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行程卡摘星刺激“机酒火”搜索大涨,旅游业复苏还需要做什么?

看得见、摸得着、风险可控和能够形成正反馈是重点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通信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等标志性事件引起公众热议的同时,更激发起人们对未来出游的憧憬和热情。一时间,相关机票、酒店、火车票搜索量大幅增长,谈论和确定暑期旅游日程成为多个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的热门话题。

这是更加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市场主体准备充分的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以及各地抢抓暑期黄金档促销行动等积极因素共同带来的结果。此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将跨省团队游“熔断”范围由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调整为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县(市、区、旗)和直辖市的区(县)。并同时发布了《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为旅行社的复工、复产、复业进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6月21日起,湖北省全面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青海、宁夏、湖北等省份开始恢复跨省游,全国跨省游市场逐渐恢复。可以看到,旅游潜力释放的障碍正在逐渐消除,与之相对的是,旅游业热烈、迅速而有力度的回应。以北京的环球度假区重启和上海的迪士尼开园为标志,市场主体和目的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不仅横跨本地、周边和跨省等空间尺度,也涵盖研学旅游、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和夜间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

还要看到,中央和地方的旅游业纾困解难政策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供给端,国家层面围绕资金补助、项目贴息、保证金返还、旅游项目建设和升级专项支持、贷款融资支持等加大力度。地方层面主要从融资优惠、专项资金支持、基本业务保障、人才培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推进。在需求端,各方主要从市场推广拓展、消费刺激等方面推动。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美丽中国·美好生活”2022年国内旅游推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采取“跟着季节游中国”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受众面,增加各方互动,激活近程旅游市场。再如成都也在联动广州、厦门等7个城市宣传推广暑期游。

↑近日,成都,雪山与云层重叠。图据视觉中国

事实上,由于疫情并非线性发展,且时有反复,严重时甚至波及全国多个省份地区,带来大范围跨省旅游的熔断,开展旅游活动的不确定性程度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尽管最近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但是对供给面和需求面信心的修复难以一蹴而就。这不仅遏制了出游,还使得旅游市场主体的投入缺少应有回报,持续消磨着他们的复工复产信心,可能带来供应链受损恶化等消极反馈。如何有效恢复游客和市场主体的信心,更好地增厚和留存未来迎接市场复苏的资源,就成为包括旅游管理部门在内的各方应该解决也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各地积极举办的推广活动正是希望从市场面提振需求和供给的信心。反过来,要使活动产生期望效果,也必须在树立信心、保持信心和强化信心上有所作为。看得见、摸得着、风险可控和能够形成正反馈应该是重点。

此外,还必须在“预期管理”上下功夫。疫情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缺少合理预期,盲目投入后收益不匹配,更容易挫伤信心。可以更好地用大数据赋能,对各类旅游市场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和评估,预先识别和规避风险,尽力提升需求和供给匹配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的市场推广和促销活动为市场主体开展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也做了必要的市场铺垫。但也要充分评估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市场恢复程度和其间面临的风险因素,通过公布、解读信息和政策,合理引导、协调和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引导各方科学看待“报复性反弹”“井喷”等期待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的突出代表,受疫情影响重,更需要下大力气落实纾困解难政策。市场推广应该与其他纾困解难政策充分协同,互为补充,发挥合力。如果市场起来了,但市场主体缺乏政策和资源,在供给上“赶不上趟”,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要有系统推进的思路。在市场激活和扩展上,与地方“消费券”“举办节庆”“减免门票”等消费促进计划有机结合。在供给匹配上,评估市场推广活动带来的市场增量,预判市场主体开展业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形成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提升“获得感”。比如鼓励地方对企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财政补贴支持、专项贴息,及时提供纾困补贴和稳岗补贴。探索更简便的支持获取途径,探索创新的扶助方法,提高旅游市场主体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这样,信息更透明、政策更可及、风险更可控,出游机会更多和出游选择更丰富,客观上将提振和强化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信心,有益于旅游业的复苏进程。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