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感怀》

“坡陀(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

咸阳,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受命“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史记•秦本纪》)”,名号始闻于世,也由此成为秦国和秦王朝都城达144年。商鞅在此二次变法,使得“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史记•商君列传》)”。至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古风•其三》李白)”,咸阳之势气吞天下。

秦王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祖龙(秦始皇)驾崩沙丘,胡亥矫诏篡位,是为秦二世,咸阳陷入了同根相煎、声名狼藉、指鹿为马的血腥风雨,王朝大厦顷刻颠倾。“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过秦论•中篇》贾谊)”。短短三年,竟然致“楚旗猎猎盖山红,回首咸阳一炬空(《秦入》司马光)”,“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杜牧)”。

秦咸阳城,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虑和历史兴废的警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杜牧)”

秦朝覆,咸阳毁,宫阙楼台三月灰。……朝代更迭,代之以名的是西汉帝王的陵邑。自此,五陵原上,帝王将相之陵冢,星罗棋布。“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汉诸陵(《咸阳怀古》刘沧)”,“千秋万古功名骨,尽作咸阳原上尘(《咸阳原》赵秉文)”,成为了咸阳历史的记载和写照。不单给后世留下了“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的无尽唏嘘,以及“秦山曾共转,秦云自舒卷;古来争雄图,到此多不返;野狖穴孤坟,农人耕废苑;川长波又逝,日与岁俱晚;夜入咸阳中,悲吞不能饭(《经咸阳北原》马戴)”的感怀,也留下了“一上高城万里愁(《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的千万思绪,以及“相携大笑咸阳市,俯仰尘世三千年(《醉卧松下短歌》陆游)”的豪迈和“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的飘逸。

咸阳,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在这里或围绕这里作下了数以千计的文章、诗词,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狂贺知章、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杜牧、许浑等人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和千古绝唱,至今传诵不已。千百年来,咸阳一直荡漾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之中,经久不息。

往事越千年,回首望。若非“书同文”,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何以赓续;若非“统一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何以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力量……。这些,无一不凸显出咸阳在历史中的贡献。

“咸阳”这两个字,已经被历史赋予给了秦汉文化和秦汉文明的代名词,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现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要务。咸阳——这座历史名城,在新发展阶段,如何将千年文明和文化的身姿,在时代发展中更好的展现,或许值得每一个爱咸阳的人深思。

咸阳,叫我如何不爱你!

咸阳,让我如何更爱你!


作者 张国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