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级”对决:解锁临建高速品质路面的“通关密语”

提品质 创标杆 

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系列报道一

目前,我省正扎实推进公路“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及质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大力提升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对路面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远大的目标。作为全省交通建设的主力军,浙江交通集团临建高速正全力探索“浙路品质”,开展一场“毫米”级的品质对决。

0.1毫米如何衡量?差不多是一张a4纸的厚度,比我们的指甲盖还要薄上许多。如果路面上有一个0.1毫米的裂缝,对路面的影响能有多大?

“经过晴雨天气、水分反复的‘蒸发、饱和、蒸发、饱和……’,0.1毫米的裂缝会变成1毫米、2毫米的裂缝。随着数量的积聚,裂缝不断变大,就形成了一个个坑洞,行车就会颠簸,直接降低司乘出行体验舒适度。”临建高速副指挥应军志表示,看似不起眼的小裂缝,却是路面工程品质的“拦路虎”,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和这样一个个肉眼都难以察觉的小裂缝进行较量,提前“根治”,打造舒适耐久的品质路面。

“路要畅通,也要舒适,司乘朋友以后行驶在我们临建高速上平稳一点,他们的幸福感就会提升一点。这也是我们‘打造人民满意交通’的初心。”应军志表示,“所以,对于品质路面打造这件事情,还是要‘卷一卷’的。”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临建高速以打造全省品质路面标杆为导向,全方位谋划路面施工方案,从水稳层施工到沥青路面施工,从施工工艺标准化到微创新、微改进,步步精心,着力提升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

方案越来越厚,目标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举措越来越实。在质量通病治理上,指挥部专门开展了路面裂缝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专项课题研究。

针对桥面及隧道路面裂缝,临建高速指挥部联合项目部组建工作小组,最终采用环氧树脂注浆封闭工艺,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有效处置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提高路面的完整性和耐久性。

此外,为解决“桥头跳车”难题,临建高速从台背填筑质量控制上“做文章”。一方面,提升混合料质量,在工厂里完成水稳混合料的拌合,精确控制水稳的配合比;另一方面,在施工工艺上提高标准,设置厚度指示条分台阶、分层压实,每条厚度为15厘米,并在施工完成后采用灌砂法检查厚度和压实度。“减少台背沉降就是减少台背和桥面的高差,这样就能避免桥头跳车,提升行车舒适性。”应军志说,“这样的‘标准动作’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如今,临建高速沥青路面施工以日均1500多米的速度持续推进,而时间也将鉴证品质,为临建高速路面质量通病的整治提升成果写下有力的答案。

监制|丁前程 郑莉

编辑|沙凯迪

记者|沈颖惺 通讯员|陈静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