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往往在接续奋斗里书写。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太仓市融媒体中心自即日起开展《有一种幸福叫太仓·我来说变化》全媒体主题新闻行动。

通过采访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不同领域典型人物身边发生的种种变化,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见证过去十年来太仓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迎着光明前行,铺展新的画卷,开创属于每个人的更美好的未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从夏收到夏种

在璜泾镇的万亩良田里

来回穿梭的农机

代替了往昔农人忙碌的身影

雨后初霁,雅丰农场的青年“全能农机手”许立正驾驶着植保机在田间作业,夏日的微风吹绿了身后一望无际的稻田,蛙声起伏,仿佛在诉说这片田野的生动故事。

 悄然开始的

第一次“革新”

10年前,刚刚回到家乡来到雅丰农场的许立,是心有不甘的。“我学的专业是机械,梦想着去大城市大企业闯荡,没想到回到家乡,与父母一样和土地打交道。”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闹了一个笑话。

许立在农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夏收。虽然梦想和现实差距有点大,但他依旧认真对待。许立特地借了父亲的大套鞋,披上了父亲的旧衣作为“工作装”,做足“心理建设”,准备在烈日下大干一场。但来到现场,看到老书记指着一辆高大的收割机,许立有些惊讶。

“不是下地农忙吗?”

“是啊,但是用这个‘老巨三’。”

熟悉了操作方法的许立行驶在农田上,感觉跟儿时记忆里的干农活很不一样,再也不用像父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脚上的大套鞋一直“帮倒忙”,身上的“工作装”让人更加闷热,但许立内心的干劲却更足了。

“传统农业正在悄然改变,我在机械方面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感觉在农村也大有可为。”结束了第一天的农活,许立被精心准备的“装备”折腾得够呛,却坚定了扎根农村的信心。

十年前

农业机械化在璜泾大地刚刚起步,雅丰农场高标准农田建成率不足50%,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加起来不足10台,大型植保机还未引进,但农村大地一场“革新”之风正渐渐扬起。

第二次“飞跃”

让农田植入黑科技

在许立参加工作后的几年时间里

农业机械化发展迎来飞跃

雅丰农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机的装备结构不断改善,农机质量不断提高,拥有涵盖多种种植阶段农机近30台,烘干、加工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极大地夯实了农场农业生产的物质装备基础,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5年前,雅丰农场实现粮食种植从种子到大米的全程机械化。

然而,精彩的还在后面。

“我从没有想过,大数据、卫星导航这些技术会运用到种地上。”十年后的今天,许立谈起这两年建起的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无人农场”智慧农业等项目如数家珍。

在大数据中心

许立通过大屏与室外作业的农机数据联通

“刻画”出农机作业轨迹

为下一步“无人化”作业打下基础

次日的田地里,农机“三大件”正配合默契:旋耕机“松弛”泥土,插秧机植入秧苗,小型飞机喷洒农药……但在这片近50亩的农田里,看不到一个人影。许立在平板电脑上滑动,“一键”便搞定这片田地的夏种工作。

许立介绍

这是一场新的变革。在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利用卫星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农田“无人化”生产作业,农机就像机器人一样,在人为设定下从农机库房走到指定田地开展作业,进一步解放农民的双手。

从机械化到智能化

许立所在的农场

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自动化、高效率的农业还带来了新的耕作理念,雅丰农场的鸭稻共作、循环农业让土地的效益不断增大,农民通过科技向土地挣得愈加富裕的生活。

农业现代化的“飞跃”

并不仅在雅丰农场上演

在太仓乡村

处处可见机械化、智能化带来的红利

接下来的10年

农业现代化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将是太仓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十年

许立坚定地表示

2019年到2020年,我曾经到贵州玉屏挂职扶贫,受地势制约,那里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山区农村也能实现机械化,我希望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技术帮助玉屏,像太仓一样实现高效农业。

为这样的青年农机手点赞

更为太仓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叫好!

融媒体记者:张瑜 文/图 于树建/视频

融媒体编辑:谭悦馨(见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