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村庄蝶变 “一粒种子”孕育产业 解锁即墨乡村的“共富密码”

移风店镇支部联建发展蝴蝶兰种植。


游客在龙泉街道欢乐采摘。


    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已成为重要课题。即墨区通过“共建共联共富”的生动实践,打破行政、地域的界限,带动乡村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充分集聚,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巩固了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兴、产业旺、农村美、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一脉传承”绘就“好画卷”
    千亩的茶园绿油油,漫谷的梅瓣缤纷落,蜿蜒流淌的大任河水清澈见底,笔直参天的水杉树成排连荫……走在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你很难想到,这是一个曾经“沟深田薄”的“石头村”。
    从“农业学大寨”到村办企业获得国家发明金奖,从水杉成荫、茶田连片到发展现代农旅,鳌角石人用几十年的奋斗,把村庄从“穷山恶水、食不果腹”发展到今天“青山绿水、生活富裕”,谱写了一部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的时代画卷。
    “我们村历史上连续有两任支部书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的每任村书记也都以他们为榜样,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我们村庄几十年的传承。 ”鳌角石村党委书记李建欣自豪地说。赓续红色传承一路走来的鳌角石村,持续秉承“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党组织就出现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让鳌角石村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村强民富的传奇蝶变。
    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青岛蓝谷核心区的深入发展,鳌角石村周边“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先后落户50余家,村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人才力量更加雄厚,仅山东大学政管学院就汇聚了大批乡村振兴、社会治理领域的专家教授,拥有全国首家高校设立的县域研究智库。
    如何发挥驻地单位的人才与智力优势,更好地为村庄谋发展?一直敢为人先的鳌角石人再次嗅到了机遇。以鳌角石村为中心,推进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的“村校联动区域化党建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党组织的纽带作用,推动村庄与山东大学政管学院等党组织共驻共建,谋划形成“初心永恒、五化发展、良法善治、生态宜居、联动共兴”的新发展思路。
    村庄先后创建“初心永恒”党建品牌,打造形成省内首家农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馆,着力建设乡村振兴成果研究展示中心、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乡村旅游承载地。以新村党委为统领,设立产业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头,促进梅花、茶叶、苗木、文旅等四大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建成江北最大的梅花基地,打造千亩茶园、千亩苗木园和三千亩梅园,培育出国内电商销售额第一名的多肉企业“慢悠花房”,以“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带动”模式,变废弃矿坑为旅游资源,年接待各类参观团队上万人次。
    鳌角石村是即墨区以党的建设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即墨区持续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创新思路打法,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茶香梅谷”、龙泉街道“莲花田园”、灵山街道“花乡药谷”等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不断涌现,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一粒种子”孕育“丰硕果”
    万物速生的夏季,大沽河畔广袤的田野里麦苗秀穗,育苗棚内各类蔬菜花卉种苗长势喜人,科研人员正忙着观测。位于移风店镇的国际种都核心区,拥有全球排名第四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中国总部等16家重点种子企业,形成500多类蔬菜、花卉种子研育展销一体的产业链。
    如何让种子产业在这方热土上更好地扎下强根、结出硕果,移风店镇党委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党组织要统筹资源服务种业发展,产业发展到哪,支部就建到哪。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由此而生。 “支部成立后,我们的合作社与6家蔬菜加工企业、60余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捆绑成团,各取所长、互帮互助,一起创品牌、闯市场,党组织的力量带动了产业发展。 ”大坝新村大庄网格党支部书记韩泽兵,全程参与了蔬菜种植党总支的建立,也尝到了产业链上建支部的“甜头”。目前,已认证了国家级、省级示范社11家,培育了“三品一标”农产品10余个,优质蔬菜远销30余个国家地区。
    小种子,大财富。移风店镇依托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蔬菜展示中心两处“双创”平台和农村电商平台,聘请专业公司运营,为周边企业、农户、合作社提供农产品展销、网络直播带货和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统一包装销售2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和20万吨优质蔬菜,辐射带动周边8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作为传统农业镇的移风店镇居民银行存款余额26亿元,在全区17个镇街中排名第二。
    乡村共同富裕,产业是关键,组织是基础。组织建强了,产业兴旺就有了保障。近年来,即墨区撤销原建制村党组织,成立135个新村党委,设立1028个网格党支部,推选产生7500余名“党员中心户”,构建起“新村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同时,打破村庄、行业壁垒,因地制宜设置产业、治理等专业型党组织,推动党组织触角向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一线延伸。
    党支部一头托起种业发展,一头连接百姓致富,正如种子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党组织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强大的组织力,而这种组织力必将转化为生产力、群众的致富力,即墨区向实现多方共赢、共同富裕又迈进了一大步。
“一个园区”开启“新密码”
    走进龙泉街道鑫泉村,绿水环绕,林木葱翠,花果飘香,宽阔的柏油路穿村而过,一直延伸到村后的工业园区。这种“村庄+园区”的发展态势是即墨区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典型代表。
    在塔吊林立的园区里,村党委书记解本军一边查看施工现场,一边同记者热情攀谈,“从公司成立到摘牌拿地,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我们赶在去年11月前建设完成20万平方米的‘共富产业园’并投产使用,这是为青岛奇瑞汽车整车项目配套而建的。 ”说到“共富产业园”,解本军神采奕奕,他从中找到了全村共同富裕的“密码”。
    鑫泉村的共同富裕与汽车产业紧密相关。即墨区汽车产业比较发达,拥有一汽大众、一汽解放等龙头企业和一大批产业配套项目,聚集了4个整车企业和400多个汽车零部件企业,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稳居全省区县第一。由于近些年众多汽车项目落户村庄周边,征地补偿让村庄“一夜暴富”。如何让钱生钱、资源变财富,成为村党委考虑最多的事。
    关键时刻,街道党工委发挥龙头作用,把涉及多个村的政策、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引导两个被征地村庄注册成立青岛共富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等方式,利用征地补偿款3亿元规划建设“共富产业园”,主要用于落户奇瑞配套零部件项目和村庄自主招商项目,按照不低于200元/平方米/年的标准收取租金,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3000余万元,入股村庄按股分红,实现村企共赢发展。
    创建“共富产业园”——“一园”生“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这“三变”改革富裕了村民,盘活了乡村经济。鑫泉村富裕之后,龙泉街道把目光投向了其他村庄。
    围绕充分释放产业优势带来的发展“红利”,即墨区引导村庄资源共聚、抱团发展,将“战斗堡垒”连成“振兴兵团”,推动区域连片发展、共同富裕。龙泉共富产业园试点成功后,即墨区还将在其他工业区附近的村庄推广建设一批“共富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力入股、就业带动、发展民宿等多种形式,带动更多村庄和村民共同富裕。
    即墨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联建富”发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旨在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强化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共同打造一个共谋发展、互助共赢、共创共富的平台,推进区域内、镇域内、村域内全方位、高质量的合作发展、协同发展、联动发展,确保了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推动了即墨区在共同富裕这篇文章上走在前、开新局。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张译心 通讯员 王东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