400亩。”

2018底,何永昌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任玉山,半东村人,78岁,其老伴脑梗后偏瘫,家里有8亩地,“我年纪大了,不能再种地,地都撂荒了,可惜”。

加入合作社后,任玉山的地由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不仅种植条件大幅好转,还能拿到土地租金收入和分红,其中土地租金收入一年4000多元。任玉山有四个孩子,有两个孩子加入了合作社。“土地交到社里后,有租金和分红收入,还不耽误外出打工挣钱”。

“贯甫头脑灵活、思想解放、舍得投入,是个实打实的干事人!”蟒川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田磊说,他们夫妻俩回家乡发展后,抛下过去的身份,在田间地头打扮得就像老农民,成为蟒川为数不多的农业种植大户,还购置了大型机械设备和无人机,一心一意在土地上做文章。由于李贯甫善于学习,思想超前,因此这几年发展得挺不错,还主动吸纳蟒窝村多名贫困户就业务工,带动贫困户增收,早日脱贫致富。

原标题:出彩汝州人丨李贯甫:衣锦还乡学种地 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本文来自:http://hn.chinaso.com/pds//detail/20191211/1000200033030241576048439934923208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