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杨梅,凭什么想“征服”世界?

  要说浙江人,夏天喜欢吃点什么,很可能就有杨梅。

  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气温适中,光照多,雨量充足,空气湿润,再加上浙江的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多分布在山地丘陵,非常适合杨梅生长。

  因此,浙江杨梅产地和品种也有很多。比如,慈溪杨梅、仙居杨梅、舟山晚稻杨梅、余姚杨梅、兰溪杨梅、黄岩东魁杨梅、青田杨梅、二都杨梅、文成杨梅,等等。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夏至前后,很多离家在外的浙江人,都想还乡,尝一口杨梅。

  一颗颗新鲜的杨梅,丢进嘴里,咬开的一瞬间汁水就迸满整个口腔,甘冽鲜甜。同时,又有一丝俏皮的酸萦绕上了舌尖,这酸很轻盈,若即若离。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南宋诗人方岳在《咏杨梅诗》里早已道出玄机。

浙江杨梅

  前不久,“中国杨梅60元一颗出口迪拜”冲上热搜,指的就是浙江仙居的杨梅。今天,我们就重点说一说仙居杨梅。

  你以为杨梅就只是一种水果吗?

  在台州,最会吃杨梅的仙居人对如何吃“透”杨梅,钻研得明明白白,孕育出独特的饮食文化。

  古时在仙居,将“青梅煮酒”改为“杨梅泡酒”,几乎家家户户都备着一瓶自制的杨梅酒。

  在古人基础上,爱吃的仙居人开发了杨梅特色菜,只为了留住这一方人间至味。

  熟悉仙居的饕客,也许会脱口而出:

  “这肯定是仙居的杨梅仔排,瘦肉嫩而不塞牙,口感极好。排骨的香味里还浸润着杨梅的酸甜和清香。”

杨梅仔排

  杨梅仔排的“横空出世”,似乎打通了仙居人将杨梅入菜的“任督二脉”——

煨得酥烂的“杨梅三黄鸡”底部焦脆,鸡肉软嫩入味,咸鲜中还透着杨梅特有的果香;

“杨梅时蔬”看似朴实无华,却是夏日里把酒言欢的最佳拍档;

“杨梅甜羹”酸甜可口,是饱足一餐后的温柔收尾;

照着杨梅的模样制作的“杨梅鳕鱼球”爽脆弹牙,再配上酸甜的酱汁,虽不见杨梅却清甜似杨梅……

  杨梅这一口“酸甜”,在仙居人的菜谱里变得丰富绵长。

  杨梅,是仙居人的底气,这一份底气源自千百年来的“钻研”。

  中国杨梅有江苏太湖沿岸和杭州湾南岸、浙闽沿海区、华南滨海区、滇黔高原区、湘西黔东区五大产区。浙江杨梅不少,但仙居杨梅有自己的特色。

  “大得像乒乓球!”“一口塞不下!”“论颗卖!”在仙居寻找“仙梅”,首先会被仙居杨梅的生长环境所打动——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仙居面向东南,呈马蹄状地形,109座千米以上的高山留住了大量的海洋湿气,使得这个仙泽眷顾之地云腾雾蒸、雨水充沛。而杨梅树,就生长在这山间。

  仙居早在唐朝时期就开始种植杨梅,到明朝时,当地种植杨梅已经十分普遍,因其色泽美、口感佳,在附近州县颇具名气。 

  “近8米高,树干直径1米,树冠直径达17米”,在仙居横溪屏峰岩,年产杨梅1000斤以上、历经千年风霜的古杨梅依旧傲视群雄。

千年古杨梅

  现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杨梅种质资源库,仙居有19种杨梅品种,其中特有古种6种,现存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3425棵,其中五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08棵,千年以上古杨梅树28棵。

  梅林间,延续千年、饱含先民智慧的“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依旧活跃,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无论是栽培、筛选还是销售,仙居人都努力做到极致。仙居的杨梅节,可是一个比过春节都热闹的日子:人们呼朋引伴、携梅相赠,将杨梅采摘季变成了全民狂欢节。

  杨梅季,在江浙沪流传着这么一句戏言:

  混得好不好,就看6月有没有人送你杨梅。

  一颗杨梅,成为无数浙江人舌尖上的一抹乡愁、一份牵挂。

  每年杨梅成熟期,仙居县内连同在外求学、经商、打工的人士都纷纷宣传销售杨梅,已形成“全民为杨梅,全民卖杨梅”的氛围。

  而这独具仙居特色的“杨梅经济”现象的背后,也是十万梅农“披星戴月”的付出,勤劳苦干是他们的宝贵精神。

  凌晨两点,仙居的杨梅山上已经是“灯光点点”,灿若星河。

夜摘杨梅

  杨梅采摘期,对于梅农来说,这是一个黄金时段,凌晨腾起的水汽与白天日头带来的甜充分融合,杨梅口感达到了最佳。

  他们要在清晨露水晶莹、太阳未出之时把杨梅从树上摘下来,然后迅速冷风吹干,送入冷藏室,并马上包装,进入运输链。

  种植、管理、销售、运输、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有着自己的坚持。

山水相依的仙居

  在仙居,一座城,一颗梅。

  他们硬是凭着一股敢想敢干的精神,让这颗酸甜果不断走向世界,成为代表仙居的味道印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杨梅”,早就成为仙居人的心理坐标和情感共识。

  他们相信,一颗朴实的水果也能“征服”世界,足以让仙居人“杨梅吐气”。

  眼下,今年的杨梅季就要接近尾声了,快来尝上几颗酸酸甜甜的杨梅,莫辜负这悠长的夏日时光!

你家乡的杨梅是怎样的?

给你留下了哪些记忆?

来源:浙江宣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