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 读懂番禺丨广州番禺新造粮仓:迟暮之年迎来蝶变新生

以下文章来源于i广州 ,作者广州生活发现家

6月的良仓阳光普照、树木葱茏

色彩缤纷的仓房在道路上整齐排列

黄色的起重机沉默地停靠在江边

撑伞路过的人偶尔抬头

就能看到对岸的小蛮腰在云层间若隐若现

这些,都是独属于良仓创意园的景象

时光如流水,生活总是大步向前。

来往的年轻人不知道,70年前的良仓,曾有比这盛夏更为火热的岁月。

围墙里的粮仓

从新造地铁A口出发,沿着江边一路向东,穿过一片安静居民区后,就会在道路的尽头,看到良仓新造创意园。

这个藏在江边的小天地,还有一个颇有年代感的名字——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第二仓库,简称粮仓

粮仓,就是储存粮食的仓库。

古云民以食为天。早在3000多年前,周代就有粮食储存的做法;在广东,出土过最早的粮仓建筑,便是坐落在中山二路的汉代陶仓。

保证日常供应,防备不时之需,不论朝代如何更迭,时光如何流转,粮仓都会以不同的姿态、相同的目的守护这片土地。

而新造粮仓的诞生,也正是如此。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期的战乱导致农业衰退,广东省政府提出增产粮食的方针,一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一边修建仓库储存粮食

在陆运不发达的过去,位于珠江后航道的新造,便成了建仓首选地。

很快,以和睦路为界,工人们沿江边垒起一堵墙,圈出一块2万多平的土地,一座座20米宽的仓房在这拔起。

在机器轰鸣声中,大批工人随粮仓南下,聚集在这道围墙内,与粮仓一起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机器轰鸣的岁月

如果你问一个新造人,对江边这座粮仓有什么印象?他们大概会回答:“神秘又陌生。”

从古至今,粮仓的重要性不亚于军火库,在它彻底退休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它长什么样。

虽然外人看起来神秘,但对于粮仓人李婆婆来说,倒没什么特别之处。

1969年,25岁的李婆婆新婚不久,便离开故乡中山,随丈夫来到新造粮仓,一待就是53年。

李婆婆记忆里的丈夫是粮仓的第一批职工。“他1950年从太古仓调到这后,我们就一直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职工宿舍建在仓库旁的小山坡上,那时的小路比现在窄得多。

每天早上7点,俩人跟着几十位职工一起走出宿舍,浩浩荡荡,准时出现在各自负责的库房里。

丈夫是司磅员,忙着编写物资规格,李婆婆作为家属负责整理库内的杂物。5点下班后再一起回到宿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第二代粮仓宿舍

那是一段如火如荼的岁月。

建仓后的30多年里,仓房数量直增20间,从单一矮胖的苏式仓到平顶仓,再到楼房仓。

一艘艘货船来到岸边,一袋袋粮食从船上运来,又因为周转而从船上输送出去。入库、调运,高举的起重机,匀速的输送带,近百名职工步履繁忙,在粮仓各司其职。

最辉煌的80年代,粮仓的储存量达到6万吨,掌管着整个广东省和海南的粮食调运。

旧平房的宿舍被拆除,改造成6层高的新楼,山坡旁建起了职工幼儿园。李婆婆的女儿也在成年后进入粮仓工作,然后遇见同为粮仓人的另一半。

一代接一代的粮仓人,在这里出生,成长,老去,延续着相似的人生轨迹。

热闹的记忆停摆在20世纪初。

李婆婆退休不久后,广东省开始增储扩容计划,陆续在省内9座城市新建仓库。

新仓的机械化程度高于新造粮仓,李婆婆曾引以为豪的6万吨储存量,也不再起眼。

职工被大批调走,粮仓的建筑也逐渐老化,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新造粮仓,似乎已到垂暮之年。

但与想象中的黯然离场并不同,这座老粮仓,还未能退休。

粮仓拯救计划

傍晚6点,江风吹散积存了一天的热气,斜阳透过窗户落在仓库的墙上,露出一种别样的惬意。

随后,有年轻人驰车停下,打开后备箱,拉上横幅,上面写着:“不开心茶档。”

一场热闹的车尾箱集市,即将在入夜后的良仓开启。

禧粤集市

时间拨回到4年前,台风山竹席卷广州,持续性的暴雨让本就老化的粮仓积水不断,废弃在即。

省粮储运公司决定,把粮仓改造为创意园,让它换一种方式延续

改造后的粮仓保留了7间老仓库,另外20间则涂上了色彩明亮的油漆,道路也视野开阔起来。从对岸望过来,能看到缤纷的仓房在江边林立。

创意园开放后不久,90后新造人小黎冒出了在这里办集市的想法:“新造缺少一个可供年轻人吃喝玩乐的休闲地,而良仓有新又有旧。”

禧粤集市

集市的创办比他想象中更成功,他在网上发出摊主招募信息后,收到许多响应。

每到夜晚,良仓灯火璀璨,人流如织。“如果是周末,从门口到街尾,200米的路上挤满了人和车,很难走动路。”

李婆婆是在偶然间发现集市的。

自从丈夫去世后,她每天晚上都会绕着创意园散步。

某天她像往常一样出门,被嘈杂的声音一路吸引,然后便睁大了眼睛:“当时不敢相信,粮仓居然变得这么热闹。”

她没有想到,这个曾经对外人来说陌生又神秘的地方,会在迟暮之年迎来蜕变。

人生浮沉,物是人非,即便是辉煌一时的建筑,也会有被遗忘的一天。

李婆婆很开心,粮仓没有被繁华的世界淹没,反而换上新衣,向新时代敞开怀抱。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粮仓的第20号仓房,正被改造为粮食博览馆。

往后,遗存的粮票等物品将会在馆内陈列,新造粮仓,也会以一个更正式的身份被世人认识。

而深埋了几代粮仓人青春的过去,也将会向人们娓娓道来。

来源:i广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