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的退化

■ 钟治德

    雄鹰作为艺术形象,羽翼一振,进驻《诗经》,就站在了中国文化艺术源头的大树与高岩之上,摄人心魄,洞穿古今。《小雅·采芑》“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

    芑是一种苦菜,先民弯腰拱背在大地上采撷。雄鹰适时登场了,天空是那样的明净,鹰隼是那样的矫健,大地与长空,架通桥梁,雄鹰冲天,敷色着齐物论英雄形象。

    画家画鹰,诗家吟鹰,灵感与激情的寄托,苍鹰可谓幸甚至哉。唐代画家的鹰,最为厉害,代表了中国画派之鹰派。到了宋代,花鸟派登场,专是专矣,只是雄鹰开始失去神采。艺术尚如此,人事亦如是。

    唐代大诗人杜甫,为画家所画雄鹰题诗,诗名《画鹰》,诗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素净画绢纸上苍鹰,凶猛非同凡鸟,竦起身躯,只想捕杀狡兔,侧目而视,目光深碧锐利。正是英雄气概写照传神也!

    宋代有学者开始对苍鹰质疑,问题在于苍鹰坦然接受人类的豢养,特制圈笼,好吃好喝,苍鹰开始退化,雄鹰之名,其实难副了。宋代陆佃著作《埤雅》,把雄鹰分为鹰和隼,注为《释鹰》《释隼》两篇,摘了雄鹰的桂冠,在中性化的记录里,区分了鹰与隼,也贯穿了精神认知的启迪。

    陆佃之后有关鹰隼的著述,有的主张“大者曰鹰,小者曰隼”,有的主张“南方曰鹰,北方曰隼”,公说婆说,不一而足。巴蜀把鹰隼笼统称为岩鹰,不称苍鹰,不冠雄鹰,两分为兔鹰和雀鹰。兔鹰猎杀野兔,雀鹰搏击飞鸟。兔鹰成为猎人豢养的对象,且易于豢养,成为工具,这是雄鹰开启退化的起点。

    清初学者利类思著有《鹰论》,详细记录如何豢养鹰。“鹰分别种类有本地产者,有远方来者。本地产者或取之在巢,或得之于始飞,或得之于成长,各等不一。远方来者亦多种。”养鹰人对于本地鹰,无论是调教幼鹰或成年生鹰,都很容易驯服。对远方来鹰,捕获后也不难驯服。驯服之结果,“性情和平不怒,极听人命令”。驯鹰人若谓有高明,在于抓住鹰们的弱点,从而制服它们。

被豢养的鹰,气质性格并不刚强,仰给于人乃至软弱献媚,雄鹰于是一去不复返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