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非遗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


非遗绝技打铁花 (资料图片)


  近日,“行走洛阳 读懂历史”主题讲座之“非遗看洛阳”系列开讲,首场讲座在市图书馆举行,洛阳理工学院视觉设计系主任、副教授,河洛非遗艺术传习所负责人李晓丹带来“河洛非遗概说——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主题讲座。

  河洛非遗是河洛地区的文化遗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高超工艺、精妙审美和内在精神。河洛非遗离我们很远吗?其实,它早就深度融入我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就其承载的文化理念而言,具有突出伦理纲常、礼仪教化的审美规范,并随时代的更迭,演变至今。

  李晓丹将河洛非遗形容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好像离我们很远,远到今天只能走进一座座非遗展馆、传习所,隔着厚厚的玻璃看看非遗展品,或看传承人的展演。我们与非遗之间仿佛被时空阻隔,只有一个个小小的展签表明它是谁、从哪儿来、经历过什么,又是如何颠沛流离地来到我们面前。但我们真的不认识它吗?从小听洛神传说、听洛阳曲子、吃洛阳水席、赏洛阳三彩……骨血里就对河洛大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树有根,水有源,河洛非遗依附于地域文化和民俗而存在,而河洛地域文化又与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纵向传承发展、横向传播融合有着密切联系。”李晓丹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非遗的保护提升到了国家战略,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就是记住我们回家的路。

  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晓丹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表演艺术类、工艺技术类和节日仪式类传统文化事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心词是“遗产”,是创造了某种财富的人去世后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公共资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除了在传承形态、传承品质、传承范围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在时限上也有明确要求,在时间上至少要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时间不足百年的不能称为“遗产”。

  围绕如何让世界看见河洛非遗这一主题,李晓丹提出,“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现产”是当代人创造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遗产”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保护好,关键看能不能传承好,要将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相融合,既要“原汁原味”地传承,又要理性看待由于各种因素、各种环境改变带来的某些非遗项目的改变,还要以非遗为元素进行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洛报融媒记者 李岚 通讯员 张炜 邵园亮)

来源:洛阳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