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大围 | 写一份有说服力影响力但不限于内部审计的报告

在互联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写一份有影响力的审计报告:让报告更具说服力的6个技巧》(简称《技巧》。文末注明,该文来源于2019年6月17日IIA官网,陈国华翻译,作者是理查德·钱伯斯(Richard F. Chambers)。IIA为英文缩写,译成中文全称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钱伯斯为该协会时任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CEO)。鉴于作者身份及刊文网站专业性,所谓有影响力审计报告,确切地说,是外国人所讲且专指内部审计报告。认真阅读该文后发现,所述要领适用性并不仅限于外国内部审计,对我国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撰写有说服力影响力的审计报告(我们知道,在我国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具体区分为审计组与审计机关两种。后者由前者生成,基本内容大同小异。根据具体语言环境,为行文方便,本文有时用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审计报告或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等,均泛指两种审计报告),同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于是,本文借题发挥,由《技巧》及内部审计报告写作要领入手,真正关心的是,希望我国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能够写出有说服力影响力的审计报告。

对审计报告进行自我反思

《技巧》第一段为发文初衷。首句是“作为非官方的‘内部审计自我反省月’的一部分”,向读者推介其有关“对内部审计自我检视的博客文章”。接着指出,“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认真审视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是如何做的,以及内部审计部门以外的人如何看待我们。”由此,带给我们至少两点启示。

第一,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对以往所出具审计报告不妨适当做些自我反思。《技巧》第一句话透露出两项关键信息。一是“自我反省月”,即开展一项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或集体反省行动。二是所开展的为“非官方”反省行动。以此为参照,仅从审计报告角度,暂且不谈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是否、何时及如何开展检查、考核、评比等,审计人员自身也不见得非要定期或搞一个月的集中行动,倒是应当随时对以往所出具审计报告进行一些自查或反思。俗话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这种自查或反思,当然可以包括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肯定所取得的成绩,但更应当坚持问题导向,查找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不足,反思、反省产生不足的原因,明确以后如何才能出具更好的审计报告。实际上,可能有不少审计人员经常做这种反思。这样很好。已经做了的应当继续,尚未或不经常开展的希望效仿跟进,最好都能够形成随时反思的习惯。

第二,尤其要审视审计报告的说服力影响力,客观了解阅读者、使用者包括被审计单位人员如何看待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工作的重要产品,但并非为审计人员自身使用,而是依法有其特定的阅读者、使用者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审计人员反思审计报告,在关注报告了什么、怎么报告等事项的同时,对阅读者、使用者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如何看待审计报告,尤其应当了解和反思。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换位反思审计报告是否反映了被审计事项真实情况,是否回应了阅读者、使用者关切,是否容易或乐意被接受、被采纳,能否实现报告意图、起到应有作用,等等。《技巧》一文“重点讨论说服的艺术”,旨在说服报告的阅读者、使用者。这里有必要再强调一句,国家审计人员同样也应当思考,审计报告是否具备应有的说服力,让报告阅读者、使用者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感到不仅于法有据,而且入理入情,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或采纳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作为审计的重要产品,审计报告应当也必须有其目标。关于这一问题,《技巧》 首先列举了两种说法:“ 如果问及内部审计人员写审计报告的理由,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为了沟通审计业务的目标、范围和结果;也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为了描述审计发现并提出改进建议。”紧接着,《技巧》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我认为,写内部审计报告的最终目标,不是描述我们的发现或提出改进建议,而是为了说服读者采取行动。”我国审计机关审计报告,为什么出具,最终目标应当是什么呢?

我国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的内容通常是三大部分,即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总体评价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审计处理意见、审计建议。大体相当于《技巧》所述前两种回答的总和。与此同时,《技巧》所给出的最终目标——说服读者采取行动,应当也是我国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应当确立、追求和实现的目标。从这个维度讲,国外内部审计报告与我国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尽管千差万别,但都应有各自的最终目标。

审计法第二次修改(2021年10月)后新增第五十二条,内容包括三款:“ 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将整改情况报告审计机关,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报告,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应当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和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时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三款中,除审计机关自身外,所提到的单位包括被审计单位都是审计报告的阅读者、使用者。所有这些单位以及审计机关,都要依据审计报告各自采取相应的行动。与《技巧》给出的最终目标——说服读者采取行动——对比不难发现,《技巧》中的读者主要指内部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而我国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的阅读者、使用者相当广泛,审计报告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增强说服力、影响力,促使和便利于这些单位采取行动,从而在整改问题、督促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

