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导游”:把红色文化传到更远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导游将目光转向直播,带着观众“云旅游”,红色文化也借助“云”端传播得更远。值建党101周年之际,本端邀请来自红色博物馆、红色景区景点和文旅企业的4名“云导游”,讲述他们通过线上直播或短视频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的经验和故事。


在传播红色文化的新路上不断前行



讲述人:伍嘉希(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助理馆员)

▲ 《小文物大时代》的短视频录制现场 农讲所供图


2020年3月,我从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简称“农讲所”)借调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工作,受疫情影响,原计划的展览无法正常进行,我们便以直播和小视频的方式进行新媒体推广。在11天里,我和馆里的小伙伴做了4期“平凡与伟大——雷锋同志诞辰80周年纪念展”的直播并在虎牙直播播放,累计观看总量达433.2万人次。

展览的每一期直播我都会认真思考要传达的精神内涵。除了一般性讲解,我们还穿插了学生出演的情景剧。他们自己讲雷锋、演雷锋,并与抗疫精神相呼应,把雷锋精神与当下热点相融合。其中一期我们邀请了给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写信的小学生和当地驰援武汉的一名医务人员的孩子到场。雷锋精神如何体现?在一线奋战的抗疫英雄不就是我们的当代雷锋吗?参演情景剧的每位同学也经历了一次沉浸式体验,对雷锋精神的感悟更加深刻,会自觉化身为宣讲员,让直播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

同年清明节期间,我们在“南方+”广州视频平台推出“云祭扫寄哀思,广州杨家祠清明线上缅怀先烈”的直播,当时特别设置了一个给革命先烈献花的功能,超640万人次观看了此次直播,并在网上祭扫。杨匏安烈士的孙子杨峻说:“我和妹妹一家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清明祭奠先烈的网上直播,让我们再次接受了一次理想信念教育,谢谢你们!”

这两次直播是我作为“云导游”的开端,从此,我们借助直播与短视频,让红色文化传播得越来越远。

农讲所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文物。去年6月至7月,我们精选了包括《农民问题丛刊》、周恩来手书“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孙选的藤箱、周其鉴和陈伯忠用过的茶煲、彭湃用过的碗5件文物,推出5期《小文物大时代》的短视频,讲述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该视频一经推出就在当地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有一次我带团站在门口,正要讲正门上方“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题字,就听到有游客喊:“你们快看这个匾额,我看过一个视频专门介绍过,那是周恩来总理当年亲自题写的……”新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路径,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深度传播。

我们还以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把更多人从线上引流到线下。农讲所原为番禺学宫(孔庙),始建于1370年,是一座红墙黄瓦的古建筑,我们邀请汉服爱好者在农讲所拍照片和视频在网上进行宣传,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游园打卡拍照。

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日前,我们发起了“农讲所红色故事讲述人”遴选活动,发掘一批真正热爱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市民,选拔后对其进行培训,邀请他们录制我们《红讲台》里新推出的“农运风云”栏目的音视频,目前已经收到很多报名音频。

目前,农讲所的线上直播和小视频已经常态化,几乎每个讲解员都可以胜任从写脚本到拍摄、出镜、剪辑等一系列工作。我们馆微信公众号上的“藏品推介”已经推出78期,“走进农讲所”也做了7期直播,每期的收看量有三四万,积累了一批“铁粉”。在馆里开设的一些临展上,我们会制作相关的小视频作为补充说明,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使展览形式更加丰富多元。


红色景区直播讲究“环境叙事”



讲述人:王明旭(天桥沟森林公园策划经理、导游)

▲ 小朋友在杨靖宇将军作词的西征胜利歌前做短视频讲解 天桥沟森林公园供图


1934年7月,为抵御日本侵略者,由杨靖宇将军带领的抗联一军在辽宁宽甸天桥沟开辟了抗日游击区,与敌寇展开了长达4年的艰苦战斗。目前,天桥沟森林公园内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抗联遗址有20多处,天桥沟东北抗日联军遗址被列为省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早在2018年,我们就开通了抖音账号,为了更好地宣传景区及景区的红色资源,弘扬抗联精神,去年七八月份又开始直播。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目前我们一场直播有5000人到1万人观看,帐号的粉丝量达到2.3万。

我们充分利用景区的红色资源,将展馆和景区内的抗联遗址相结合做直播或短视频。比如,我们将景区线下接待中小学生、党政机关人员、企业员工等在抗联遗址进行入党宣誓、红色团建以及现场教学等实践活动引入直播或短视频,这样的短视频能有三四万的播放量。

