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专家带教提能 居民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6月28日上午,成都市成华区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人比往日多。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张舫医生、全科医学科罗丹医生定期坐诊的日子,许多辖区居民慕名前来,“之前要看大医院的专家,不仅路远,还要排很久的队,这几年,华西的医生每周定期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方便多了。” 近年来,成华区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健康联盟,通过华西专家下基层工作,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短板,周边居民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专家门诊资源下沉

医防融合相辅相成

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吸引患者留在基层就医,是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真招实招。

“侯医生,按你给我定制的方法,我最近血糖控制得很好,早晚各吃一颗药,比以前的控制方式方便太多了。”近日,辖区糖尿病患者曾叔叔来到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进诊室,便向中心的全科社区首席医生侯玉敏表示感谢。最近几年,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力推进医联体建设,中心作为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健康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根据辖区人口结构特点、服务重点与华西医院心内科、内分泌科等多个专业科室形成联合对接,公共卫生管理的慢病患者的管理效果不理想时,中心全科医生会与华西专家联动,通过业务培训、业务带教、网络会诊、制定规范等一系列举措,开辟“医防融合”工作模式,相辅相成,最大程度让患者的健康受益。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把有医疗需求的患者留在基层,医生要有执业自信和能力。”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其玲介绍说,中心通过华西专家传帮带的带教模式,着力培养了中心的人才队伍,达到医疗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效果,强化了居民对中心的认同感。截至目前,已成功培养“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糖尿病首席医生3名、“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高血压首席医生2名、“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全科联盟医生2名。

以患者需求为中心

重点打造特色学科

“张医生,娃娃昨天吹空调,今天发烧了,你快帮我看看。”6月29日一早,辖区居民邢女士便带着自己3岁的儿子来到中心,第一时间找到了儿科医生张桂川。近两年来,张桂川医生自成为“华西妇儿联盟”医生后,在中心收获了不少家长“粉丝”。“大部分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主要是治疗小孩的一些基础病和常见病,如发烧、咳嗽等。”杜其玲介绍,中心作为“华西妇儿联盟社区医院”,小朋友来中心看病诊断后,会形成电子病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随时会调取这些病历,看是否处置得当,然后分析讨论,有专家“兜底”,让居民们看病更加安心。

据了解,“以患者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辖区内人口结构特点、体检数据为依据,重点打造特色学科和提供特色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是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层服务提质和能力提升上的积极探索。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和华西医院通过医联体组建慢病管理团队,将全科与专科优势充分融合为基层老百姓提供全面、规范的医疗服务;此外,中心根据老年患者需求,每年对辖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筛查服务,通过收集辖区居民体检数据了解健康状态,对居民疾病谱分类后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分类提醒。

信息化建设有提升

优质医疗服务患者

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不断完善数字化建设,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有助于简化医疗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

如今,“身体出现不适,来中心的华西网络门诊问诊”成了万年场辖区居民们的就医新习惯。为着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让“患者少跑路、信息多跑路”。在远程医疗上,中心与华西医院紧密联系,通过网络门诊为患者提供远程阅片、病例会诊、病例讨论等信息化服务;在慢病管理和保障上,中心为辖区内重点人群提供24小时家医在线、送药上门和家庭病床服务。

“有利于中心的发展、有利于百姓的需求、有利于职工的发展”是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的发展宗旨,除扩大中心医疗服务面积外,中心还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并以添加“自助挂号机、收费机”等智能化设备、开通多种付费形式等措施,增加了患者和家庭医生间的联系。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彭戎 中心供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