写作风格对实现审计报告目标的影响

目标不仅在于主观上如何设定,更在于客观上最终能得以实现,从而将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有机统一起来。如何增强审计报告说服力、影响力,促使读者付诸行动呢?《技巧》指出:“影响读者采取行动是必要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内部审计人员都能意识到,不同写作风格对实施乃至及时实施纠正措施有关键影响。报告的内容读者可以轻易获知,但激励读者采取行动的因素是写作风格。”接着,《技巧》还举了美国陆军的一个实例:两个版本不同的业务邮件,要求收件人执行相同任务,收到认真撰写并极具感染力邮件者,当天就完成任务的概率是对照组的两倍。

《技巧》所述要领、所举实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国家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是否也需要考虑写作风格,从而激励相关人员采取行动呢?答案是肯定的。以往在不同审计报告中,有关被审计单位评价,曾出现诸如此类的表述:预算编制不实,预算执行不力,落实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具可行性,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相关人员无所作为,整个单位法治观念淡薄,内部控制完全不起作用,等等。当然,不能否认,被审计单位一定程度上可能确实如此,但可能失之于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甚至有抽象否定、“扣大帽子”之嫌。当看到这样的评价,相关人员整改积极性、主动性难免不受影响;而且,由于问题不够具体,令人不好把握究竟应从何着手进行整改。

审计机关审计报告是法定文书,从形式到内容包括其中一些关键用语都有相应规范性要求,不能随意调整或改变。但是,在遵守相关规定前提下,审计报告写作风格还是有必要也很有空间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增强审计报告说服力、影响力,从而有助于审计报告目标的实现。

如何让审计报告更具说服力、影响力,以有利于审计报告目标的实现

钱伯斯长期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在《技巧》中坦言,他所编写或编辑的内部审计报告多达数百份 , 其中有好的,也有需要重新编辑甚至推倒重来的。正因为积有正反两方面丰富经验,为帮助提升内部审计报告影响力,他特授人以渔,传授了更具说服力的六个技巧:让报告变得更为简短;让报告变得更加平实;让报告的重点更加突出;不要忽视细节;语言更加客观公正;记住5C法则。这六个技巧,不少人肯定有似曾相识之感。如果不特意指明,是一位外国人谈内部审计报告,或不看其中所举外国具体事例,可能会觉得就是出自我国审计机关哪位审计人员的手笔,甚至对其他机关公文写作也具有相当的针对性。正因为有如此相似性或相通性,为使我国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更具说服力、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报告目标,以下原封不动使用《技巧》给出的要点,结合我国实际,内容上则做一些拓展和发挥。

——让报告变得更为简短

《技巧》举了个例子,美国司法部检察长曾出过一份25万字的报告,建议部分直到第500页才出现。花了整整一个晚上试图深度阅读该报告却以失败告终,由此联想到英国温斯顿·丘吉尔的名言,“这份报告篇幅很长,可以使自己远离被阅读的风险”。由此得出,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吸取的教训是:“(1)内部审计报告仅仅在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时才最有说服力;(2)如果我们用太多的信息漫灌读者,那报告的影响力就会变小。报告中的每个单词、每个观点甚至整个句子,如果不能直接说明问题,就应当考虑删掉它。”

看到外国例子,不由得想起广为中国人熟知的一个历史故事。《明史》记载,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提交一份报告,长达17000余字。皇帝朱元璋看得眼花,让属下王敏念给他听。念到6300多字还是不知道要说啥。朱元璋实在受不了,找人当场把茹太素狠揍一顿。第二天又让接着念。从第16500字左右开始到结尾,提了5条建议,其中4条被朱元璋采纳。事后朱元璋苦笑说,当大臣不容易,当皇帝又容易吗?明明500字就能说清楚,报告偏要整一大堆没用的内容,真耽误事。

以上两个例子都属极端。为吸取此类教训,在实际工作中,与审计报告类似但更重要,如何出具专项审计信息呢?有的把多年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概括,明确要掌握“两个五”的要领。即用500字左右写清楚;让领导在5分钟之内不仅能看完,而且能看明白,还要作出由谁去办理的批示。这样的专项审计信息也好,类似审计报告也罢,真可谓既提供信息、满足需要,又简洁明了、惜字如金,完全是“让报告变得更为简短”的卓有成效、广受认可的成功范例。

——让报告变得更加平实

《技巧》指出,“最好的内部审计报告是用更平实的词语来表达更繁杂的观点,而不是用更繁杂的词语表达更平实的观点。当我们使用清晰、直接和熟悉的语言时,我们的文章最有说服力。这并不意味着让我们的报告变得‘肤浅’;平实的语言意味着清晰有效的沟通。”“即使你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有能力阅读和理解博士论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想去读这类文章。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浮夸,又没有不必要的繁复,更非充满了技术词汇,那么你的文章更有可能具有说服力。”

