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记忆,与时光赛跑

“奶奶,我们来看您了!我们来听您讲故事啦!”

“欢迎你们过来呀!谢谢你们,我特别开心,祝福你们跟我一样健康长寿!”

这是一段十八九岁的大学生和一位95岁高龄的革命“五老”之间的跨越年代的真情对话。

以青春之热血,赓续革命红色血脉;以青年之力量,助力革命老区发展。6月28日,莆田学院暑期“三下乡”“红色筑梦之旅”专项社会实践队、文化与传播学院红色公益项目“时光小分队”的志愿者们,在莆田市老促会副会长宋颖、荔城区老促会副会长黄少山和西天尾镇、村干部的带领下,先后来到革命老区村碗洋村和洞湖村,看望慰问老接头户陈玉兰和老游击队员陈清云,并详细采集在她们身上发生过的红色故事和相关红色史料。

图为时光小分队成员,莆田市、区老促会领导,西天尾镇镇、村干部在西天尾镇碗洋村革命老区村村口合影。张梅霞摄

陈玉兰老人曾经参加过革命的碗洋联络站旧址,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碗洋村加兰自然村。在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陈玉兰与丈夫为党的地下组织提供各种情报,后由于敌人告密,联络站遭到国民党保安队的搜查,陈玉兰夫妇机智勇敢应对,使游击队员安全脱险,她自己却被捉拿并遭到拷打,老人的腰部现在还遗留着伤口。

image.png

图为时光小分队成员在老接头户陈玉兰家中采集红色故事。阳旭摄

说起当年的革命故事,95岁的陈玉兰老人一直眼眶湿润,双手紧紧地握着志愿者们的手。看到志愿者们蹲着采访她,她手指着旁边的椅子笑着说:“你坐这里。”从进来到离开,她的嘴里就一直激动地念叨着“我祝福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我一样健康长寿。”采访结束,陈玉兰在儿女的搀扶下,坚持送志愿者们到巷口,一直挥手告别,眼神里充满了不舍。

image.png

图为时光小分队成员在碗洋村开展“资助政策乡村行”及“家校关怀万里行”入户宣传。阳旭摄

在洞湖村九组26号陈清云的家中,志愿者们跟93岁的陈奶奶及其儿子林农一起回忆她在老家白沙镇沃炳村参加游击战争的革命故事,讲述自己是如何成为一名光荣的游击队员,担负地下情报传递、护送粮食、枪支、弹药等任务,为解放莆田立下诸多功劳。

image.png

图为时光小分队志愿者在采集洞湖村老游击队员陈清云的红色故事。阮榕摄

“老人年岁已高,腿脚不便,采访的时候一直坐在椅子上。临分别时,却坚持拄着双拐起身想送我们出门,虽然被我们制止了,但还是让人感动,这些革命五老,不仅战功赫赫,她们对我们下一代的爱护也一样真诚。希望她们的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能通过我们的记录和传播,让更多人记住和颂扬。”志愿者谢珊婷说道。

“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计划用3年时间,采集完莆田市健在的52位革命‘五老’的红色故事,为他们留下专属回忆,让革命精神得以传承,为党史及革命史增添光彩。” “时光小分队”队长、莆田学院新闻211班学生梁菲菲说道。

西天尾镇是“时光小分队”开展的“携手革命‘五老’ ,追寻红色记忆”公益项目”暨“全媒体传播助力革命老村乡村振兴”活动的第三站,由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和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团委共同主办。

“此次活动也得到了莆田市老促会会长王玉宝亲笔题词——‘忆光辉岁月 展时代风采’,这是市老促会对我们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工作的高度肯定。相信在莆田市各级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下,时光小分队在革命老区村的抢救挖掘红色史料工作一定能顺利开展下去。” 活动指导老师,莆田学院新闻系副教授阮榕如是说。

图为市老促会王玉宝会长为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题词。

当天,“时光小分队”还在洞湖村村支部书记李敏的带领下,采集报道这个革命老区村是如何建成一个将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幸福家园”。

活动最后,小分队又走访了洞湖村的贫困户,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宣传国家和高校的资助政策,为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资助和帮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莆田侨乡时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作者:黄诗琴 阳旭

编辑:吴芹芹

编审:郑育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