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西电东送大动脉终端“心脏”虞城换流站 江苏省送变电公司书写亮眼初心答卷

 六月的江南,绿肥红瘦,处处生机勃勃。在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张桥社区罗家浜村,一座大规模换流站正在加紧施工,灰色铁塔、银色电缆、红色电流互感器在夏日的阳光下分外耀眼,科技感十足。这就是设计装机规模全球第二(仅次于三峡)、在建规模全球第一的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虞城换流站。工程建成投运后,每年将有312亿千瓦时电力从四川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到这里,再输送到江苏以及华东地区,大大助力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

眼下,虞城换流站施工进入冲刺阶段,江苏省送变电公司党员先锋带领着全体施工人员加班加点,冲刺第二阶段投运目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近这群可敬的“苏送”人,倾听他们在热气腾腾的建设现场书写亮眼初心答卷的故事。


【初心答卷一】技术创新频出“苏送样板”

虞城换流站是目前全球建设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总征地面积35.06公顷,新建换流容量8000MW,电压等级±800千伏,是世界首座特高压混合级联柔性直流换流站。项目负责人金振强告诉记者,由于建设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建设协调难度大、工期紧,江苏省送变电公司共投入2000余人参与该项目,负责主控楼和阀厅等建筑物建设、换流阀安装、分系统调试及部分试验工作。面对建设全球建设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光荣使命,党员冲在了施工工艺摸索和创新第一线,拿出一个又一个“苏送样板”。

三维数字化电缆铺设系统打通换流站“经脉”

电缆是换流站的“血管”和“神经”。虞城换流站电缆铺设,存在电缆数量多、电缆铺设交叉多、铺设经验要求高等问题,常规换流站电缆总长度约1300公里,而虞城换流站电缆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施工项目部总工巫吉祥和另外三位总工牵头研发,基于江苏省送变电公司成熟施工经验,设计出三维数字化电缆铺设系统,利用智能算法进行电缆路径智能规划,自动根据电缆排列工艺要求对不同电缆在通道中进行排列计算和模拟,在电脑上三维可视化展示,并支持漫游、定位等操作。目前,该系统部分功能已应用于虞城换流站,大大提升电缆施工质量,施工时间从6个月缩短至4.5个月,工期缩短了约45天,同时实现对电缆总量和二次施工辅助材料的精确管控,可以推广到所有变电站。


电子调压一体化设备让“体检”“事半功倍”

作为整个工程的“守门员”,调试分公司承担了最后把关的重任,即通过模拟通电试验来全面检验设备安装的质量和接线是否正确,为工程正式投运做“送电预演”。调试分公司总工汪向军告诉记者,“一次通流”试验,工作量很大,原先使用的通流设备比较笨重,重60公斤,而且有好多个组成器件,接线比较麻烦,在接到调试任务之后,他就带领着分公司的技术人员,考虑用电子调压的方式来提升通流设备。经过几个月的摸索,成功研制出电子调压一体化设备,只有20公斤,重量减轻2/3,同样的工作量,完成时间缩减到原先的一半,人员投入只有过去的70%,还减轻了劳动强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虞城换流站是直流换流站,其中换流阀的低压加压试验,是检验换流阀设备以及整个控制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但一直以来没有找到适合的电阻负载模块和示波器。原先的电阻箱特别大,重250公斤,为解决电阻箱笨重的问题,在工程开始阶段,汪向军带领团队策划设计了一个可以灵活变化电阻值的电阻箱,重量只有25公斤,减轻为原来的1/10,它具有分压的功能,既能满足试验过程中的负载需求,又能保证现场电压采集的安全。因为负载箱要承受2000多伏的电压,而通过灵活组合的电阻方式,可以减小采集电压,比如通过一个电阻只要采到50伏电压就可以对整个电压波形进行显示。另外,示波仪器也从原来的硬接线变成采集单元通过网线连接电脑进行录波,有效提升了试验项目的安全性。采用新的模式进行试验,原先10小时完成的试验,现在只要6个小时,也相当于节省了人员投入。

现场油气实验室节约送检时间成本520个小时

虞城换流站全站有33台换流变、5台站用变、54台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油样、6799瓶六氟化硫气体,如果将样品送到204公里外的南京进行检测,单往返车程就需6小时。为了节约时间,有效应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江苏省送变电公司设置了现场油气实验室,这是油气实验室首次落地工程现场。该试验室作为绿色试验室,顶部采用太阳能发电,为现场试验室进行供电,并将多余的电能输送给电网,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减少了碳排放。有了这个实验室,无需派专车送回南京试验室做理化分析,可以及时地进行试验,节约送检时间成本接近520个小时,节约里程35000多公里。

“矩阵式管理”模式高效统筹繁多作业面

虞城换流站现场作业点多面广,最多时约32个作业面,工期、质量、安全要求都非常高,土建项目现场负责人张必亮带领团队,创新采用按专业划分的纵向管理和按区域划分的横向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和管理水平,该模式入选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十三五”班组建设优秀典型经验。

初心答卷二】凝心聚力彰显“苏送担当”

