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话体坛」中超吹响自救“开场哨”,恢复主客场面临哪些难点?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持续了近三个赛季的中超赛会制,终于确定将在今年8月初恢复到更常规的主客场赛制。

上赛季中超联赛执法裁判入场

赛会制属于权宜之计、无奈之举,它虽然令中超联赛在此前三个赛季都能够持续进行,保证了球员“有球可踢”、球迷“有球可看”的底线,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球员来说,动辄几个月的集中比赛,难以保障身心健康和运动状态,也意味着和家人长期分离;对俱乐部来说,长期无法在球队所属的城市踢比赛,也就无法和球迷建立和保持更深的情感联结,这让俱乐部难以持续打造品牌和球迷文化。

而前者导致的竞技水平下降和后者导致的球迷文化疏离,又会令中超联赛乃至整个中国足球的形象和利益进一步受损。如今,中超回归主客场赛制,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相信足协在做出这一决定前,不但经过了较为充分的调研,而且大概率也上报给了更高层面的管理者并获得了肯定的答复,各方面的配套工作也可望有条不紊地展开。但是,毕竟阔别了常规联赛太久,摆在足协、俱乐部和球员面前的挑战,还有不少。

例如,各家俱乐部接下来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主场能够启用,还要找到定点的符合防疫要求的酒店,其中涉及的审批手续和流程,需要俱乐部和当地各部门进行大量的沟通和细化。

足协所提及的如果审批不通过的预案,是迁到异地进行主场比赛或足协确定中立场——无论哪一种,也都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

又例如,俱乐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资金状况,可能随着主客场制的回归进一步恶化。如果球迷无法尽早回到看台,在恢复的开始阶段继续采用空场比赛的形式,那么主队俱乐部反而要较赛会制时多付出场地运营费用,而客场比赛则要多承担交通和住宿的费用。7月31日还是很多中超俱乐部本赛季清偿30%欠薪的截止日,这也成了悬在它们头顶的利剑。

此外,由于异地比赛关涉到不同省市不同的防疫细则,客队也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甲前两轮,中甲球队北京理工虽然遵守相关防疫规定,但因为此前校区内出现疫情,球队被赛区组委会拒绝进入赛区,调整赛程的请求也未获批准,前两轮比赛被当作弃权处理。

俱乐部官方7日发布声明“喊冤”,认为足协的处理缺乏弹性,他们还举例称,上赛季中甲联赛曾出现过俱乐部因前往过疫情风险区被拒绝入驻,但却获得了赛程调整,最后顺利完赛。

类似的状况,在集中进行的赛会制比赛中尚且未能避免,数目繁多的主客场能否避免,显然还得打上一个问号。中超恢复主客场赛制,只是一个“开场哨”。无论是俱乐部还是足协,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俱乐部方面理应积极面对,毕竟只有主客场赛制平稳恢复,才可能有下一步的球迷有序进场、票房“复活”,球员的幸福感和球迷的归属感才会回升;足协方面也不能在确定大方向之后就做“甩手掌柜”,很多跨部门、跨地方的沟通工作,都需要他们在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超这一“仗”打好了,作为职业足球基础的中甲、中乙等更多低级别赛事才能顺利跟上,进而,CBA和排超等其他项目的职业联赛才能得到示范。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葛万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