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城第一热血家庭,“献二代”献血213次追平父亲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30日讯(记者武叶 通讯员肖莉娇)6月30日,在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40岁的刘明明完成第213次献血,追平了父亲刘源40年的献血记录。

刘明明是武汉市城市投资公司停车场公司的职工,父亲刘源和母亲郭珍玲均是退休职工。40多年来,这个“热血家庭”累计献血588次,献血总量达264800毫升,捐献的血液足以让1100余人得到及时救治,是目前武汉市献血次数最多的“热血家庭”。

父亲带领一家人走上献血之路

“父亲是一家人参与无偿献血的引路人。”刘明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77年,在部队当兵的父亲刘源响应连队号召,全连第一个报名参与献血。

1998年,刘明明在广东韶关作为新兵入伍,得知当地医院用血紧张号召献血,就毫不犹豫报了名。“第一次献血有点紧张,但想到父亲献血多年,身体一向很好,心里就有了底。”

献血后,刘明明给家人寄了一封家书,并附上了自己第一张献血证。信中写道:“妈妈,部队号召献血,有人很害怕,我觉得很可笑,第一个就报了名,爸爸早就开始献血了,没什么好怕的。”父亲刘源在回信中表示,看到儿子的献血证十分欣慰,希望儿子能够坚持下去。

刘明明没有想到,正是这封家书,让母亲下定决心与父子俩并肩而立。1999年,同样曾在部队服役多年的母亲郭珍玲开始献血。此后,夫妻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直坚持到国家规定的无偿献血年龄上限60岁。

2015年3月1日,郭珍玲用“最后一献”纪念自己的60岁生日。她的献血次数定格在162次,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武汉女性献血冠军的纪录。2017年,父亲刘源年满60岁,以40年“献龄”结束了他的献血之旅,献血次数为213次。

儿子献血213次追平父亲

退伍后,刘明明开始和父母一起定期献血,一家人一起献血的温馨氛围,令他倍加珍视。

刘明明清楚地记得,全家人第一次一起献血是在2002年大年初一。当时,不少人认为过年见血不吉利,春节期间献血者大幅减少,与此同时,临床用血却大量增加,供需十分紧张。父亲刘源听说后,就携手全家集体献血,带头破除这种偏见。2004年,得知捐献成分血的间隔期更短,可以帮助更多人,父亲当即决定一家人带头献成分血。此后,只要时间、身体允许,一家三口就会相约献血,献血日也成为团圆日。

如今,尽管郭珍玲和丈夫刘源献血皆已超龄“退役”,但对于献血热情不减,用志愿服务坚守着这份爱心事业。他们将普及献血科学知识作为终生职业,将亲友聚会、朋友相聚视作宣传无偿献血的机会,在夫妻俩的宣传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与此同时,他们充当起儿子献血的后勤保障员,帮儿子记下献血的间隔期,每当献血的日子临近,提醒他注意饮食和锻炼、保持良好作息,也会做各种各样的美食为儿子补身体。

刘明明正在献血。通讯员肖莉娇 摄

6月30日,刘明明完成第213次献血,正式“追平”父亲。对此刘明明表示,“父母永远是我的榜样,是他们带领我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让我的人生因奉献更有意义”。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