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谱华章 巾帼展风采 | 基层市县篇(二)榆林市妇联改革出真招见实效

 

抓主线破难点

榆林市妇联改革出真招见实效

近年来,榆林市妇联在省妇联的有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中省市群团改革机遇,立足引领服务联系妇女职责使命,强化问题意识,推进妇联改革取得一系列成果。特别是自“破难行动”实施以来,榆林市妇联乘势而上、勇毅笃行,因地制宜、精准突破,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妇联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级妇联组织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抓基础强阵地

组织覆盖进一步拓展

坚持党建引领,按照“怎么有利于工作,就怎么建好妇联组织”的思路,积极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拓展妇女组织,扩大妇女组织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非公和社会组织中加快妇女组织建设、推进“党建带妇建”工作的通知》,将“手臂”延伸至工业园区、商务楼宇、行业协会等妇女群众集聚的新领域。全市新建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163个,中省驻榆企业妇委会160个,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合作社等妇委会337个,实行妇委会改建妇联350个。

解放思想,拓展思路,网上线下灵活多样建组织,创新成立“巾帼联合会”“创业妇女联合会”“家庭联合会”等54个,在妇女10人以上的村(社区)、两新组织均建立妇女小组和妇女微家,共建妇女小组527个、妇女微家800多家,真正做到了“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打通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群众的“最后一米”。

打造网上妇联,建立妇联工作微信群、姐妹交流群、服务连心群等多样化的“网上妇女之家”2000多个,覆盖妇女群众60多万,网上“朋友圈”越做越大,开辟了妇女基层工作的新领域新空间。

出重拳啃硬骨

改革难点进一步破题

以“破难行动”为契机,聚焦镇村妇联工作经费、村妇联主席岗位报酬改革重难点问题,对全市村妇联主席摸底建档,先后四次拟稿经费预算方案,多次与市委组织部、市深改办、市财政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形成基层经费解决方案,出台《榆林市村妇联主席岗位报酬资金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妇联人均一元钱、乡村两级妇联工作经费。

通过改革破难,在全省率先解决了镇村妇联主席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工作经费三个实质性问题,争取到每年2400多万经费纳入市县财政预算用于解决村妇联主席岗位报酬,打破了长期以来村妇联主席无任何待遇的格局;率先在全省完成全市247个乡镇(街道)、3221个村(社区)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和会改联工作,新增执委2.2万名,配备兼职副主席3114名;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在全市村(社区)换届选举中做好妇联同步换届,推动妇女参选参政,全市村(社区)“两委”女性成员6242人,创历史新高,100%实现行政村有妇联组织、村“两委”班子有女性、村妇联主席进村“两委”班子,有效破解了多年来基层妇女工作“六无”(无组织、无阵地、无经费、无工作、无人员、无待遇)问题,基层妇女参政议政、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基层妇联组织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

强队伍提能力

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

借妇联改革的东风,积极争取,全市新增妇联系统事业编制38名,有效缓解了市县两级妇联工作人员紧缺问题。根据一切有利于推动工作、有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的原则,打破常规实行科长轮岗制,4名科长全面轮岗,不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成为工作的“多面手”;推荐提拔县处级、科级干部8名;先后选调6名基层干部到市妇联挂职,下派3名妇联干部到乡镇、街道办挂职,形成“基层新鲜血液输送到机关、机关干部在基层得到锻炼”的良性循环,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深入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创新妇联干部培训教育模式,采取现场教学、实地观摩、讨论交流等方式,举办妇女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60多期,培训7000余人次,全面提升全市妇女干部、执委的履职能力。健全完善妇女议事制、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制、基层妇联执委分级述职等改革制度,探索建立执委履职新模式,创新采取执委网格化管理,探索实行执委承诺工作法等,全市4.4万余名执委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组织制度优势,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