在虞城换流站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冲刺6月底投运目标, 因为疫情,很多人自春节复工以来,已经在现场连续工作了100多天,他们忙碌的身影背后,是 “苏送”人的铁军担当。

精益求精:再微小的问题也难逃“火眼金睛”

电气施工项目负责人金振强每天忙碌奔波于现场,一身工装常被汗水浸湿,也正因如此,现场每一处细节他都成竹在胸。在每天对工地的巡视中,他都能发现很多安全、质量上的问题,比如某处槽盒接地未做、线帽号打错等,从发现这些细微的小问题足以看出他对现场施工的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4月,换流站第一阶段送电前夕,面对问题和突发状况,他总是有条不紊协调各项工作。当他发现换流变油池内电缆裸露未有保护这项重大缺陷时,立即提出解决方案,在裸露电缆处加装槽盒,并用防火材料封堵缝隙,以防止换流变排油时油污污染电缆。问题解决后,他便匆匆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正是对工程情况的精准把握,才保证了后续送电的万无一失,而对员工和家属的关切则让虞城项目部拥有了情怀和温度。不久前,现场施工人员李敬福的妻子生病,但因疫情反复无法回去照顾。得知情况后,金振强立即协调采购药品,尽快送往他的家中,解了燃眉之急。

舍小家顾大局:24小时坚守施工现场

2021年3月10日,虞城换流站土建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而在此之前,作为换流站核心区域的高端阀厅区,必须提前完成灌注桩施工。土建现场负责人张必亮迎难而上,在1月14日签署军令状,确保2月5日前完成高端阀厅1024根灌注桩。他带领项目管理团队提前策划,优化施工方案,统筹安排施工,克服阴雨、高温等恶劣天气带来的困难,按照预定目标有序推进工程进展。

1月17日晚9时许,张必亮接到妻子电话:“儿子好像不大舒服,精神状态不好。”张必亮回复:“那你多注意观察,我现在还在现场!”深夜12点多,张必亮再次接到电话:“儿子发烧了,父母都回老家了,你能不能先帮我叫个车?我给儿子穿衣服等车到了带他去医院。”张必亮回复:“ 我在现场走不开,我给你叫车到楼下,你带儿子去医院,自己小心点,有啥情况及时电话!“那段时间,虞城换流站高端阀厅灌注桩正在24小时连续施工,  作为项目副经理,作为党员,张必亮带领项目部全体人员迎难而上,主动担当,每晚值班到12点,更是经常通宵达旦。当晚,张必亮彻夜未眠,儿子在医院挂水,他在工地组织协调通宵施工,突破预订的36根灌注桩计划,达到40根灌注桩。第二天下午,儿子终于退烧,得知消息时,张必亮仍然坚守在施工现场,他松了一口气,又继续向新的工作目标发起冲击。

在张必亮的组织协调下,项目部一次性投入12台钻孔灌注桩机,72名桩基工人,实行两班倒制度,历时32个昼夜,最终保证了高端阀厅灌注桩在2月5日下午3时顺利完成,不负使命担当,彰显铁军风采。

忘我投入:“雨夜鏖战图”是凝聚力最好写照

调试分公司总工程师汪向军是一位“年轻的老党员”,38岁的他党龄已经16年,在项目现场,他带领团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每天第一个来的是他,最后一个走的也是他。虞城换流站施工时间非常紧,考虑到安全问题,为工程质量把关的升流试验只能放在晚上进行。为了保证进度,需要连续加班一个星期,每天都要到夜里12点甚至2点。汪向军说:“升流试验是在户外进行的,遇上雨天,同志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搭雨篷保护设备,从而保证试验能顺利进行,从未想过放弃退缩。三四月份的雨夜,户外气温非常低,冷雨打在身上,同志们毫无怨言。我觉得,这是凝聚力最好的写照。”

以项目为家:及时发现耗材用量设计错误避免延误工期

以项目为家, 以工地为家,“苏送”人对 “家什”了如指掌、爱护备至。电气施工项目部总工陈喆告诉记者,施工过程中发现,单个阀冷设备的接地材料用量跟实际上认知的有偏差,他当即决定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接地材料的大范围整体测量,从双极的高端到双极的低端,用激光测距、钢卷尺等工具对阀冷设备接地材料仔细测量,最终测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果:接地材料用量为2400米,而设计用量只有1000米,少了一半还多!当时正值疫情期间,如果按照原先设计的材料用量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面再补运,肯定会影响工期。陈喆立即跟设计院沟通,调整了接地材料用量,避免后期材料采购时间紧张,无法及时进场施工等情况。

在虞城换流站施工现场,挑灯夜战成为日常,陈喆团队的“夜班”有一项“自选动作”:巡家。陈喆解释说,其他专业施工团队或者兄弟单位,在我们的施工区进行施工的时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总是有些不放心,大家每天吃完晚饭以后就很主动地到现场,就算是没有工作任务,也习惯性地到现场去走一走,看一看,防止其他兄弟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因为一些误操作或操作不当,导致阀厅内的设备损毁。在全体成员的精心呵护下,入场施工半年以来,陈喆团队的施工区318台设备安装质量良好,已完成的高端阀厅实现了“零缺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秦小奕

编辑:秦小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