效果最好的一场直播是我们在四平乡政府旧址前方的小广场上进行的。这里有杨靖宇将军的雕像,旧址附近有一块断碑,旧址室内陈列着以前的珍贵照片以及抗联战士用过的物品,在这样的场景下为大家讲述杨靖宇在1937年领导的天桥沟大捷和这块断碑背后的故事。那次战役一共歼灭15名日本人,日军给他们立了一块“慰灵碑”。当地老百姓把这块“慰灵碑”砸断弃之路边,任路人踩踏,解放后这块碑被移置四平乡政府旧址旁边。此碑是抗联“围点打援”的成功战例,更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断受到沉重打击的铁证,所以又叫“断碑铁证”。我们利用“环境叙事”增强网友的沉浸感和代入感,这场直播观众上万,网友积极参与互动。

我记得“血战崔家大院”那期直播特别受关注。崔家大院原是大地主崔兴思的住宅,四周建有围墙和3座炮台,炮台分两层,每层有十几个枪眼,整个大院壁垒森严。当时日伪军龟缩在大院内,经常骚扰百姓。1936年4月26日,一师师长程斌率四团、五团及少年营包围了崔家大院。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少年营有22名战士牺牲,伪警察残酷地将这些战士的头颅铡下,摆在墙外拍照,报功请赏……敌人的残忍行为令网友愤慨不已,大家纷纷表示,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我们还通过孩子的视角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前两天,我们刚拍完一个小视频,视频的讲解员是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当他看到展馆里的照片和老物件时会发问,看到战士以前穿过的靰鞡鞋,会感叹当年条件的艰苦。在野战军医院,当他看到有3间房是用土和茅草盖的,感到非常好奇,问这些都是做什么的。我给他解释,这个屋放药械,那个屋是手术室,另一间是康复室,做完手术可以进去休息疗养……“休息完了,干嘛呢?”他用清澈的眼睛望着我。“可能还要上前线打仗。”这次拍摄可以说是对孩子进行的一次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启蒙。

后期剪辑时,我饱含泪水,我们从山脚下的四平乡政府旧址,到抗联野战医院、少年营和瞭望哨再到密营遗址,当年的战斗环境配以小朋友稚嫩的声音,会触及人心底最柔然的地方。在视频结尾处,小朋友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刹那间,我感到我们的红色精神已经被祖国的未来接力继承,相信这样的视频一定会感动更多人,把红色文化传播得更好。


找准红色文旅的线上发力点



讲述人:牟佳琦(中青旅遨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数字营销部副总经理)

▲ 以中轴线文化串联北京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直播现场 中青旅遨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我们在2019年5月开始运营抖音账号并发布短视频,2020年7月尝试直播带货。我们想通过线上方式,为公司、行业找准新的发力点,开辟多元化经营渠道,将旅游服务拓展到生活服务,尤其是拓展红色旅游的发展空间。两年内,我们积累了102万粉丝用户,累计发布原创作品500多个,累计播放量1亿多次,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810万,点赞21万,直播超过600场。

初期,我们依托中青旅的品牌影响力在这条路上不断尝试、探索,进行了大量学习借鉴、高质量视频对标分析,不断尝试视频风格、组织MCN训练营、内部培训多名主播等,随着直播和短视频水平的提高,粉丝积累越来越多。我们制作发布的很多短视频以及户外直播激发了大众的消费需求,很多粉丝主动私信寻求旅游攻略、了解门票收费等信息。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制作短视频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做短视频和直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游客的想法,对市场趋势做出更合理的把控,在直播内容、产品设计、提高粉丝黏性、市场发展等方面也有了更精准的预判。

做“云导游”最大的收获是让大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优秀导游的专业实力。直播时,我对自己的身份定位不只是一名导游,更多的是一名线下体验官,可以代替镜头外的粉丝去感受,用神态表情、肢体语言把我的感受表达出来。在传统导游方式的基础上,我们会融入新媒体互动模式,引导粉丝互动留言等,让进入直播间的粉丝感受到导游所传播的正能量,分享旅行干货、产品内容的同时,不断积累新粉丝,实现流量变现、挖掘销售机会,多渠道为公司创收。

同时,我们也在制作一些宣传片等新应用场景。2021年,我们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红色旅游资源推广项目合作,策划组织了4场“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的宣讲活动、1场“北京红色故事小小讲解员”大赛,还围绕北大红楼、香山双清别墅、长辛店二七烈士墓及旧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制作了《踏寻北京红色印记》微纪录片,在中青旅大厦举办北京红色旅游地图发布会等。我们把以上多种形式的活动配合线上直播、媒体发布、网站专题页等渠道进行全方位宣推,累计观看量达100多万,让更多网友了解北京的红色文化,扩大北京红色文化传播。

