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挖掘信息化条件下战时兵员动员潜力_十安热线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的内容变得日趋复杂,战时兵员动员与以往相比,不仅在内容上、规模上、形式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且贯穿于平时经济建设和战争全过程,影响着现代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战时兵员动员的准备和实施,必须围绕兵员动员的速度、质量、数量、结构、形式等内容,按照集中统一领导、军地合力保障、就地就近动员、专业对口分配、快速隐蔽动员、力求统筹兼顾的原则,积极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兵员动员效能。

一、合理拟制动员预案,科学明确责任分工

兵员动员预案是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军事领导机关组织收拢、集结后备兵员的行动计划,具有内容上的系统性和结构上的层次性,体现了本级首长的动员决心,是平时进行动员准备、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依据,是制定其它各类保障计划的基础。一是要广泛搜集资料,准确掌握底数。任何战争兵员动员都要依据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进行,它不仅决定着动员的内容、数量和质量,还决定着动员的方式和方法。为提高兵员动员预案的实用性和适时性,在拟制兵员动员计划时,动员部门必须主动商请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本地区可靠的战时兵员动员潜力资料,全面、系统、准确、细致地掌握本地区的后备兵员状况,做到兵员动员任务既不超出动员潜力又能满足需要,动员对象既能保证数量又能保证质量,使之尽可能符合兵员潜力的实际。二是要理解任务区分,确立动员目标。任务是制定计划的依据,理解任务、确立目标是筹划和安排兵员动员的前提。制定计划时必须准确领会上级的动员意图,全面理解本地区的动员任务,确定后备兵员动员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所要达到的目的。各级动员部门应本着发展的态度,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兵员动员计划,尤其要明确敌情设想、我情调查、任务区分、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内容。要在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协调下,由军事领导指挥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兵员动员实施计划,对照保障原则、保障标准、保障方式、保障手段、保障要求五个方面,进一步明确通信联络计划、动员令传递计划、政治工作计划、通用装备物资征用计划、交通运输保障计划、动员掩护计划、医疗卫生和财务保障计划等具体内容,达到有备无患。三是要明确责任分工,集体审核把关。组织拟制兵员动员预案时,首长应根据上级动员意图、本级动员任务和辖区内的动员基础、能力,对战时兵员动员中的主要问题予以明确,各有关部门应按照业务分工,加强组织协调和情况通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有关动员的信息资料,在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对每项准备工作逐条予以明确。除兵员动员演练外,平时还应结合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如抢险救灾、应付突发事件等,检验兵员动员预案的可行性,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认真纠正,使兵员动员预案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尽量缩小准备时限,实施快速动员集结

战时兵员动员集结是兵员动员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步骤,也是对平时动员准备水平和动员能力最直接、最实际的检验,其集结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战时兵员动员的成效。一是要快速下达兵员征召通知,及时开设兵员报到站。兵员征召通知是根据战时动员令,用适当方式和手段,通知预备役人员应征入伍,应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下达,逐级明确预备役人员报到的时间、地点、方法及要求。公开动员时,可运用电台、电视、有线广播、报纸、程控电话、电报、简易通信等各种通信工具和手段,及时、准确地传达到预备役人员和其所在单位;秘密动员时,可采用加密线路和其它保密通信手段下达,不让无关人员参与。对在外地从事劳务的预编人员,除通知所在单位领导及本人外,还要商请当地兵役机关、公安部门予以协助,督促其快速返回。二是要准确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实施快速动员。兵员集结过程中,组织指挥任务繁重、工作程序复杂,尤其在面临敌人空袭和电子干扰、压制的复杂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指挥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动员集结过程中,必须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络,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如通过军用、民用通信网络,保持与上级、所属单位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军事领导指挥机关必须对集结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推动兵员集结向预定方向顺利发展,对不能按时报到集结的预备役人员,应查明原因,采取得力措施,保证按编制落实到位;对暂时不能按时报到的预编人员,应由县(市、区)人武部负责随后收拢,送往动员集结地域;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征召人员,应从预备役人员机动数中予以补充。三是要不断加强检查督导,妥善处置意外情况。兵员集结过程中,各种问题和紧急、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准确判断结论是正确处理情况的基础,而检查、督导是有效控制兵员集结过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进一步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兵员集结开始后,可派出联合工作组,采取“听、查、看、问、考、比、拉”等手段,深入实地面对面地检查督导。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和逃避征召者,执法部门有权强制其执行,并依据《国防法》、《兵役法》、《国防动员法》等动员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三、严格综合审查把关,搞好各项转隶交接

严格各项动员制度规定,才能将兵员动员的各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完成动员任务。在集结地域收拢预编人员后,既要统一动员意图和决心,又要严格按照统一的动员计划实施,既要有积极主动、不等不靠的负责精神,又要有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制度做保证。一是要认真搞好各类复查,确保纯洁可靠。对集结的兵员应重点做好政治和体格复查。兵员政治复查,以兵员所在地的公安部门为主,兵役机关政治部门参加,依据征集新兵的政治标准,按照“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县(市、区)、市(地)”四级联考和区域联考等方式进行,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出了问题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兵员体格复查,由兵役机关会同地方卫生部门,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在兵员集结地域,依据新兵体检标准或战时上级规定的具体标准严格把关。通过各类复查,进一步筛选、优化兵员,提高实战转化能力。二是要严密组织兵员点验,确保作用发挥。主要检查后备兵员的到位情况、装备和物资的数量、质量、保管、维修、保养情况及携行能力、个人物品等,其目的是用以促进收拢应召兵员后的行政管理和战备真正落地落实,不挂空挡、不留隐患。三是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转隶顺利。转隶交接是将应征人员由后备兵员转化为现役军人的活动过程,其工作的实施标志着应征后备兵员自身兵役性质的改变,标志着兵员动员工作的基本结束,原隶属关系也同时终止,新隶属关系就此确立。交接前,要根据上级的规定和转隶方案,准备好转隶交接时以兵员基本情况、平时军事训练和建设情况、整体的战斗能力、指挥员特点、装备和物资技术保障情况、作风纪律状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相关配套材料。交接时,要严密细致、一丝不苟,具体清点工作由业务部门对口逐项进行。在交接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官兵的管理教育和临战训练。政治部门应组织人员适时深入基层,搞好兵员转隶工作教育,帮助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整心态,逐步适应情况转变;军事部门应见缝插针地组织一些临战训练,以训促管,使其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山东省费县人武部  解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