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学”城市 点亮未来丨赛罕区:发挥校地共建优势 开启基础教育发展新篇章

聚众智谋共建策略,凝共识绘教育新篇。今年五月,赛罕区人民政府与内蒙古大学正式签约,标志着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新桥小学挂牌成为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小学。此次教育合作开启了赛罕区基础教育发展新篇章,双方将充分发挥校地共建优势,助推首府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作为赛罕区乃至全市优质的公办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家长广泛好评和社会高度认可。此次借助校地共建合作的契机,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计划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与内蒙古大学开展深度交流合作,与此同时内蒙古大学将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让学生和教师享受到更多高校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的深度合作重点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资源共享,利用内大的各种资源,让两校的学生和教师形成互动。二是教师队伍建设,部分内大毕业生将逐步融入内大附中的团队里,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同时借助内大和复旦大学对口合作共建高校平台,内大附中将来会逐步分批派教师到复旦大学附中研讨学习,同时也要把内大和复旦大学附中的名师请进来,深度交流。”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冯超介绍。

校地共建合作,将会充分发挥大学的人才优势、学科专业优势等资源优势,推动附属学校更好更快发展,这一举措让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的师生们同样充满期待。


吕永桃是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家长的她对校地共建合作后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非常关注:“作为老师,我很期待内大进一步加强与我校的合作互动,发挥全方位的引领作用。作为家长,很期待附中的学生走进内大校园,享有更多阅览、学习的机会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共享大学资源,拓宽眼界。”

“作为一名内大附中的学生,我感到十分自豪,我期待内大与三十五中联合建校以后,可以共享内大的图书馆、体育场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和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增长本领。”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一班学生王麒凯高兴地说。

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新桥小学挂牌成为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小学,对于优化赛罕区乃至全市教育资源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据赛罕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欣惠介绍,从学区角度考虑,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和新桥小学紧邻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是赛罕区人才聚集之地,在这一区域建设优质学校有利于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教育,同时有利于解决各行业人才子女入学问题,能够留住人才;从地理位置考虑,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和新桥小学相距不到500米,两所学校距离内蒙古大学不到1000米,较近的距离有利于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从学校发展考虑,两所中小学是我区的优质学校,希望在内蒙古大学的带动下,使两所学校成长为市一级乃至自治区的领航校。


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小学挂牌,将会为赛罕区基础教育带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据了解,挂牌后的附属中小学为公办学校,隶属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为相互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按照“校地共建、资源共享、自主办学”的原则,由双方投入办学资源,积极开展校地教育合作共建。内蒙古大学参与附属中小学管理,将有效提升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小学办学水平,共同推动教育教学“提质量、上档次、出特色、创品牌”,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为办学理念先进、享有社会盛誉的首府优质名校。


赛罕融媒:李颖剑 尹艺璇 宋宏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