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亲人之间不能互相输血!

影视剧中常有这样的桥段

主角受伤后其父母或子女挺身而出:

“医生,抽我的血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医生绝对不建议近亲属直接输血

因为这样可能威胁到受血者的生命


(来源:电影《小时代》片段)

今天(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

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为引导各位科学献血

秦小健觉得

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通俗来讲,一个人体内的细胞、组织、器官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识别信号。

免疫系统通过这套信号,来区分哪些是“本地土著”,哪些是“外来入侵物种”,从而保护自身细胞,杀死来犯的病毒、细菌等外来物。

这样看来,近亲之间的识别信号相似,不是更好吗?

并不是这样。由于近亲之间免疫信号太相似,病人的血液系统很容易把新输进来的血错认为是“自己人”,轻轻松松就把它们放进来了。

但新输进来的血液是不好惹的:新血液里的淋巴细胞,会在病人的体内存活、克隆增殖和活化,发展壮大后就反客为主,起兵造反,对病人自身的细胞发起攻击。

这种疾病就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简称TA-GVHD)。

发病之后,不仅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水疱、腹泻、血便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还可能出现骨髓功能异常,影响到造血功能。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病人的生命很可能受到威胁。


研究发现,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其兄弟姐妹)间输血,发生TA-GVHD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高18~21倍,而且一旦发病,其病死率高达80%~90%。

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之间输血,受血者的细胞会把输入血液里的淋巴细胞视为异物,一开始就排异处理掉它,发生这种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

血液配型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手段,配型相对简单,供源相对充足。因此,没必要冒着风险近亲输血,一般情况下也会严格禁止近亲之间输血。

同样都是近亲之间的配型,电视剧里还常常会提到骨髓移植。

为什么近亲输血不可以,而移植造血的骨髓却可以呢?

骨髓移植又叫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就像种子一样,能够成熟分化成各种类型的血细胞。

所以移植骨髓,就相当于直接把整个“造血工厂”搬过来,从源头上解决血液不够或血液质量的问题,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系列疾病。

但要移植整个“工厂流水线”(骨髓),比单单移植一个“产品”(血液)的要求高得多。

需要识别信号相同、每一个细节都对应上,身体才会接纳整个“造血工厂”。

可想而知,要找一个全能配上的人有多么困难。因此目前的骨髓移植,大多都是近亲之间的骨髓配型。

那么,同样都是近亲,同样都是输入,近亲捐献的骨髓是不是也会造成TA-GVHD类似的症状呢?

答案是会,这也被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简称GVHD)。

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影响骨髓移植成功的首要因素。

一旦急性发病,轻度可自行消退,中、重度经治疗可得到改善,但也是相当一部分骨髓移植患者的主要死因。

国内资料显示,中度和重度急性GVHD发生率为13%~47%。

尽管风险很大,但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很多患者最后的康复机会,又由于骨髓配型困难,因此在有近亲配型成功的情况下,即使有GVHD的风险,也还是会做骨髓移植,去争取康复的最后希望。

(骨髓移植示意图)

由于医疗技术发展仍然存在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治疗方案的选择就是风险与收益的博弈。

并不是所有的病症,都能找到完整的发病原因和完美的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对病人临床症状的观察、抽丝剥茧式的推理、各种检查证据辅以佐证,再根据种种临床试验结论,给予相应的药物或者手术,才能使病人恢复健康。

这一切,都建立在无数前人的探索和经验之上。

而如今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足以让我们相信:在无数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不远的未来会有更多针对骨髓移植排异问题的治疗和预防手段,挽救更多患者的性命。

【本文为腾讯医典独家稿件,二次转载请联系微信公号“腾讯医典”(Dr_TXyidian),违规转载将依法追责】

编辑:秦小健  舒云 毛子域  君辉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