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新时尚”成为“好习惯”


                           

 


从“别扭”到“习惯”,从“要我分”到“我要分”,从“他人约束”到“自律行为”。自2021年7月1日《威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到今天整整一年时间,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已经变成很多市民的“好习惯”。

“你这里面的不是都是一样可燃烧垃圾,这个是可回收的,这个要送到可回收里面……”

荣成市崖头街道曙光小区是一个有着2000多户的老小区,前不久,小区撤掉所有垃圾桶,设置了固定的垃圾房,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每天早上六点,小区里都有热心居民担任志愿者,帮助大家正确分类生活垃圾。

荣成市崖头街道曙光小区志愿者李翠叶:“开始是觉得分类麻烦,在实践中,慢慢地都适应了。以前我们小区分类垃圾桶都放在楼旁边,现在好了,垃圾都进这个房了,特别好,干净卫生。”

荣成市崖头街道曙光小区居民王建秋:“在家里是费点事,但是以后对环境是很好的。 看居民分得不好,我就告诉他们在家用塑料袋把垃圾分一分,这样对环境是非常非常好。”

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小区里,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工作人员作出了很多努力。

荣成市崖头街道曙光社区工作站副站长王文雅:“在前期的时候,我们就举办了像很多活动,同时,我们还采用了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来提升大家环保的意识。自从垃圾分类房投入以来,比我们预想得到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借助社区的力量,加强宣导,争取做到让千家万户都能够参与进来,做到每一个人都不能少。”

与居民区不同,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医院做好生活垃圾分类难度更大,也更为重要。医院里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两大类,除了在每个科室都设置分类垃圾桶,做好垃圾的分类收集工作,市立医院对不同种类垃圾的运送和转交工都有明确规定。

威海市立医院总务科鞠宁宁:“我们共建成了标准化生活垃圾分类暂存处2个,可回收物暂存处1个,共铺设了分类垃圾桶500多个。我们还通过各种减量化措施,每天可以减少很多其它垃圾。”

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丛培霞:“之前生活垃圾可能一天要送两趟到三趟,送到垃圾存放处,但是从去年我们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以后,我们现在生活垃圾量明显降低了,现在每天下午去送一次就可以了。大家都有了节约的好习惯。”

过去的一年里,威海市围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从健全工作机制、配齐分类设施、完善督导考核、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入手,初步建立起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治理体系。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达到了66.72%,收集点设施达标率达到了80.03%,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居民小区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分类现已初显成效。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科科长许瑛:“下一步,我们重点是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建立市、区、镇街、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向市民及时地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标准,还有方法,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 针对目前厨余垃圾垃圾收运车辆不足,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不足这两个问题进行解决,提高我们源头减量、中端运输、末端处置全链条管理体系。”

来源:威海新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