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这个村是董永故里 还是革命老区

小董村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兵大队部、八路军夜校、八路军指挥部、武陟县政府所在地等房屋目前保存基本完好。

今年的8月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说起七夕节,人们会想到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比如牛郎和织女、董永与七仙女。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奇、第五大民间传说。2000多年来,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在民间久传不衰。武陟县小董乡有个小董村,是董永的故里。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董村的《董永传说》名列其中。2013年,小董村被列入河南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董永的生日)、七月初七、十一月初十(董永皇封日),小董村都会举办活动,弘扬中华孝道文化。

近日,记者来到小董村采访,发现这个河南省传统村落除了董永传说外,还是武陟县革命斗争的大本营,属于革命老区。

据小董村党支部书记孙兴卫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该村的村民组织成立了红枪会,进行反帝、反封建、抗粮抗捐等斗争。1935年,武陟县立第四小董完全小学建立了共产党地下组织,向解放区输送了大量革命人才。

土地革命时期,小董村的王卯被指派到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担任军长李延禄的秘书;孙双峰等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红四师,紧跟共产党闹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小董村的孙其永、孙玉杞、孙俊立、孙雷、孙惟昇、陶光亮等20多人积极参加八路军,还有30多人参加了其他抗日军队。

解放战争时期,小董村是共产党县政府所在地,全村民众革命热情高涨,孙秋山、孙留运、陈振华、孙道武、孙其福等30多名有志青年积极报名参军,涌现出了100多名紧跟共产党走的积极分子。战斗中,孙其福屡立战功,被授予“人民功臣”光荣匾。

在1947年5月29日、1948年9月两次攻打武陟县城的战斗中,共有100多名烈士英勇牺牲,他们埋葬在小董村东北角的“烈士坟”里,其中60多位烈士的名字已无法知晓,但是他们的英魂常在、精神永存。

小董村村民王庚的家曾是八路军夜校所在地。

抗美援朝战争中,小董村青年孙其永、王军、王国英、孙道通、谢文芝、孙其军、孙立荣、孙尚直、陈振华、孙文立、孙立永和孙道武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其中,团参谋长孙文立在上甘岭战斗中英勇牺牲,孙立永也为朝鲜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孙兴卫告诉记者,1945年2月22日,小董村成为修陟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属于晋鲁豫边区太行七专署,辖修武县与武陟县沁河以北地区。1945年10月28日,共产党在小董村建立武陟县民主政府,属于太行四专署,辖武陟县西部沁河南北地区。1947年4月,共产党军队大反攻,县政府和村政权下山返驻小董村,属太行四专署,修(武)、获(嘉)、武(陟)井入武陟县,小董村成了三个县的革命中心。1950年1月起,小董村为三区区政府驻地。

修陟县抗日民主政府就是在这里成立的。

小董村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国防科工委顾问彭施鲁(1916年~2009年)的故乡。彭施鲁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至1945年,他历任东北抗联第四军军部秘书、团政委、后方留守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支队教导大队政委,苏联红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参谋,苏军驻佳木斯卫戍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党委书记等职,参加了反“扫荡”、开辟松花江下游新游击区、杨木林子等战役。

解放战争期间,彭施鲁历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第二十七步兵学校副校长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总参军校部、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工委司令部副参谋长等植物,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彭施鲁曾荣获苏联红星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彭施鲁将军的回忆录《我在抗日联军十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小董村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兵大队部、县政府党校、八路军夜校、八路军伤兵疗养院、八路军指挥部、八路军粮库、修陟县抗日民主政府、武陟县政府所在地等房屋目前保存基本完好。该村正在规划董永主题乡村旅游线路、革命老区旅游线路,建立田园旅游采摘基地、民间医术交流基地,准备打造一个集爱情、红色革命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原标题:焦作这个村是董永故里,还是革命老区

本文来自:http://hn.chinaso.com/jz//detail/20190830/1000200033030261567147604849945935_1.html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