有关报告如何平实的问题,《技巧》说得很清楚了。这里只补充讲个真实的故事。审计机关一位负责人,审阅一则专项审计信息,发现有的表述看不懂,叫来起草人一起商量。起草人表示,这很专业,只能这么写;阅读者看不懂也没办法,只能说明他业余。该负责人反问,什么叫专业和业余?从审计角度,你比我更专业?从非审计角度,阅读信息的领导同志能比我更专业?无论什么角度,我们必须确保信息通俗易懂,至少不能把我们自己都不明白的信息提交出去。信息出具后,不仅要让相关领导同志看得懂,更要能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判断、明确批示。否则,报出的专项审计信息还有何意义呢?自此,这成了他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做法。

——让报告的重点更加突出

《技巧》给出的建议是,“我们还必须组织我们的报告,让最重要的观点脱颖而出。”“消息样式的标题、副标题和标注框可以吸引他人注意到报告中最重要的信息。不要犹豫使用例子、表格、颜色、图表或图片来修饰和强调重要的问题。还可以考虑使用内容摘要、目录和/或索引来帮助读者轻松地在报告中找到信息。对于较长的报告,内容摘要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帮助每个读者快速访问到他们需要的特定信息。如果关键信息被细节所淹没,我们的文章就不会有说服力。”

国家审计报告与内部审计报告有不同的规范性要求,中国与外国表达、阅读习惯也差别很大。《技巧》给出的“消息样式的标题、副标题”的建议,我们未必适用,但其他建议不同程度可以采纳。特别是,要“让最重要的观点脱颖而出”;对内容较长的报告,应当有摘要;使用例子、表格、颜色、图表或图片来修饰和强调重要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视具体需要做些尝试。总而言之,就是要让重点更加突出,而且还要让不同读者方便找到各自所关心的重点内容。

——不要忽视细节

《技巧》指出,审计报告中如果“出现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符号错误,读者可能会觉得你不注重细节,更糟糕的是,他们会认为你对工作不够认真。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对你的可信度造成负面影响。这可能不公平,但如果你的报告中有错误 (粗心或其他),你理性的论点可能会遭到质疑。”“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吸取的教训:注重细节。如果你因为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而失去了信誉,你就很难有说服力。”

关于注重细节的问题,《技巧》讲得已经比较具体到位。这里只想联系日常工作实际,仅仅讲一下计算机打字疏忽可能造成的差错问题。以不少人使用五笔输入法为例,经常强调的依法审计的“依法”与“贪污”同码;依据规定作出处理的“依据”与“住所”同码,预算资金审计的“资金”与“奖金”同码,外资审计的“外资”与“外交”同码,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与“现任”同码,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政策”与“下垂”同码,财务状况的“状况”与“善”同码,等等。一旦因同码选择不当出现差错,轻则不知所云,重则可能是十分严重的问题。的确是细节决定成败,一点都马虎不得。尽管是细节,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语言更加客观公正

《技巧》指出,“我们都试图不带偏见,但有时我们忽略了我们的话的含意。如果我们想让读者接受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语气需要客观——即使我们传达的是负面信息。”在列举事例基础上,最后强调,“如果我们的报告看起来有偏见或不公平,客户很可能会忽视我们的存在。”

就我国审计机关审计报告而言,似乎不担心被审计单位忽视审计机关的存在,但如果审计报告看起来有偏见或不公平,既是我们不想发生的,也是被审计单位等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受的。前述有关写作风格对实现审计报告目标影响所列举审计报告中有的表述,同样属于被认为是不够客观公正的例证。《技巧》正文之后还有附赠品——在你的报告中避免出现以下这五个单词:失败的、不恰当的、无效的、发现、似乎。这同样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当努力下功夫,以求减少甚至避免不够客观公正表述的存在或发生。

——记住5C法则

所谓“记住5C法则”,是指针对审计意见和建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编写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法则,由5个C打头的单词构成:标准(Criteria,应该是什么)、条件(Condition,当前实际状态如何)、 原因(Cause,两者存在区别的原因)、后果(Consequence,当前条件的影响后果)、纠正行动计划/建议(Corrective action plans/recommendations)。《技巧》给出的忠告是:“即使你使用了5C法则,你的报告也可能没有说服力。但是如果没有这5个C,你成功的几率就会直线下降。”

与该5C法则相类似,我国审计机关强调依法审计,强调依据法律规定对被审计事项作出审计定性和审计处理处罚,强调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怎么办等,都是旨在增强审计报告的说服力、影响力,既使审计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更能够促使报告最终目标得以实现。在明确这些要求或法则前提下,需要突出“常”“长”二字,常抓不懈、长期坚持,就一定能够不断改革和提高,进一步增强说服力、影响力,实现审计报告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

来源:《审计观察》杂志2022年第6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