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恩平又有1个项目、1人入选!

 

“恩平裹粽制作技艺”

入选江门市第九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簕菜茶制作”传承人—李雪壮

入选江门市第七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进一步推动恩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迈上新台阶

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江门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每当端午佳节到来

恩平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一种美食

那就是“恩平裹粽”

一片片清香的粽叶

一粒粒晶莹的糯米

延续的不仅是家乡的味道

还有对佳节文化的传承

莫浩槐 摄

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

一起来揭开“恩平裹粽制作技艺”的

“庐山真面目”吧

↓ ↓ ↓

恩平裹粽

制作技艺

由来

据《恩平县志》等资料记载及粽子在晋代被定为端午食品的沿革显示,恩平裹粽历史已有1600多年。裹粽是恩平人过端午节必备的应节食品。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恩平裹粽也慢慢从传统的应节食品,变成恩平特色小吃,还发展成为恩平特色产业,备受恩平市民和四方游客喜爱。

莫浩槐 摄

材料

恩平人包裹粽的粽叶是从山里采摘的,名叫“箬叶”;裹粽子的带子是带刺的野生植物,名叫“蓢古”,蓢古两边带刺,恩平人将其割回来后用工具把刺去掉,削成细条。用这种蓢古带包扎的粽子特别扎实,既能使粽子里面的米受热均匀,又能使粽子散发出独特的香味。

箬叶↑

梁志华 摄

蓢古↑

梁志华 摄

制作方法

恩平裹粽的制作分为摘叶、采扎、备米、制馅、裹扎、煲煮等六大流程。将粽叶折叠成斗状,往里面加入准备好的食材(咸蛋黄、猪肉、糯米、绿豆、红蓝叶),然后包裹严实,再用蓢古带捆扎好。最后把包好的裹粽放进锅中,加上适量的水,煮上4-6小时,软绵糯香的恩平裹粽就出锅了。

发展

接下来,恩平市将开展“恩平裹粽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走进校园、进企业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并对“恩平裹粽制作技艺”的爱好者开展公益培训活动,让“恩平裹粽制作技艺”融入恩平人的文化基因并得到传承与创新。

簕菜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雪壮

簕菜作为恩平市的特色农产品,在恩平市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恩平市雪荘茶厂厂长、大人山簕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李雪壮被称为恩平市簕菜产品文化的“代言人”。他1998年开始移栽野生簕菜,经过多年的发展,到如今开发了簕菜茶、簕菜干、簕菜粉等多种产品,使其成为广受欢迎的恩平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李雪壮与簕菜茶制作技艺的故事

簕菜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雪壮

簕菜

簕菜具有清热排毒,消暑解渴等保健价值,是一种天然环保型保健蔬菜。在过去,簕菜多以野外生长为主,少有人种植或培育。1998年,李雪壮瞅准商机,决定尝试移栽野生簕菜。刚开始时,几乎没人认识簕菜,也很少人吃它。

寻求突破

为了提高簕菜的知名度以及推广其食药用价值,李雪壮开始对簕菜进行深加工,推出了簕菜茶等簕菜精加工产品。由于风味独特,甘凉爽口,簕菜茶在市场上开始逐渐打开局面。2015年恩平簕菜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簕菜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簕菜茶

顾名思义就是以簕菜为原料制作的茶品,其制作工艺流程有八个步骤:采摘、选叶、摊青、炒青(杀青)、揉形捻汁、溢香(焙干)、簸选、包装等,与中国传统制茶工艺大致相同,其中最关键的是揉捻,通过把杀青后的簕菜揉捻成条形,适当破坏簕菜叶的组织细胞,将茶汁揉出,使之附着于茶叶表面,让内含物与空气接触,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转化,提高茶叶的香浓度。

簕菜茶

发展

过去,它是“长在深山无人识”的山间野菜;如今,它是享誉全国的名优土特产。小小簕菜成就了大市场,簕菜茶的制作蕴藏着恩平人的文化基因、群体智慧和思想精髓,蕴含深厚的地域文化元素和传承价值,对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处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更要好好保护和传承

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家乡的非遗文化

如同“恩平裹粽”一般

飘香四海 美味八方

编辑/谭远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