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有趣 高校思政课有了新“打开方式”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重庆各高校让思政课堂从教室走到了田间、从校园搬到了社区、工厂,思政课的内容也早已不局限在纸质的教科书上,更加“有料有趣”。

重庆理工大学信仰公开课。受访单位供图

取材于时代

把学生喜闻乐见案例搬进课堂

“无论是洪崖洞还是故宫,照明设计都扮演着不平凡的配角。”6月27日,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院的照明设计教室,专业课教师朱理东正在上照明设计课。他操纵开关,变换着二三十种灯光投影,讲解国内光环境打造的经典案例。

“景观照明不仅是城市夜景经济的点缀,更是软实力提升的一种表现。”朱理东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会穿插思政教育。

朱理东说,通过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引进课堂,再辅以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课堂辩论、课题报告、读书报告等形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的吸收内化。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普通昆虫学》课堂上,学科带头人王进军讲述了昆虫学家陈世骧先生“科学报国、抗虫救民”的事迹,引导学生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不仅如此,重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还深入挖掘红岩故事、传承红岩精神,通过红色音乐文化系列、舞台剧、故事展演等方式,将思政课堂变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传唱红色经典爱国歌曲的主阵地。

西南大学以青春诗会和朗诵等方式,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受访者供图

以实践为课堂

在行走中讲出“信仰味”

“我在国外穷游时,曾看到仍有一些欠发达地区,电线还是从地面走,且是木头电线桩。这时,可能更能理性地看待世界发展。我们能有今天便利的水电气设施,是一代代共产党人通过艰辛努力换来的。”6月底,走进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倩《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课堂教学,就听到她以亲身经历,向学生们阐述薪火相传的意义。

“学生都是‘00后’,用枯燥的理论对他们说教,他们听的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也很差。”刘倩调查发现,“00后”更喜欢真实、接地气、带有探讨性的思政课。于是,刘倩就在课堂中加入自己的行走故事。

学生们对理论的信服,不仅源自真实表达的力量,更来源于实践的直观映射。这当中,不仅包括老师的行走故事,也包括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重庆工程职院就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

重庆工程职院校长张进介绍,近年来,学校积极打造校外社会实践的田间课堂、红色课堂、匠心课堂“三课堂”,每个暑假,把思政课堂融入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实习实训,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巧妙结合。

如,在巫山,思政教师向宇婷和专业教师张艺川实地讲授李季达烈士的革命事迹。

在酉阳,思政教师周叶露利用实地场景讲述赵世炎烈士的英勇事迹……

张进说,“三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不仅延续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大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想象空间。

重庆工商大学开展党史故事分享会,在课程思政中植入红色文化教育。受访单位供图

建设专职教师队伍

青年思政课教师实力“出圈”

今年3月的一堂课上,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魏新欣正在给学校艺术学院2021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课间,她播放了一段祖国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视频。为加深大家对抗美援朝历史的认识,她在黑板上写下了“待我回家 代我回家 带我回家”12个字。正是因为这三行字,让学生们在看视频的同时备受震撼,一些学生不禁感动落泪。

在场的学生王永靖深受感动,将课堂上这一幕拍摄下来传到网络,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其实,不仅是魏新欣,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政教师抓住当下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在形式上创新,引导学生搞辩论、拍视频、发抖音等,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来自市教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高校共有思政课专职教师2500余名,兼职教师1000余名。

“下一步,全市将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推进各高校立足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进一步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作用,努力提高育人育才质量水平。”重庆市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李志峰

编辑:周静 赵迎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