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舞台上的那些道具你都知道吗?快来看看吧

一出成功的戏

不仅和表演者的专业水平有关

还和舞美、音乐、服装、道具等息息相关

今天和大家来聊聊秦腔舞台上的“道具”

它又称“砌末道具”

是戏曲舞台上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

它在舞台上首要的任务是帮助演员完成表演

是表演艺术的一部分

不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剧

都离不了道具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公堂砌末

公案

是公堂戏的主要道具。最早是一张木桌,围上桌围即可。随着戏曲的发展,舞台出现了各种式样的公案,有直腿,八字形斜腿,弯腿,桌两头上卷下卷等形式。这些样式多是按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家具演变而来。

惊堂木

升堂问案时,敲打桌面震慑犯人用的木块。

签筒

摆在公案上作为下达命令的用具。签筒有圆形方形,约一尺高。篇中插有火签(审案),令箭(调兵遣将)若干支。令箭或火签是一支支上大下小的长形竹简。黑色或红色,上面写一个"令"字。

虎头牌

一块约一尺五宽,二尺高倒梯形或长方形的木牌,上部画一个狰狞的虎头,中间写"肃静""回避""正堂"等字。公堂左右摆两块,有时摆四块。为了制造肃杀的场面,《卧虎令》曾用六块。当官老爷出巡时,虎头牌举在前边成为一种仪仗,表现官府的威严。

水火棍

三班衙役升堂站班时手持的木棍道具,又作刑具。约五尺长,半截红,半截黑色。

文房四宝

放在公案、桌案上的书写道具。一般只有笔架、毛笔、纸张而无墨砚。

秦腔专用彩头砌末

目连杖

秦腔、汉调二簧演目连戏专用道具。以木制作,杖高约一点五米,上装方盒一个,边角雕绘图案,四周吊以小金环,内装小珠子,晃动可沙沙作响,为目连僧的专用法杖。

黑虎鞭

秦腔、西府秦腔、同州梆子封神戏道具。以槐木雕制,呈糖葫芦状,下粗上细,共为九节,黑底镶金,有大、小之分。大黑虎鞭,长约一百厘米,直径七厘米。小黑虎鞭,长约八十厘米,直径为五厘米,作神兵天降武器时,鞭根、鞭梢须扎置黄表牙,称"封鞭"。为封神戏《黄河阵》赵公明之常用武器,演员亦可用此作鞭扫灯花特技。

麻鞭

秦腔、西府秦腔、同州梆子道具。以青麻编制,柄长三十厘米,鞭长六百厘米,鞭梢细小。主要为《太和城》、《闻太师回朝》、《黄河阵》作"鞭扫灯花"和"抡麻鞭"特技所用。现代演出鞭型变小,长约四百厘米。

五雷碗

秦腔、西府秦腔、同州梆子道具。以瓷或纸壳制作,碗底心绘制黑、红二色太极图,碗口直径约十五厘米。《太和城》中孙武子碗打广成子所用,用时广成子头部须置一铁丝网卡,待孙武子掷碗相击时,将藏于身后的碗插于网内,以示击中。

纸要子

秦腔、西府秦腔、汉调二簧道具。以竹与麻纸制作。用竹签一根,将宽约六厘米,长约二百厘米的麻纸条贴卷于签上,藏置于扮演者头帽之内,需用时,可用技甩出,舞出各种姿态,并可用于扫灯花特技,造成火花飞溅气氛。

纸花子

秦腔、西府秦腔头饰。以麻纸制作,将纸折叠多层,从两侧剪开口,展开拉长即可,长约一百厘米。为封神戏所常用。多戴挂于演员脑后或鬓角。演《伍员逃国》时,挂于伍员脑后,作甩纸花特技用。

动物砌末

虎形

黄色布料作兽身,上画虎的黑色斑纹,装上写有"王"字的虎头及虎尾,披在演员身上装成老虎,如《三滴血·虎口缘》中的老虎。

狗形

灰色的布料狗身,装上狗头、狗尾,如《杀狗劝妻》中的狗形。有的贫困剧团演出此剧时,由小演员在头上蒙一件青衣,从舞台上爬行而过,表示是狗。

猫形

秦腔 《赵氏孤儿》中的怪兽"赦",其色如虎,其形如狗,头上长着一对角。

蛇形

用布或竹篾纤扎成,有能扭动的蛇身,蛇头上装有能伸出的芯子,眼睛还能闪闪发光,秦腔《白蛇传》白娘子的化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