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走在前|永安镇:昔日盐碱地 今朝丰产田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近年来,垦利区永安镇二十八村持续对盐碱土地进行了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通过建设水库、开发台田工程、配套水利设施、培育耐盐碱水稻、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水城米仓”有机水稻生产项目、发展稻田画景观创意产业等,走出了一条具有盐碱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之路。

  以前的二十八村,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全村6240亩土地得不到改良利用,村民收入微薄,村集体经济基本空壳,大批年轻劳动力外流。在一次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上,二十八村党支部书记马广华提出了土地开发的想法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决定由村集体投资20万元,对村内200亩土地进行试点改造开发,此后,二十八村农业经济效益渐有起色。1997年,马广华又提议用“村集体入股一部分,村民入股一部分”的股份制形式筹集资金,所得红利由村集体和股民按比例分配。在永安镇政府的支持下,二十八村村民集资入股8万元,对1000亩荒碱地进行了改良开发,建设起小型水库,配套了电力设施,建起了草场、苇塘、蟹池、稻田、棉田,实行对外承包,村集体和入股村民除收回本金外,还获得了不少盈利。有了资金积累,二十八村具备了滚动开发的条件,村“两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也一天天增强。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连年开发,二十八村建成了两个面积700余亩、可蓄水100万方的水库,配套了沟、渠、路、林、桥、涵、闸及电力设施,全部土地都实现了灌排自流,村内原来的低产田、撂荒地都被开发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

  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二十八村又引进了一邦农业科技公司,发展起了稻田画景观创意产业和“水城米仓”有机水稻生产项目,实现了水稻种植统一经营管理,有效提高了种植技术、扩大了种植规模、提升了种植效益。马广华说:“我们将借助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优势,邀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引进培育一批耐盐、抗旱,适宜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的突破性品种,让更多的盐碱地上都能飘起稻花香。”

  (记者 闫雯雯 通讯员 张宗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