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最硬的骨头 ——瞻仰泰和县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文/胡刚毅


纪念碑是大地最硬的骨头筑就

碑底安息着一群不屈的英灵

每个英灵都有一个动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每个故事的结尾处

都躺着一枚惊叹号

故事怎能安安逸逸躺进历史书呢

走出来吧,走向大地,走向人间

用火热的故事去灼烫人们的瞳仁

于是,惊叹号和烈士们一起站起来了

站成一座顶天立地的纪念碑!

2022年7月1日,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泰和老营盘青山叠翠,绿树扶风,林海苍茫,如一叠叠海浪,掀起一片片绿色波涛。我们驱车400余里,穿行在山道弯弯的崇山峻岭间。有的弯道倏忽下行,蜿蜒谷底;有的弯道,冲上陡坡有九十度,车子颠簸在盘山公路上……没有几下开车硬功夫,定然胆怯心寒,望而却步。我们驱车来回四五小时,就是为了探寻当年老营盘战斗这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 !山路陡峭,往往左边是万仞悬崖,右边是壁立岩石……

我们来到老营盘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旁。陪同采访的当地干部对这一历史遗址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纪念碑位于泰和县老营盘战斗战场遗址附近。老营盘位于泰和县城东南55公里处的山谷之中,山道崎岖,林木茂盛,东与兴国县相邻,是贯通闽、粤、赣三省的要塞之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老营盘战斗就是在这里打响的。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东面有台阶,左右翠柏成行,南北砌有屏墙,由北循级可登平台,平台为方形,边长23.15米,四周有栏杆,正中为方塔式纪念碑。碑身四面直书“革命烈士纪念碑”七字,碑顶立有红五星,碑长5.20米,通高12.5米。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64年泰和县人民委员会在老营盘战斗战场遗址附近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1988年重建,张爱萍将军题词:“万古长青”。2009年,老营盘战斗总指挥黄公略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我们走到战场遗址在老营盘隘口。那是一座古代通关边检的关隘。作为关隘,地形一般呈狭长的峡谷状。这样的布置方便于把守边关的士兵对隘口的掌控。这个长达几公里的深沟山谷里,宽度仅仅一米多,山谷的两侧是茂密的树丛。处在这样的地形,一旦突然遭受到两侧高地的袭击,只能被动挨打。也正是这种地形,敢打敢拼的总指挥黄公略当时就果断地发动了对敌攻击,并且速战速决取得了胜利。

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率红三军等部队,在此进行阻击战,歼灭国民党蒋鼎文师一个旅,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第四仗的胜利。1931年7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二次“围剿”的惨败,坐镇南昌,任围剿军总司令,调兵30万,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军事“围剿”。这次“围剿”,蒋介石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企图首先消灭红军主力,摧毁苏区,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了“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略方针,由闽西北出发,绕道千里,回师赣南兴国,先后在兴国莲塘、永丰良村、宁都黄陂连打三次胜仗。

当敌军对黄陂进行大包围时,红军又迂回其后,转到兴国西南部。敌军追到兴国时,饥疲沮丧,“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只好退兵。红军得知敌军撤离的消息,决定乘隙追击,把敌军消灭在回师途中。

敌军行进到老营盘等地,遇上倾盆大雨,不得不停止前进。我红三军团连夜从兴国茶芫岗赶至老营盘,登上老营盘西南——浪川岽。指挥部扎在半岭子一户姓曾的老表屋内,军长黄公略指挥。

8月29日拂晓,红三军团军号震天,枪炮齐鸣,昏睡的敌军被打得死的死,伤的伤。有的掉入深水中淹死,幸存的抱头鼠窜,爬上老营盘附近的库头后龙山、旱丘、七斗等矮山负隅顽抗。红军迅速派兵走小庄村等瑶婆岭,抄敌军后路。这时,红一、五军团从兴国赶到,在黄土岰、野猪岰、海螺形、旗面山、天聋地哑山、下马石、罗村等全线猛攻。

八十多岁的老营盘村民王能修老人,回忆父辈给他经常讲到那次激战惨烈的老营盘战斗场景:当时敌人占据山顶,有战壕,并是敌军指挥部。隔着一条河,两军对峙。红军越过那条河,牺牲许多战士,血染红了一江河水。冲过河,红军向山顶发起冲锋。敌人的机关枪子弹像雨一般扑过来,战士们纷纷倒地。怎么办?一位年纪20多岁的红军营长,趴在地上。时间一长,他想,也不是办法啊。他一跃而起,一声喊:“冲啊,往上冲 !”带头冲向前去。敌人的水机关枪子弹盖过来,打中了他,他应声倒下,光荣牺牲。战斗从早晨打到下午四五点,仍在继续僵持。敌人的子弹雨一样封锁红军前进的道路。这时,一名红军战士,从河边慢慢爬进一条水沟,他匍匐爬行在臭水沟,从侧面悄悄接近敌人的阵地。敌机枪手毫无察觉,正疯狂地扫射着红军战士们。那名战士靠近敌军机关枪枪手,仅20米处,举起枪来,一个点射,敌兵倒下。战士跑过去,端起水机关枪,调转枪口,向后面的敌人一顿扫射。敌人阵地顿时大乱,鬼哭狼嚎,四处逃窜。红军乘机潮水一样向敌人冲去,敌人的阵地被撕开一个口子,像一个大坝溃堤了,狼狈后撤逃跑了!红军战士乘胜追击……

