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 潍有尚品丨方吕鸟笼传承人王洪吉:手艺人的坚守 鸟笼上的艺术

方吕鸟笼,历史悠久,至今已传四代。据《寿光县志》记载:王岱海在清代便开始制作雕刻鸟笼,技艺精湛,外地人称他的鸟笼为方吕鸟笼。作为方吕鸟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在上口镇西方吕北村王洪吉的家里,一个个精巧的鸟笼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艺术品”,经常引人参观。从事这行40多年,王洪吉巧制的鸟笼已成为众多爱好者的收藏品。

手艺传四代

用心做好每一个鸟笼

来到王洪吉家中,一个个精致的鸟笼摆在展示柜中,老人戴上老花镜,拿上刻刀,瞬间进入工作状态。一丝小小的叶片纹路,都要下两三次刀,“别看这个雕画小,但也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做一个鸟笼的话,至少要花费45天时间,一年一般能制作8个左右的鸟笼。”

王洪吉做鸟笼有些年头,也是方吕鸟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据《寿光县志》记载,王洪吉的曾祖父王岱海,在清朝便开始制作、雕刻鸟笼,由于技艺精湛,声名远扬,其作品被誉为“方吕鸟笼”,鸟笼上的葫芦图案是主要标志。王洪吉早年从父亲王阳烈的手中接过了雕鸟笼的手艺,成为一名手工艺人。上世纪70年代,王洪吉和父亲曾将这门手艺放下多年,直到1982年才重新拾起。

“过去的鸟笼主要用来养鸟,雕刻花样相对简单,只在几个主要位置刻一些简单的图样就行,现在不同了,很多人把鸟笼当成艺术品收藏。”王洪吉说,扎鸟笼的工艺表面看差不多,但细微之处有天壤之别。圆形鸟笼的笼脚多刻有耕、读、渔、桥,或琴、书、棋、画图案,每一样都细致精巧。例如“耕”,在长11厘米、高2.5厘米的笼脚上,一农者扶犁甩鞭、驾牛农耕,周围有参天大树和水一样的波纹,不大的地方竟能刻出如此细腻的图案,让人啧啧称奇。水食盒则包括“笼撑子”“把子”“卡子”三部分,“笼撑子”刻有人物、山水、葫芦、梅花、佛手等,“把子”上刻有山水、葫芦、葡萄、西瓜等,“卡子”上则刻着石榴、桃、牡丹、蝴蝶、佛手等,整个盒子内容丰富,做工细腻。

“这些鸟笼都上了棕色,有48根条子,4个笼脚,水食盒则有2至4个不等,往上是‘笼抓’,每个部位的制作都非常细致,均刻有山水花鸟图案。”王洪吉说,方吕鸟笼分为圆形和八角形两类,圆形的养画眉鸟和红下颌鸟合适,八角形的养百灵鸟合适。

创新传承

努力守护传统精美技艺

“我现在做的鸟笼售价一般3500元起价,最贵的18000元一个。”王洪吉指着两个鸟笼告诉记者,不同的鸟笼工艺不同,价格就不一样。画眉鸟笼的笼脚进行了两面雕刻,有4个水食盒,圈条做了齐边;普通鸟笼的笼脚是单面雕刻,只有2个水食盒,圈条也没有齐边,“两个鸟笼的价格相差几千元。”

如今,方吕鸟笼早就名声在外,每年有机会,王洪吉还带着鸟笼参加各大展会。“方吕鸟笼除在济南、青岛、烟台、淄博、东营等地俏销外,还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江苏等地。”王洪吉说,由于方吕鸟笼雕工精细,刻有许多人们喜爱的传统历史故事等图案,颇有文化底蕴和民间气息,同时兼具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已经成为难得的工艺品。

王洪吉今年已64岁,但对鸟笼的制作从未放手,他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刀、钻等工具。“很多工具在市场上买不到,比如这个新的电动钻,就是我自己根据具体需要动手做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王洪吉不但在鸟笼制作工艺上不断创新,在工具设计、制作等方面也是别出心裁。

“制作鸟笼一坐就得两三个钟头,要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否则会影响鸟笼的品质。”王洪吉告诉记者,除了鸟笼上的金属挂钩外,整个鸟笼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每个鸟笼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方吕鸟笼”的一大特点。

现在,王洪吉的儿子也成为方吕鸟笼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在圣地茶博城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父子俩表示,在今后的技艺传承中,他们将更加注重技法的保护和传承,尽力让这门精美技艺传承于世,守住这份“文化遗产”。(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