在与山东莒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合作项目中,我们直播探访了桑园红色记忆风景区,与直播间的粉丝一起走进中共鲁东南特委机关旧址,探访当年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与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合作项目中,直播探访老圭山景区,让更多人了解“一支人民的军队”的红色故事。

2021年,作为中青旅遨游科技项目组成员,我还参与了北京微旅行系列活动,作为主播参与北京微旅行线路探勘的活动,与中青旅的导游前辈、国家级金牌导游李玉宏一起完成了一场以中轴线文化串联北京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红色文旅直播,该场直播累计观看达1万多人次。

比起流量,这场直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在李玉宏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导游身体力行、讲好红色历史、传播红色文化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从容不迫的神态、妙趣横生的讲解,李玉宏对北京红色文旅资源如数家珍,作为搭档的我在当时深受震撼。这场直播让我真切地意识到,作一名好导游,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知识和讲解技能,更需要秉持着一颗赤诚之心,导游精神的传承如此,红色文化的传承更是如此。


越来越多单位定制直播课程



讲述人:李瑛(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研究员、讲解员)

▲ “韶山下的思政课”第二季启动现场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供图


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们怀着敬仰之心从四面八方赶来瞻仰、缅怀这位开国领袖。现在受疫情影响,很多人不能亲自来韶山,但依然无法阻挡人们对韶山的向往,更多人开始“云游”韶山,探寻红色记忆。

2019年8月,我们开设天下韶山网抖音账号,自上线以来,共发布视频338个,获赞1460.5万次,单条视频最高播放8429.9万次,总点击量达2亿,粉丝量超百万。今日头条账号与抖音账号同步上线,总阅读量1867.31万。两个账号均与网友保持着高密度、多频次互动,获得广泛好评。

我们的直播和短视频以毛主席、党的故事为主,通过讲述毛主席青年求学、领导革命、廉洁自律、家风建设等方面的故事,引发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共鸣。直播以来,网友想要了解最多的是为什么在韶山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会走出一代伟人毛主席。我们通过馆藏文物讲述毛主席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时融入韶山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介绍韶山的美食美景、特殊节日等。

网友很愿意在直播间分享自己的感想。有粉丝留言说多年前曾陪家人来过韶山,跟着我们的镜头,他仿佛又重新回到韶山;有的说自己疫情之前来过,现在通过直播参观又是不一样的感受;还有粉丝表示,如果来韶山,一定会去尝尝毛主席最爱的红烧肉、火焙鱼、擂辣椒……

近年来,有很多单位如部队、企事业、学校定制我们的直播课程。目前,我们已形成多种成熟套餐,时长从1小时到2个小时不等,将微党课、现场教学等数十堂特色教育课与实地讲解相结合,不仅让内容更加深化,也能将对方的需求融入参观和教学过程中。

去年,我们的“党史云课堂”两次走出国门,实现海外传播。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的外交官以及中资企业代表共60多人通过云直播聆听党课;云端牵手中国驻瑞士联邦大使馆,联合湖南师范大学,开展远程联学联建活动,云游韶山毛泽东广场、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在韶山线上研学教育直播间开展研学教育之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党员通过“云直播”体验红色教育课、江苏无锡联勤保障中心驻闽某部“云”连线韶山学党史等,为我们搭建“党史学习教育云课堂”线上服务平台,精心打造直播课堂和现场党课,积累了丰富的直播教学经验。

目前,我们立足红色资源,正在积极打造“两个课堂”,即思政教育大课堂和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去年,我们推出《韶华》——“韶山下的思政课”2021党史博士研学季微纪录片,以大思政为前提,充分融合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研学教育,精心选取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相关故事,以“视频日记”的形式制作了20集短视频纪录片,在学习强国、B站、抖音、芒果云等网络平台推出,点击量近千万。7月1日,“韶山下的思政课”第二季启动。结合“两个课堂”的建设,今年邀请了湖南大学的25名学子作为我们本期思政课的青年观察团,北京大学的6名博士研究生组成梦想助力团,帮助解疑答惑,实现青春梦想。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力度,通过深化课程内容、提升理论宣讲水平、升级设施设备等,使“党史学习云课堂”“思政教育云课堂”成为服务全国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打造“阵地+云端”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新格局。



2022年7月2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云导游”:把红色文化传到更远处

↓ ↓ ↓ ↓ ↓ ↓ ↓ ↓ ↓

2207022bzhxwwhb02bc.jpg

责编:陈晓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