敌军处于红三、一、五军团的包围之中,四面受击,溃不成军。

老营盘战斗消灭了敌军蒋鼎文一个整旅,共俘虏敌军2000多,毙伤敌军4000多,缴获步机枪2100多支,迫击炮10门,各种子弹60余万发,战马数百匹。

老营盘战斗的总指挥是黄公略!他(1898—1931)是湖南湘乡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战争,后任湖南独立第五师营长。1928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彭德怀举行“平江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历任五军军委委员、第四团党代表。后任红5军2大队大队长、第2纵队纵队长。同年11月,彭德怀率5军主力赴井冈山后,他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

1929年4月,黄公略任湘鄂赣边境红军支队支队长,9月初彭德怀率部返回湘鄂赣边区与红军支队重新合编为红5军,他任副军长。参与制定和指挥红5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扩大了湘鄂赣苏区。

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3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18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28师大部和47师1个旅一部。

1930年1月由赣西地方武装合编组成红六军,6月正式命名为红三军,隶属红一军团,黄公略任军长兼军委书记。同年2月24日,这支部队在黄公略的指挥下,配合红四军在吉水水南、青原区值夏、赤家山一带,重创国民党军唐云山旅,毙、俘1600余人,缴枪2000余枝。8月20日随一军团配合三军团,在文家市歼敌三个团一个营,取得红一军团成立后的第一次大捷。黄公略指挥的红三军在第一次反“围剿”起了重大作用,使蒋介石布置的第一次反围剿彻底失败了。并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指挥系统,全歼国民党工连三师,为以后的五战五捷首开胜局。

1930年12月28日,张辉瓒率领号称“铁军师”的第十八师向龙冈挺进,准备进犯离龙冈30多里的君埠。黄公略率领红3军从正面出击,迎击东进的张辉瓒所率18师先头部队。30日拂晓,浓雾弥漫,红3军7、8、9师隐蔽在龙冈黄竹岭一带,准备对来犯之敌来个迎头痛击。清晨,张辉瓒率第52、53旅及师部8000人马,偷偷地从龙冈向君埠进犯,黄公略一声令下,沉睡的山岭顿时沸腾起来,红军很快把国民党军逼到河边,国民党军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淹死,顿时乱了阵脚。穷途末路的张辉瓒狼狈地藏进了草丛中,被红军活捉,张辉瓒的警卫营全营官兵缴械投降。

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赣西南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至1930年底,赣西南34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红色区域扩大到由广东南雄至江西永新,自寻乌到峡江,纵400里,横300里,有党员3万余人,赤色群众400余万,由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成为有统一领导、连成一片的大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甚为称赞,挥笔写下《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一词: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对黄公略及其所率领的红三军作了很高的评价。

1934年8月,陈毅路过此地,留下诗篇:

“大战当年血海翻,今朝独上老营盘。

荒台废址无人识,—抚伤痕一泫然。”

当时,黄公略率军从天而降的英姿给在白云山观战的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象,挥笔写下“飞将军自重霄入”的诗句。黄公略率红三军取得一系列战斗胜利,毛泽东赋词称赞黄公略“飞将军”。

在第三次反“围剿”时,黄公略带领红三军和兄弟部队一道,首战兴国莲塘,次战良村,再战黄陂,三战三捷,老营盘一仗,更是取得围歼国民党蒋鼎文第九师一个旅的胜利。

1931年9月,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后,红三军奉命经东固螺坑挥师瑞金于都等地区。红三军奉命经东固螺坑挥师瑞金。9月15日,当部队行至东固六渡坳,突遭敌机袭击。

中午时分,部队正从东往西进发,突然,敌机从东固方向飞了过来,一飞进坑口,就向行进中的红军扔炸弹。第一颗炸弹投在坑口的一个小方形的稻田中,炸死10多名四处奔跑的红军战士,第二、三颗投在的山坡上。

见此情景,黄公略军长冲了上来,大声喊:“同志们,不要乱!”指挥先头部队躲进树林隐蔽。警卫员急忙拦住他说:“军长,危险!不能出去!”“大家的安全要紧!”黄公略边说边走。他跃上山坡,命令行进中的部队隐蔽,又指挥机枪手对空射去。就在这时,敌机俯冲下来,疯狂扫射。敌机上的机枪声“哒哒哒”地响着。紧接着,听到警卫员的惊叫声:“不好了!军长中弹了!”

