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本诞生记⑧与文字一路同行

与文字一路同行

《莲池周刊》小说编辑 周红超

文字工作之于我的人生,既是稻粱之谋,亦是我的使命。

踏入记者行业已经十八年,纵横时空的文字,不仅记录着保定的一页页华章,更是践行着文字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十八岁,是一道人生分界线,成年亦乘风,意味着长大,意味着逐梦前行。现在,对我为而言,十八年坚守的《莲池周刊》迎来了新的文化汇融,九州风华,万象人生,《莲池周刊·文学读本》再一次用文学与世界对话,这不仅是在疫情背景下为国家“冲喜”,更是为文学界“冲喜”。

十八年记者生涯,对于刊发的每一篇稿件一直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读者满意,我就高兴”。在这次变化中,非常庆幸自己能以小说编辑的身份参与到时代发展中,为建设文化强国和丰富人民精神生活贡献力量。

自今年5月份发出征稿启示以来,短短一个月就收到了一百多篇小说作品,除了彷徨于自身编辑技术的更新之外,更多的是惊诧于中国文学创造竟然如此浓厚,满眼绿意。当然并不是说每一篇作品都有“高级感”,但在选稿过程中,会犹然发现一些新的芽苗在潜滋暗长,各呈异彩,杂花生树,虽不是大家名家,却在暗中孕育着文学复兴的新生力量。

我常想,这世界上有另一种知识,不是科学理论、不是数学公式、不是历史文献……它们只是细节,关于物品、动作、食色滋味或是情感的细小波澜……看到它,心有感发,化作词语,渐至章句,读一读、品一品,就能令人心胸开朗,感到这世界的面貌又清晰了几分。其实这就是作家们用故事的追踪,迸发出的对于他者和广大世界的贡献。

随着一路品读,我突然感觉小说本身就是一场人生实验,反复配比自由与规训的试剂,调兑出原初之礼的终极形态,用文字这一道极简工具为人世建模,捕获世界运行的法则。

行走在小说的“人生实验”中,我试图成为作者首稿最敏锐、最有共鸣的读者,因为我必须贏得作者的信赖,令他对我本人和我的见解都感到安心;我更试图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感受其中的无奈与豁达,因为每一篇小说都不尽相同,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俗眼不可见的引力关系,直到和我的作者一起“热泪盈眶”。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编辑与作家是相生相随的“兄弟姐妹”。

一曲高歌一樽酒,万里云天写赤诚。

今天,于《莲池周刊》,于我,既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再出发的号角,在这里让我们邂逅惬意的阅读时光,共享四季流光华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