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若羌:让“一老一小”都挺好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若羌县以百姓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积极作为,创新举措,破解难题,打造亮点,着力托牢民生底线,以实打实的暖心举措,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老一小”稳稳地幸福。

老有所养,敬老院让老人生活有滋有味。在若羌县敬老院观影室内,老人们欢聚现场,一时间欢声笑语不断。

走进若羌县敬老院,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打牌,一派休闲惬意的景象。

敬老院老人吾斯曼·热加甫说:“在敬老院,吃得好、睡得好,还能跟大家一起打打牌,锻炼身体,到老了还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我特别高兴。”

“我们院里每天都会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让他们在这里能够生活得幸福和快乐,感受到家的温暖。”敬老院护理员阿丽耶·约提库尔说道。

据悉,若羌县敬老院可同时入住400人,目前若羌县福利院区现有护理人员10人,集中供养老年人49名。为确保入住人员能过上舒心的生活,敬老院统一配套家电设备、统一医疗服务、统一美化环境等,并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所有入住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敬老院负责人尼萨古力·热合木说:“敬老院每天为老人提供免费三餐,照顾老人生活和提供各类娱乐活动,解决老人生活困难、无人照看等实际问题。”

既要实现老有所依,还要推动老有所为。在若羌,一个个温暖的小院托起了老年人稳稳的幸福,在小院里,一片片欢声笑语映照了“夕阳”的无限美好。

若羌县幸福大院之一的“音乐之家”幸福互助院位于铁干里克镇果勒吾斯塘村,是由村民巴拉提·巴克的房屋改造而成,巴拉提·巴克是一位乐器手艺人,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制作乐器已有六十多年。他也一直坚持带动村民制作民族乐器,逐渐形成了以制作、传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民间艺人圈。“音乐之家”幸福互助院的建立为若羌县的民族乐器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了果勒吾斯塘村村民求知求乐求富的“精神家园”。

巴拉提·巴克说:“当时选择做这个主要是因为情怀,也是为了能让民族乐器这种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在幸福大院子,有不少孩子也会来学习民族乐器。”在巴拉提·巴克眼中,让孩子们参与到了解民族乐器制作的体验中来,才能让民族乐器融入他们记忆的最深处,“这也是一种传承和播种方式。”

辖区老人有去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小天地。走进若羌县各中小学,孩子们有的津津有味地看书,有的聚精会神地写作业,一旁的老师不时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此外,各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书法、舞蹈、烹饪、陶艺等社团活动,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全面发展。

据了解,若羌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现有集中供养儿童16名,并持续提供每月不低于1250元的资金支持,并在各个村(社区)打造集关爱保护、心理疏导、文化娱乐、学业辅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儿童之家”,孩子们有了好去处,笑脸也越来越多了。让困难孩子有学上,为“一小”的生活保障注入源头活水。

承载着“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全民期盼,若羌县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强化设施布局,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儿童福利政策体系,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一老一小”群体的笑容更加灿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