黄军长小腹中了数弹,鲜红的血在汩汩地流淌。他被抬到附近卫生所紧急抢救,一边输氧气,一边上药、包扎,人越围越多。为防止伤口感染,担架四周围起了木板墙。为了防止敌机再次袭击,部队一边抢救黄公略等伤员,一边疏散人员。黄公略最后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部队连夜组织安排了黄军长的后事,向当地老表家借了七、八口棺材。这些棺材连夜抬了出去,有的往东抬,有的往西抬,究竟那口棺材里装有黄军长的遗体,军长葬在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至今仍是一个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划东固邻近苏区成立“公略县”,并在东固和瑞金叶坪各建一座“公略亭”,将红军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

11月下旬,分别在吉水县的荷山和松山召开了追悼黄公略同志的群众大会,会场主席台两侧悬挂着毛泽东写的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陪同的老营盘镇干部介绍当地情况,说道——老营盘总面积85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52个村民小组。人口11528人,319国道、京九铁路贯穿全镇境内,交通极为便利。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营盘人民踊跃参军参战,著名的“老营盘战斗”就发生在这里。老营盘战斗为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开创中央苏区全盛时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解放后,老区人民进一步弘扬井冈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善谋实干,为建设老营盘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近几年来,老营盘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全镇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尤其是营岚公路、竹富公路修通彻底改变了老营盘交通落后的面貌,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全镇基本实现“三通”,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随着全镇对各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兴建新校舍,全镇教育事业呈现喜人发展态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中学升学率在全县连年位居前列。装修一新的老营盘学校成为319国道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营盘医院不断添置医疗器械,提高服务水平,全镇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在社会福利方面,全镇的孤寡老人,特困户都得到了有效救助,做到了该发放的发放,该救济的救济,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借助319国道改造有利契机,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盘活土地存量,对圩镇进行综合开发,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电信大楼、财税大楼、政府办公大楼美观、整齐。两街一圩已美化、亮化、绿化。市场交易井然有序,边贸经济发展迅速。为破解财政后劲不足的难题,老营盘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狠抓招商引资工作,通过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先后引进同鑫发电厂,小庄光全板厂,新丰纸业有限公司,竹山竹制器厂、正泰工艺厂、预制构件厂等一批骨干企业。

老营盘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营盘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投入反“围剿”战斗,取得一次次胜利,遗留下“当年鏖战急,分田分地真忙”的战斗情景和历史遗迹……

听了这些故事和人物事迹,我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把生命交给自己认定的事业,无论艰难险阻,不管成败与否,勇往直前。信念,就是对信仰的坚守和执着,明知前途,也许坎坷,道路也许曲折,永不言弃。信念是一团火,它可以点亮希望,可以燃烧生命。信念是试金石。心中有信念,极大地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部队战斗力大增。因为有了信仰,无数先烈们就义前,慷慨陈词说:“要我投降,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因为有了信念,战士们,在一次次战斗,一次次负伤,最后用血肉之躯迎向敌人的枪口,勇往直前、视死如归!

当地村民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有一位红军侦察员,是一位英俊青年。当时他带上好不容易搜集到敌人重要情报的图纸,要送往中央苏区,必须经过老营盘。一路上山高路险,仅有一条崎岖小道,一路上敌人盘查很严,一怀疑是红军侦探,当即枪杀。怎么办?侦查员毅然打烂自己四颗门牙,换上一套破破烂烂的衣服,沾上污泥浊水,一身恶臭。一个英俊青年,一下子变成一个又老又臭的残废乞丐。他把情报图纸,藏在又臭又脏的馊饭菜篮子底下,历经千辛万苦,混过敌人一个个关卡,终于把情报送到了中央苏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什么信念,让他排除万难,不惧生死,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样的红军战士比比皆是……

因为有了信念,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视死如归,舍生忘死,以命相拼,这就是他们的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远望起伏连绵的远山,想起当年前赴后继的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梭标、大刀、长矛,向着敌人勇敢冲去,向着山顶,向着深坳,向着平原,向着村庄冲去,义无反顾的冲向敌人,冲向晨曦初露的地平线!向着连绵不断、隐隐约约的山峦冲去 !

高山之巅的一棵棵红松,如当年漫山遍野舞动着一面面红旗,气宇轩昂扎根老营盘的山山岭岭!在飒飒金风劲吹中,层层叠叠的松林啊,起伏跌宕、汹涌澎湃,呼啸宇宙、磅礴天地,让浩然正气充盈广袤的神州大地!

在一处残破的战壕旁,我们徘徊了很久很久……

回首望着远处被青松翠柏簇拥的烈士碑,一首诗的灵感划过脑海——

一棵青松!

翻涌的硝烟弥漫为冰冷的晨雾

喧嚣的枪声碎落成永久的寂静

在一道残破的长满野草的战壕里

躺着一具具姿势依旧的尸骸

枪口曾同他们的心一起怒吼

子弹骤然绽开一朵朵红红的花

结出的果实让豺狼尝尝

他们也把豺狼的子弹头嚼嚼

就再没有站起来,躺成一具具尸骸

和那场席天卷地的飓风一起沉默了

但那一声声昨天铿锵的呐喊

至今仍在山谷间蜿蜒缭绕…

后人捡起一枚完整的子弹壳

抠出一枚嵌进烈士尸骸的子弹头

叠放一起,还原成一颗子弹

插入土里,奇迹出现了——它即刻生根!

猛然,长成一棵挺拔的永不凋零的青松

——烈士纪念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